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3年高考组成的思考_高考论文

对2003年高考组成的思考_高考论文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引起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高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高考作文进入了所谓的“话题作文”时代,它以其内容形式的开放性、多元性而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话题作文的相对开放性及话题的明确性,大大地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减少了作文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有利于考生表现个性发挥特长。事实上,近几年也确实出现了不少让人叫绝的高考作文。然而,2003年的高考作文,却难倒了不少考生,尤其是语文底子较弱的考生,也受到了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的抨击。在作文评卷中,许多考生的表现确实令人担忧。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为何那么多学生认为这个话题不好把握呢?是今年的作文命题不够科学还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以至整个语文教学出现了问题?今后的作文备考该怎么办?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我想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学的有心人都会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一些并不很成熟的思考。

一、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涉及到了认知理论问题,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关系,是一道具有思辩色彩的题目。理解这话题的关键是理清“亲疏”与判断的关系。“宋国富人”认为亲者(儿子)言可信,疏者(邻翁)之言居心叵测。然而,从辩证角度去看,显然,亲者言未足以信,疏者言未必不可信,以感情之亲疏来作出判断,定然不当。这关系一旦辨明,写作方向就自然彰显了,而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就能自然涌现,例如人际的交往、对他人的评价、对国际问题的的看法等等。古今中外的许多事情也都可以进入我们的头脑中。如此,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文体特长,或凭事阐发或借题议论都可成文,但为何那么多学生埋怨这个话题难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思辩能力。

当然,思辩能力的欠缺并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教师很多也是欠缺理性知识,并且在教学中对理性思维训练也不很重视。对理性思维的不重视其实也正是我们中国人传统思维的弱点。可能我们在教语文时都会不自觉地引导了学生:语文是讲求情感、重视体悟与直觉的。长期的强调,语文学得好的学生就只重视感性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理性的思考。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作文乃至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初高中的语文新教材都已经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表现人文精神、具有哲学理论色彩的文章,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些篇章的教学,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把语文知识与哲学的某些理论相结合。

二、作文应关注生活,紧扣社会,表现出时代的特征。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都可以发现,话题是越来越接近生活,紧扣社会了,这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趋势。因为人们学习目的最终是回归到并服务于生活与社会的,我们总不能培养只会读书的一代青年吧。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尽管它需要学生从哲学辩证的角度去思考,但它始终是回归到生活中的。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你都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类似于“宋国富人”的故事在发生着,或发生在家庭中,或发生在社会中,或你自己经历过。可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认知往往只囿于校园与家庭的四墙之内,无暇了解社会,也无心装载生活,更不用说走在社会中了。如此,考生在高考作文时自然就闲于“无源之水,无土之木”的尴尬了。因而,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走出课堂,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积累社会经历、积累对人生的体验,切切实实地做生活的有心人。今年贵州的满分作文《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一文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这篇文章能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关注科学认知的前途,关注人类的命运,关注人类情感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自然是与作者平常对生活、对社会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三、加强对现当代诗歌鉴赏与写作的指导。今年的满分作文中,有一篇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陕西考生吴斌的诗歌《无题》它以语言的灵动、意象的深刻抓住了阅卷者的心,从而获得了满分。可以说,这位考生是幸运的,因为他和他的诗歌都遇到了富有现当代诗歌涵养的老师。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中写的都是诗歌,而老师也给了他较好的分数,使他在考场上很有信心地写下了这首诗。说实在的,在高考语文备考中,有多少位教师敢鼓励学生在高考中写诗?为何不敢鼓励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本身(包括相当部分的高考阅卷老师)对现当代诗歌的素养的缺失。试想教师自己都把握不准诗歌的优劣,又怎能让学生在考场上冒险?话题作文巳把高考作文的形式开放到“文体不限”了,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诗歌的写作训练地位并列于其他写作文体教学,至少也要提高它的训练地位。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正是最有写诗冲动和激情的时候,也许诗歌更能表白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但也许正是由于教师在现当代诗歌方面的缺陷,而导致了许多小诗人的“夭折”,或者是错过了就摆在面前的优美诗篇: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回避诗歌写作,而应提高甚至恶补自身的诗歌素养,对学生做好现当代诗歌鉴赏与写作的指导。这该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吧。

四、培养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认识人性及思考问题的素养。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作文考试也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教学大纲要求在写作中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高考作文总是要求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关爱生命,关爱人的价值与尊严。也就是要求考生懂得思考生活,认识人性,从生活中感悟出人生的真谛,体验到真实的情感。确实,没有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写出来的作文就显得苍白无力、造作空洞,也就是“假、大、空”的。而在高考中,凡能透过生活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认识到生活现象的深刻内涵,并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和深入思考,这一类作文往往都能拿高分。

五、扎实做好作文备考工作,不能心存侥幸。话题作文在给了考生很大自由性,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同时,也出现了“宿构”和“抄袭”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高考作文的公平性、从去年的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开始,命题组就有意识地加大了作文话题的限制,目的就是反押题、反宿构。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高考作文在命题时更加注重了反押题、反宿构的倾向。这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发展趋势。高考作文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只能以不变应万变,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多写多练多读多思,这是作文教学永不过时的法宝?那些心存侥幸,怕苦怕累,想以“宿构”“抄袭”蒙混过关的人终会自讨苦吃的。柯汉琳教授说过:“广东高考的作文水平一直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就考生自身而言,主要是因为阅读量少、生活积累少、受方言影响等。就中学教学而言,主要还是基本功训练薄弱。”(2003年6月18日《新快报》)也就是说,不管从考生自身还是教学上来说,作文的基本功训练都需要积极加强。这才是做好作文备考的关键。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高考作文的命题也会不断地变化。但不管一切如何地不定,我们都该知道,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分析人生,分析社会,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把学生教好。

标签:;  ;  ;  

对2003年高考组成的思考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