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周朝晖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三韩”,是我国古籍对朝鲜半岛的称呼,也泛指我国与朝鲜山水相连的广袤东北地区)出自毛泽东的《祭黄帝陵文》。1937年4月5日,抗战全面爆发前的最后一个清明节,在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刚过半年的中共中央委派林伯渠为代表前往延安县城北桥祭祀黄帝陵,林伯渠献上的祭文正是出自时任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手笔。
祭文中,毛泽东抒胸臆,明壮志,缅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缔造山河的丰功伟绩;抒发继承先祖遗志,为抵御外辱,收复河山,誓与入侵者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文章思接千载,俯仰天地,慷慨激昂,胸襟卓越,思想与文辞均臻上乘,堪称雄文,与《古文观止》同类经典相比亦毫不逊色,至今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存亡大危机时,作为一个杰出战谋略家、军事家的毛泽东,刚在黄土高坡环绕的陕北延安落脚,目光已落在数千里之外广阔的东亚海域的烽烟。他看到琉、台失守对中华民族战略安全的致命关连,抚今追昔,忧思难忘,将心事写进祭文里,足见此事在心中的分量。历史验证了毛泽东惊人的战略眼光。
“大明辅车”
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接受朱元璋诏谕,成为大明王朝主导下的东亚册封朝贡体系内的一员。自此,在明朝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全方位的扶持下,琉球很快发展起来并一度迎来持续百年之久的繁荣盛世。1458年,鼎盛期的琉球尚真王将国都首里城翻造一新,并铸了一口“万国津梁”钟悬于王殿拱门,以志其盛。钟铭这样写道: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铭文形象地描述了琉球优越的地理位置,抒发了琉球因缘际会实现富足繁荣的自豪感。《明史》有记载:琉球居东南大海中。琉球及其附属群岛,位于我国台湾东北部与日本西南部九州之间,从东北部顺时针往西南方向依次排列着大隅诸岛、土葛喇诸岛、奄美诸岛、琉球诸岛和先岛诸岛,呈弧形延绵一千多千米,环绕着东海的外围,像一片篱笆将东亚海域与太平洋隔开,琉球本岛正好处于篱笆的核心环节,又在东亚大陆和南洋、日本间的航道上,因此琉球以“万国津梁”自居,还将与中日这两大邻国的关联比喻成“辅车”(颊骨和牙床)与“唇齿”,表达可谓贴切。
毛泽东手书的《祭皇帝文》石刻
地缘上的原因,琉球很早就与中华通往来,信而有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代。大业三年(607年)羽骑尉朱宽在闽人“海师”(航海人)何蛮领航下跨海远征,留下了最初有关琉球的记录。从此那片在汪洋激流中隐现的“虬龙之岛”,不断刺激后世的想象。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原王朝的征伐对象主要集中在广袤的北方陆地。受历史条件制约,远在汪洋一隅的琉球在维护中国周边的和平稳定和争夺东亚海上霸权的重要价值,还要等到十四世纪,随着世界海洋时代的来临,才开始被认识和重视。
与琉球相距“唇齿之间”的日本,由于置身孤悬汪洋的地理现实环境,对琉球的海洋战略价值,很早就给予极大关注。
中琉建交之后,明朝不遗余力从政治、经贸、技术和文化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扶持援助琉球。比如频繁派遣使节前往册封加强政治连带感;在福州设置专门接待琉球人的“柔远驿”;准许琉球入贡的次数和频次远远高于其他属国;从无偿提供贸易往来的大型船舶,到派遣福建特殊技术团队“闽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援助建设,并就地归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琉球的迅速发展。而明初从琉球输入的物品中,马匹、战刀和硫磺占了一大比重,有效解决了自北宋以来北方军备物质的匮乏,在对北元征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有效监督假说认为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和专业优势,能够以较小的成本监督管理层行为 (Hope等,2013[22])。以往大量研究证实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有效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高雷等,2008[23];汪玉兰等,2017[24])。相比于社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潘琰等 (2004)[25]在研究机构投资者信息需求时, 进行调查问卷后发现机构投资者最重视的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和信息优势使得在跟进政府补助时不会受到盈余管理 “美化”后的业绩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会影响机构投资者跟进政府补助的决策,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4b:
