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
(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400010)
【摘要】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肝损害的合理治疗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近年来关于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抗结核治疗资料,主要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总结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初治菌阳肺结核较常应用的2HRS(E)Z/4HR短程化疗方案所用药物(除KM、SM、EMB)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作用,易引起肝脏损害,临床需提高重视,在用药方面必须谨慎、合理,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肝脏功能的监测。针对已发生肝损害的患者,需根据其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控制肝损害的进展,促进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
【关键词】 肺结核;乙肝;肝损害;合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094-02
1.肺结核合并乙肝特点的概述
据2015年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万人,同时,我国又属于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乙肝患者因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易伴发结核菌感染。肺结核合并乙肝,使病情雪上加霜,且患者行常规抗结核治疗时,容易对肝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在强化治疗期开始2~3个月,多是3~4种抗结核药物同时联合应用,因此更容易发生肝损害。据相关报道显示,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行抗结核化疗治疗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1]。由于肺结核合并乙肝在治疗中容易引起肝损害,导致治疗中断甚至是失败,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关于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肝损害的观察分析
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现,我国关于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多是应用短程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案与传统结核病长疗程治疗方案对比可见,前者(短程化疗方案)的结核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但同时也存在所用药物种类多、剂量大等缺点,由此导致其对患者肝脏的毒性也随之增大。就有研究表明,对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携带的肺结核患者应用短程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制定的总疗程为6个月,前2个月患者应用四联抗结核方案(药物主要包括有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与吡嗪酰胺药物),后4个月后患者应用三联抗结核方案(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与乙胺丁醇)。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在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中,有81.8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肝功能正常,而其余18.20%的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情况[2]。因此认为,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应用常规短程化抗结核方案治疗时,容易因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而导致患者出现肝损害。
再作进一步的观察发现,抗结核组合药中H、R、Z等药物,容易对HBV-M阳性患者肝功能造成影响,若坚持应用上述药物,会使患者的ALT(谷炳转氨酶)、TB(总胆红素)、DB(直接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显著增高,由此将会导致肝功能损害愈加严重。但抗结核药物多种联用是治疗肺结核的显著特点,加之疗程长,无论HBV-M阳性者在治疗前肝功能是否正常,都会在治疗后导致肝脏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
3.抗结核药物的合理选择
上段分析可见,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若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易引起肝损害。因此提示,对于肝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应当谨慎用药,在抗结核药物的选择方面应该以无肝损或肝损较轻的药物为主,以尽量降低对患者肝脏的损害[3]。据临床资料统计发现,在诸多的抗结核药物中,仅有KM(卡那霉素)、SM(链霉素)、EMB(乙胺丁醇)无肝毒性,其他如PZA(吡嗪酰胺)、INH(异烟肼)、RFP(利福平)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毒性,尤其是将几种具有肝毒性的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后所导致的肝毒性更大,肝毒性反应发生时间也会提早,如将INH、PZA、RFP等抗结核药物联用,肝毒性反应发生率高达50%以上。而氧氟沙星、利福喷丁、SM、EMB等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较小,联合应用后肝损害的发生率也小,如由SM、EMB、INH、氧氟沙星联合组成的抗痨方案中,抗痨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10~95.20%,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仅为17.5~20%[4]。
4.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肝损害的合理治疗
针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发生的肝损害问题,若肝损害严重,必须停用相关抗结核药物,同时加强患者的保肝、护肝治疗,等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也应谨慎应用致肝毒性药物。
关于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肝损害的治疗,主要有如下如下几点:其一,常规治疗。叮嘱患者充分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如维生素、高蛋白、氨基酸等),酌情给予患者水飞蓟素、含巯基类药物进行肝脏解毒,同时给予谷胱甘肽、青霉胺、甘利欣、思美泰等保肝护肝类药物,以降低肝毒性,保护患者肝脏;其二,抗肝病毒治疗。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的抗乙肝病毒治疗,以此来控制乙肝病情的发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抗结核疗效,促进治愈;其三,必要时果断实施手术抢救治疗,尤其是针对经上述治疗后肝损害仍继续进展者,以及暴发性肝衰竭患者,最好进行人工肝治疗或肝移植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
5.结论
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在必须以护肝、保肝、减少肝损害为前提进行抗结核治疗,选择最小肝毒性,联用最合理的抗结核药物。同时针对已发生肝损害的患者,必须采取合理治疗措施进行处理,以控制肝损害情况,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熙.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保护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42-1043.
[2]胡长征,司徒国源.抗结核药物对慢性HBV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1999,9(9):705-706.
[3]杨丽晖.肺结核合并乙肝感染者肝损害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20):216-217.
[4]徐瑞兰,常曦莲.几种特殊情况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4):246.
[5]黄忠峰.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结核治疗[J].吉林医学,2013,34(36):7653.
论文作者:李向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肺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肝功能论文; 抗结核论文; 毒性论文; 乙肝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