(1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云南昆明650021;2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64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进行体外冲击波冲击腰脊神经后支损伤部位和中频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近期作用显著,治疗组治愈率 (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是腰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腰痛
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L1-L3神经后支外侧支穿过横突部腰脊筋膜深层或穿出腰脊筋膜浅层时,受到病变部位增厚、瘢痕、挛缩的筋膜卡压、牵拉、刺激而产生的末稍分布区放射性疼痛。腰痛的治疗方法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是应用冲击波对骨关节的作用.减轻神经损伤及粘连和神经阻滞。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方法。我们应用此方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导致的腰痛,取得良好的效果。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4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患者参加本临床研究.随机分成治疗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3岁。平均46.3岁;病程19天一30年。24例有腰部外伤史。病种包括小关节综合征(13例),急慢性腰扭伤(11例)。疼痛部位主要分布于腰骶、椎旁、臀部、骶髂等部位。对照组患者共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6—60岁,平均44.2岁:病程15天一25年。13例有腰部外伤史。病种包括小关节综合征(13例),急慢性腰扭伤(9例)。疼痛部位主要分布于腰骶、椎旁、臀部、骶髂等部位。两组年龄、病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①急慢性腰痛可伴臀部和大腿部疼痛,但疼痛不超过膝关节;②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③脊柱x线、CT、MRI检查正常;④排除内脏疾患所致腰痛;⑤主诉下腰区上方2—3个脊柱横突根部有压痛点。
1.3治疗方法
应用瑞士Storz CH-8274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治疗。工作电压7—10kV.每次冲击2000一3000次;每次治疗5-10min;治疗次数3—5次.治疗间隔5—7天。治疗前测量血压、脉搏、体温等,询问有关病史,确保患者无治疗禁忌证。患者取俯卧位,主诉痛区的位置与疼痛的压迫部位有着稳定的关系:如果主诉痛区在小关节连线以内,证明内侧支受累;由此向上三个平面即可找到受伤的脊神经后支,该平面神经所经过和分布的横突、小关节突、棘突三点压痛,深压向主诉痛区放散可证明。如主诉痛区在小关节连线以外,说明外侧支受累。根据解剖关系,主诉痛区越靠外 ,损伤部位越高。髂嵴外下方疼痛,损伤点在同侧L1 ;臀部、股后部疼痛,损伤点在 L2.3 ;骶髂关节部疼痛,损伤点在 L4.5,与内侧支一样三点压痛可资诊断。治疗部位正对冲击波发射器.以腰部脊神经后支局部压痛点为中心。治疗后休息10min,无特殊不适后离开。部分患者治疗后局部有疼痛等不适症状.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选用中频电疗法,按照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诊断方法确定脊神经后支损伤的部位.电极放置在脊神经后支损伤平面皮肤,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7次为1疗程。
1.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VAS评分≤1分,VAS加权值【(A—B)/A×100%】≥75%,;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可恢复原工作,劳累后有轻度不适。VAS评分≤3分,VAS加权值50%一75%:有效:临床症状改善,VAS评分>3分,但较术前减少3分以上,VAS加权值25%一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VAS评分较术前减少不明显。VAS加权值<25%。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用分析及f检验。
结果
结果见表1—2。治疗组治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2讨论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引起腰臀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属非特异性腰痛,是腰脊神经后支受到刺激、压迫或牵拉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根0.5一1cm处发出。在下位椎体横突的上缘、上关节突的外侧向后下行走,分为内、外侧支,位于骨纤维孔内。由于构成骨纤维管的肌腱或筋膜组织坚韧,缺乏弹性,当受到损伤,发生出血、炎症改变致肿胀或出现瘢痕等病变时,孔道周围的组织因缺乏弹性而容易被撕裂,进而变形、狭窄使由此通过的神经受挤压。横突根部是脊神经后支跨过下位椎体横突的体表投影,脊神经后支发生炎性反应时,该点痛觉敏感,压痛明显,这一特点对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脊神经后支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混合神经,病变节段所受刺激,沿感觉神经传向大脑中枢产生痛觉,大脑根据平时的经验常错误的判断其疼痛是来自脊神经后支运动末稍所支配的另外部位(常常偏下2—3个神经分布区),所以常常造成患者叙述的疼痛部位并不是真正的病变部位。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关节疼痛性疾病。可能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冲击波在液电能量转换及传递过程中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分离粘连、伸展挛缩。同时使受冲击部位组织的微循环加速.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并对痛觉神经感受器过度刺激。使后续向心冲动无法传递,可直接缓解疼痛,而不影响腰部皮肤感觉和肌肉运动功能,它又能松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对由肌肉紧张、小关节病变等引起的后支卡压症状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研究发现,应用体外冲击波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73,33%,优于对照组(p<0.01),与国内外的治疗结果类似。提示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治疗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
论文作者:张婷1 邵庆庆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脊神经论文; 损伤论文; 冲击波论文; 综合征论文; 疼痛论文; 部位论文; 体外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4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