一个富强的属国琉球对维护大明王朝在东亚海域中所起到的海上长城作用,也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明史·琉球列传》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隆庆中,凡三贡,(被掠者)皆送还中国”……有明一代,琉球遣使赴华总计超过300批次,其中传递军情(如倭寇、海盗警报,日军来袭)占了很大比重,至于保障航海安全,救援遭遇海难事故的中国官民等更是不计其数。
琉球古画:明朝册封使登临首里城
“日域唇齿”
格局决定结局,清朝统治者既无力也无心动员一切力量争回琉球,眼睁睁看着琉球被日本划入版图。历史的发展很快使黄遵宪的预言不幸成了事实:琉球成为冲绳县后即刻被卷入日本近代国家体制中,明治政府在冲绳实行皇民化教育,推行兵役制度,把海军力量延伸到琉球列岛,将其打造成在东亚侵略扩张的前哨。甲午海战爆发前,伊藤博文率6艘铁甲军舰巡视琉球海防,赋诗云:6只艨艟旗色雄,鹏程万里驾长风。谁知军国边防策,辛苦经营方寸中。
琉球对中国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与东南海疆战略安全密切相关,一旦琉球地位丧失,台湾、澎湖列岛就直接暴露在日本海上势力的锋芒之下。1609年日本征服了琉球,随后出现了侵台动向。《明实录》载: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琉球王派遣蔡廛来言:“迩闻倭寇各岛造战船五百余只,欲取鸡笼山(今台湾基隆),恐其流突,为害闽海,故特移咨奏报。”据研究,这一年九州佐贺藩长崎守官村山秋安奉幕府之命,动员兵舰五百,武士近三千意欲武装侵台,后被闽浙海军逼退而未果。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对台用兵,因及时获得情报,朝廷兵部令闽浙海军严阵备战,台海避免了一场外来入侵危机。
民间工艺的实用功能在消退,而其艺术的张力在拓展。如果仅仅是剪纸,每个人都可以很快掌握基本的手法,但是作为一门艺术,就需要一定的悟性甚至天赋了。
琉球国在明朝立国之初便被纳入册封朝贡体系,其中一大要因就是:在“海禁”的背景下,琉球作为明朝的“东海屏藩”所能发挥的战略安全保障作用。大明虽然取代元朝入主中原,但刚开始北方边境局势不稳,败退草原外的蒙元残余势力控制着东起松辽平原西抵阿尔泰山,南接阴山、燕山的广袤地区,并时常侵扰北方边境。为全力对抗北元,明朝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海洋环境。在东亚,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没有真心臣服,首鼠两端于明、蒙之间,直到1392年李氏王朝建立才称臣朝贡;而彼时日本则因放任倭寇频来抢掠作乱,斩杀明朝使者等恶劣事件而被明朝摒弃于邦交之外。在此情形下,与琉球发展密切邦交,或许是出于一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考量。
1.2.3 检查阶段:每周由带教老师进行一次操作考核;第3个月下旬由护长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2个操作),成绩合格结束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课程。
太平洋战争后期,在盟军强大的攻势下,日军已成强弩之末,进攻日本本土彻底摧毁日本法西斯战争机器摆上日程。登陆冲绳战役被盟军参谋本部当作攻入日本本土的“破门之战”,不惜代价拿下。冲绳失手,美军获得了稳固的海上基地,从冲绳起飞的轰炸机直扑日本列岛,如入无人之境。
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废除琉球国设置琉球藩。1875年强制琉球停止向清朝入贡,脱离宗属关系。对日本这一动向背后所隐含着的居心,清朝高层大多掉以轻心,最多出于“属国被灭,颜面尽失”的愤慨而已,举国之中,对此洞若观火的唯有“知日家”黄遵宪一人。1877年,黄遵宪作为驻日公使参赞身份出使日本,在深入研究日本明治维新资料后,“冷汗如豆”,预感中国丢失琉球的严重恶果,指出:“日本人阻贡,意在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因琉球迫近台湾,如果我弃之不理,日本人将琉球改为郡县,练民兵;琉球民因我拒援,即倒向日人;彼皆习劳苦耐风涛之人,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
黄观音是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以铁观音(父)与黄金桂(母)为亲本杂交,制作的乌龙茶香气馥郁芬芳,且具有黄金桂“通天香”的特征[1]。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引进种植黄观音茶树[2],依据黄观音在龙州县的生长特点,通过多年试验研究,确定了一种以黄观音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做青工艺[3]的制茶技术。所制得的黄观音红茶具有花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和甘甜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16世纪中后期,随着日本结束战国动乱实现列岛统一,滋长了与中国争夺东亚霸权的野心。1592年,丰臣秀吉谋划“假朝伐明”战略,企图通过征服朝鲜,打通征服明国的陆上通道。其间,近在日本鼻尖的琉球就成了明朝洞悉日本军事动向的情报来源。据载,1591年,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前夕,曾分别与九州萨摩的岛津义弘致书琉球强命出钱出人参与侵朝战争,遭到世子尚宁和王府亲中势力的抵制,并通过进贡使及时向明朝通报。有备无患,明朝得以从容筹划备战,为日后援朝战争赢得宝贵的时间。
