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视阈下规范农村建房须“留住乡愁”论文_李世权

协调发展视阈下规范农村建房须“留住乡愁”论文_李世权

中共永兴县委党校

摘要:在协调发展的视阈下,城乡应该统筹发展、各具特色,但在当前规范农村建房进程中,受思想认识和政策偏差的影响,农村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便是其一。传统村落是乡愁的记忆,历史的遗存,凝结着前人的理想和光荣,对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村落的保护,成为留住乡愁的必行之路。如何寻找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成为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关键。中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为协调发展视阈下农村如何规范建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协调发展;规范农村建房;留住乡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既要美丽乡村,也要“留住乡愁”。乡愁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前在很多农村,规范建房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很多农村的面貌为之一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地方却走到了事情的反面,“千村一面”的现象使乡村风貌保护工作堪忧,“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农村发展应坚持特色,不忘乡愁,坚守和传承起农村文化,保留和保护好故土生息,以文明、文化和历史的视野建设新农村。

一、协调发展视域下规范农村建房“留住乡愁”的意义

农村发展离不开农村文化,更少不了乡愁,这是农村发展的灵魂,也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在农村建房需要规范,也需要特色,只有“留住乡愁”,才能留住“美丽”。

(一)“留住记忆”是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欧洲一些具有文化传统的老牌发达国家是非常重视蕴含文化老建筑的保护的。欧洲国家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善待,也可视为对“乡愁”的珍视。去过欧洲的中国人常常感叹,在那里,很多城市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即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巴黎、伦敦、维也纳、布拉格等欧洲历史名城,仍在相当程度上保留其远古的风韵,穿行在这些城市里,你会感到现实与历史融为一体。

(二)“留住乡愁”才能与自然和谐融入

中央提出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规范农村建房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最基本的就是尊重历史,在满足历史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前提下,推进村落规划建设管理。村庄建设要因地制宜,尊重现有的村里格局,不要大拆大建的简单复制。

(三)“留住乡愁”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乡愁是情感的记忆,是一壶陈年的老酒。而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保护古村落,保护中国农耕文化,“记得住乡愁”才能真正实现。要从规划抓起,避免全市一张图、万村一个样,而是因村制宜,突出特色。郴州有不少具有湘南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古名居,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因为规范村民建房,就把这些好东西破坏,而是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二、当前规范农村建房中“去乡愁化”的表现

近年来,规范农村建房在各地快速推进,但不少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很多地方的乡村风貌正在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一)大拆大建与“去乡愁”并存

这几年在一些地方,农村规范建房走的是大拆大建的路子,在近一次次“擦黑板式”的城镇化建设中,乡愁却无处可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发展离不开农村文化,更少不了乡愁,这是农村发展的灵魂,也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农村发展外貌的改变固然重要,但是农村发展不是搞出一堆带着现代气息的城市发展“复制品”。缺少“灵魂”和“里子”,乡村发展终会沦为“空心菜”,缺乏内涵和传承。

(二)空心化与同质化并存

一方面是空心化严重。由于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拖家带口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异地城镇化加速了农村空心化。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很多农民为提高收入不得不长期背井离乡务工。另一方面是同质化突出。长期以来,重建设、轻规划导致农村建设无规可依,很多地方农房布局零乱,村容村貌差。忽视农民意愿和农村自然条件,缺乏地域特色和农村原有的自然风貌。

(三)新房迭起与乡风异化并存

一方面是建房热情高涨,农村外貌变化大。近几年来,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房热潮,建房的户数增多,面积增加,速度加快,说明了农村的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是农村道德水平滑坡,淳朴乡风异化。现在农村忙于农活的人少了,热衷于赌博的人多了。他们荒废了田地和菜园子,荒废了孩子的辅导和最基本的教育。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甚至连初中都混不下来,早早地下学出去随父母打工了。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新民工的后备军,无法走出父辈们的外出谋生打工的怪圈,不断地在社会最底层循环。

三、规范农村建房过程中须“留住乡愁”

农村发展应坚持特色,不忘乡愁,坚守和传承起农村文化,以文明、文化和历史的视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

(一)规划引领,彰显“乡愁”韵味

建议通过编制乡村特色保护与发展规划,形成依托自然山水的湖湘特色乡村布局。一是要多一些对传统和自然的敬畏尊重,少一些大拆大建的政绩冲动;二是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运用地方特色建筑形式与材料,形成湖湘特色乡村建筑风貌。

(二)振兴产业,激发“乡愁”活力

要留住“美丽乡愁”,不仅要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建设,更要带动农村全面发展,首先要要加快富民产业培育,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培育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努力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三是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引导乡土风情与乡村旅游结合,形成充满活力的特色乡村。

(三)协调发展,永葆“乡愁”意境

坚持科学统筹,让“乡愁”得以安放。“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要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塑造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亮景点、美乡村、乐精神、暖民心,使特色旅游村起到“留住乡愁”的引领作用,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坚持融入历史,让“乡愁”浸染沧桑。历史文化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宝贵的历史遗存,是乡愁所系,我们可以呼吸原生态空气,享受淳朴农家生活,体验农耕文化情趣,追溯古老乡村美景,寻找失落的美丽乡愁,实现保护与利用双赢。。坚持协调发展,让“乡愁”永驻故乡。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可以把村落建成各具特色的避暑村、养生村、民宿旅馆、度假村、美术摄影基地等,接待外地客人落户村民家中,呼吸原生态空气,享受淳朴农家生活,体验农耕文化情趣,描绘古老乡村美景,寻找失落的美丽乡愁,实现保护与利用双赢。

参考文献:

[1] 刘沛林.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地理研究.2019(07)

[2] 周兵.“乡愁”文化与新型城镇化[J].学术探索.2019(04)

[3]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论文作者:李世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协调发展视阈下规范农村建房须“留住乡愁”论文_李世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