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卫河袁凌华
(邯郸市第二医院药剂科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更好的应用生石膏、金银花治疗温病高热。方法:总结多家本草及生石膏、金银花的药理、归经、功能主治结合临床经验。结果:生石膏、金银花在温病高热中应用较好。结论:生石膏、金银花在温病高热中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生石膏;金银花;温病高热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077-01
生石膏即二水石膏,是含两个结晶水的硫酸钙,是一味应用广泛的中药。生石膏味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作用。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首选药。因其气味辛甘大寒,临床又被列为峻药和猛药。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石膏组方有20方,最大剂量为1斤(约合现在250g),广泛用于外感及杂病。汉后历代医家多秉承前贤经验而各有发挥。近者如张锡钝先生所说:“石膏之质,中含硫养,是以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金银花是常用的中药品种,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之忍冬的干燥花蕾,又名银花、双花等,其性味甘苦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1]。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具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现代药理表明金银花的抗菌作用较强,对绿脓植菌、4种痢疾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和鼠伤寒杆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杀菌或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孤儿病毒等多种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种致热、水肿亦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另外还能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能显著提高血清抗体积数水平;此外北金银花还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能显着提高血清抗体积数水平,其治疗感染性疾病也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笔者根据多家本草及我院临床医家应用生石膏、金银花之经验,归纳其在温病高热中的功用为,现叙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生石膏30~120g研末,金银花12~30g,水煎,频频当茶饮,热退不必尽剂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锡纯先生屡用治外感实热,轻症两许,若实热炽盛,石膏可用到200~400g,尤多用于小儿屡见奇效。某女孩6岁,于夏季患温症外感,苦服药,亦惧打针,服感冒冲剂等无效,遂用生石膏60g,金银花15g,水煎,频频当茶饮,一剂而热退,二剂即痊愈。
2生石膏60g、金银花12g、蝉蜕6g水煎频频当茶饮,治幼儿温疹或湿痘外感
陈某,男,3岁。患麻疹,高热不退,疹未透齐。用上方治之,生石膏解肌清热,金银花请热解表,蝉蜕透疹解表,1剂而热退疹透病愈。
3生石膏60一90g,知母15g,双花15g,薄荷6g,连翘6g,水煎服,每日1剂
此方即《医学哀中参西录》中的寒解汤加双花。凡周身壮热,心中热且渴,头痛,苔白欲黄,脉浮而有力者,用之无不效验。若苔腻呕恶者加半戛、竹茹;便秘者加大黄,生赭石。
张某,男,32岁。8月入院,患外感,周身壮热,头痛如裂,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浮滑。中医辨证:湿温。药用生石膏60g,知母15g,双花15g,生甘草10g,生山药12g,薄荷6g,连翘10g,竹茹12g,半夏12g,生赭石30g。水煎服,每日1剂。1剂热退强半,两剂痊愈。
韩某,男,18岁,因高热6天入院。患者于6天前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呕吐、纳差。体温在39℃左右,头痛剧烈,无咽痛、流涕、鼻塞。在当地按"上感"治疗,无效而来我院,患者居住农村,当地有乙脑流行。查体:体温39℃,脉搏8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6/93KPa,舌质淡,苔黄腻,颈稍有抵抗,心肺腹部均无异常,克氏征(十),巴氏征(土),脉濡缓。白细胞12×109/升,中性079,淋巴021。西医诊断:乙型脑炎(轻型),中医辨证:湿温。药用生石膏12g,知母12g,双花15g,生甘草10g,生山药15g,连翘12g,薄荷6g,半夏15g,竹茹12g,生赭石30g,滑石15g,佩兰15g。水煎服,每日1剂。—剂而热退,两剂后恶心,呕吐皆愈。三剂后停药,2日后体温又升至378℃(但患者自觉不发热),考虑系余热未清。因热为阳邪,损耗阴液,故滋阴以退余热。药用玄参20g,麦冬15g,知母15g,生山药20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生石膏30g,党参15g,半夏12g,青蒿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三剂,痊愈出院。
生石膏、金银花均有清热作用,在治疗中互为补充效果极佳。还有研究表明,生石膏可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有强而快的退热作用,在抑制发热时生石膏亦可抑制汗腺分泌,故在退热的同时无出汗,因而对身体虚弱不宜发汗者较适用。此外生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可变为可溶性钙盐而吸收,使血钙浓度增加,不仅能抑制肌肉的兴奋性,起镇静、解痉作用,还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有效保护机体组织[2]。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1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蔡三金. 生石膏临床应用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6):320
论文作者:尚卫河袁凌华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8
标签:生石膏论文; 外感论文; 作用论文; 石膏论文; 高热论文; 本草论文; 知母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