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527300
摘要:云浮是广东规划改革探索创新的先行者,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又实践了新区发展规划。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策略的研究,分析了云浮新区践行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路径
我国在2011年城镇化率就突破了50%,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58.52%。城镇化率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并不是说城镇化率提高了经济就一定发展,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还是教育进步、技术成熟等因素[1]。过去的快速城镇化是粗犷工业化带动的城镇化,是通过大量“圈地”扩张产生的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也导致城镇发展无序、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恶化的后果[2]。在这样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应运而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本文结合云浮新区规划实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路径进行了探讨。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
1.1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过去我国的城镇化是“摊大饼”式扩张的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不光土地利用低效,而且大量农民工未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的要求,因此新型城镇化提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立足于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补齐农民工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短板,让农民安居乐业。
1.2 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提出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四化同步原则,发展城镇化不是要取代新农村建设,而是要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目标,避免出现“空心村”和强行消除城乡之间的功能性差别,通过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城带乡,达到城乡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1.3 合理布局、适度开发、精明成长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提出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主张,这就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形成紧凑宜居的城市格局。根据国内外城市居住密度的研究,人均用地100m2、每km2居住8000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拐点,所以在保证人居舒适性和土地集约利用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开发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布局也不宜盲目向高层发展,垂直布局高层建筑未必会提高容积率,而且大片高层建筑会产生空间压迫感,降低了居住舒适性。
1.4 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以绿色为主题,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兼容的城镇化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生态环境建设和能源、资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绿色能源城市、海绵城市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一定要尊重自然,强调建筑环境的边界和形态与自然有机结合,并且将社区与自然连接起来,在提供优美的景观功能的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绿色能源城市应在空间布局上适应气候特点,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小气候,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在用能方式上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建设海绵城市,保护城市现有湖、塘、沟渠、湿地,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建设废弃物循环利用城市要实现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避免垃圾围城。
1.5 有文化特色的城镇化
城镇化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就要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拓展思路有效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保护城市中的古老建筑、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还要从历史空间布局、路网格局中寻找城市历史记忆。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材料、文化审美时尚趋同,要塑造地域特色难度增加,但通过城市空间特色的把握可以创造独特的景观特色和城市格局特色。再加上城市特色空间的营造,如城市空间轴线、园林绿道、特色街道等串成体系化的特色空间格局。
1.6 集群化和智慧化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强调公平竞争,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公共服务提供、秩序维护方面的作用,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的过程,将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交给市场。通过城镇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城镇集群化发展,以带动城镇群、城镇带和城镇圈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城镇化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助力城镇化质量和品质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设智慧城镇就要完善城镇互联网、物联网体系,并将城镇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降低城市通勤成本和交易成本。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云浮新区规划路径
2.1区位优越,风景独好
云浮新区位于云浮市的东北部,以半外环方式围绕云浮旧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西江黄金走廊和粤西北陆海大通道的交汇点上,依托南广高铁、广梧高速、西江水道等多条交通干线,是联系珠三角与大西南、西江-珠江经济带与粤西北的重要枢纽。区内有西江、新兴江、南山河等多条水脉,地表水资源丰富;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地表水热泵资源。云浮森林覆盖率超过68%,植被和碳汇资源非常丰富。空气质量全年优良率达到100%,饮用水源水质达到二类标准。保留完整的山、林、江、湖、水等生态元素,此间风景独好。
2.2山水城市,绿色发展
云浮新区建设秉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实施新区大开发战略和启动西江新城建设之初,即提出了生态立市、山水围城、宜居之都的规划理念,力图通过科学用山、智慧理水、特色挖掘,塑造山清水秀极富岭南之韵的生态美景、环保之城[3]。基于云浮新区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科学分析各要素,划定生态控制线,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规划过程中,顺应新区山水城市特点,保护景观生态系统中重要斑块,建立功能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区,并以产业聚集、集约用地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2.3产城融合,组团发展
如果说城市是生产、生活的综合载体,产业就是维持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城市不能没有产业,但产业应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云浮新区秉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依托一核三区、一花五叶,形成产业和城市有机结合、产城互动、组团发展的格局。“一核”即西江新城月亮湾核心区,“三区”包括思劳-腰古产业集聚区、南山河休闲养生区和珠川河运动休闲区,“一花五叶”即城市山水景观中轴线、五大生态廊道以及“商务服务、市民服务、生态科技、文化体验、西关风情”五大功能组团。
2.4科学布局,天人合一
城市规划要依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合理布局。新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北、东南较高,东北、中部偏低。位于北回归线南缘,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暖,温和多雨。全年风向以东北气流为主,夏季偏东向和西南向。基于上述特点,应将工业区设在市区偏西侧,而将居住区设在市区偏东侧,并将高层建筑置于低层建筑西北面,且建筑主立面宜面向夏季东南风。西江新城位于主导风上游,东南部产业聚集区也在主导风上游,对老城区有影响,所以只宜发展无污染产业,有一定污染工业区应设在云城区西南方向[4]。
2.5交通便捷,低碳出行
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的动脉,云浮新区秉持“公交优先、山水特色、城乡一体”绿色交通理念,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和慢行友好的低碳环境。首先,强化新区与区域性交通系统的衔接,完善集散、运输、换乘系统,加强新区与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的联系。其次,发展“四横五纵”快速公交网、西江新城核心区快速公交环线以及新城和旅游两条公交环线。第三,建设城市绿道、自行车道、休闲步道、林荫道等慢行系统。
2.6创新驱动,快稳发展
成功的规划离不开创新驱动,云浮新区规划按照科学发展、先试先行的原则,借鉴国内成功经验,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法规体系,加强宏观引导,发挥“低碳生态一张图”的“三规合一”规划管理优势,落实规划设计流程,有效执行考核监督,同时加强资金保障、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不但使新区规划做得好,还要执行落实得好。
3 结语
未来几十年是我国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代表着更科学、更合理的城镇化。如何以新型城镇化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关系到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及“美丽中国”的大课题,因此规划工作者应当深入理解新型城镇化核心思想,并将其贯彻到规划工作中,为城市建设发出最炫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昭.新型城镇化的“和平道路”: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原型的解读与猜想[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4):53-59.
[2]陈怀录,贾睿,唐永伟.新型城镇化理念下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05):28-31.
[3]潘意志.云浮新区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的思考[J].广东经济,2016(11):56-61.
[4]胡端英,欧艺,周珍丹,等.云浮新区城市规划的气候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4):80-84.
论文作者:杨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城镇化论文; 云浮论文; 城市论文; 新区论文; 西江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城镇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