明清两代琉球使臣在福州的居停馆馆驿“柔远驿”,俗称“琉球馆”,至今犹在
与清廷高层大而化之的海洋观相比,明治精英无疑对琉球的战略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见识:在围绕争夺东亚海上霸权的竞争中,谁掌握了琉球,谁就能驾长风雄飞万里海疆。伊藤博文《奉命巡视琉球诗》中流露出的洋洋自得,正是“琉球在手,胜券在握”的踌躇满志。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北洋水师完败的结果,台湾、澎湖列岛被割让,朝鲜脱离与清朝的宗属关系,大清册封朝贡体制中最后一道屏藩被拆除。1910年8月,朝鲜被日本吞并沦为殖民地。此后日本又通过日俄战争获得俄罗斯在中国大量权益,将铁路贯通朝鲜半岛直通东北,侵华触须伸长到东亚大陆。这一系列举措,完全是丰臣秀吉、林子平战略的翻版。
“东亚的肚脐”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出于内外维稳的需要,实行锁国政策。随着西欧海洋势力不断进入东亚,琉球对日本列岛的战略价值越来越被武士精英所重视。18世纪中期仙台藩兵学家林子平,由于受到俄罗斯即将南侵的情报的刺激,担忧日本列岛安全,致力研究对策,写成《三国通览图说》。书中不仅精心绘制了当时最为精确的《琉球三十六岛全图》,还从战略学高度对琉球在未来战争的巨大意义进行阐述,主张日本应以琉球为基地,以攻为守向海外扩张:“为了保卫日本,必须确保虾夷(今北海道)、朝鲜和琉球”。林子平的学说,在日本很有代表性,余毒很深。这种战略指向,在中国尚能主导东亚海上霸权时表现为一种潜在威胁,一旦海上实力发生逆转,则转变为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东亚的灾难。
位于岛链中心环节的冲绳则是美国在海外的最大基地。在亚洲驻扎10万精兵中,冲绳就有5万多;冲绳县面积仅占日本的0.6%,但美军基地面积却占驻日基地面积的75%。这块被视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的大基地,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和航空母舰从这里出发,扮演了战争杀手的角色。苏联解体后,岛链并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而消失,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反而不断得到进一步加固和强化。日美联盟以中国为假想敌,随着日本将进攻力量调集到西南战线的战略不断落实,冲绳岛被不断军事化。可以想见,由冲绳对中国东海、台湾和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发动军事进攻的可能性,也许不是杞人忧天。
二战结束后,美军占领冲绳。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时期,冲绳作为美军在亚太地区永不沉没的海上基地的作用得到不断强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提出所谓“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明确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即所谓“第一岛链战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不断在亚太地区部署重兵,构筑了一条以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一线基地为基轴,以日本、韩国、冲绳、关岛等基地和设施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锁链”,作为遏制、攻击和封杀以苏联、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大本营的桥头堡。
冲绳日海上保安厅和航空基地的指示牌非常醒目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追昔抚今,岂能无忧?!
我国是东亚海洋大国,拥有近2万千米的漫长海岸线,500万平方千米的海区。但撇开其余不谈,如以纯军事眼光看地图,有心人或也会“冷汗如豆”。因为除了内海渤海,其余海区都分布在第一岛链包围之内。琉球岛链是中国走向太平洋的最便捷通道,但在日美构筑的军事联盟框架下,却成了阻止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铜墙铁壁。一旦“周边有事”,美日可以有效锁定该岛链,形成围堵态势,中国海军的的战略空间被大大压缩在近海,无异于被扼住了向远洋发展的咽喉。
以T在区间[0,min{intervali} )服从均匀分布的情况为例仿真分析多脆弱性变换情况下NDD有效性,其余分布情况下的分析方法与下文类似.当T服从均匀分布时,
利用柔性垂直防渗技术与水平封场技术的融合,将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的阻隔,使其形成1个独立污染单元,更好地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实现污染物的零扩散。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今后,中国的国家利益必将进一步与世界融为一体,需要更为广阔的舞台,最终要拥抱海洋。随着我国经贸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提升,与海洋的连带感将越来越紧密,它将涉及到中国在海外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以及安全利益。
在冲绳学界,曾有学人将琉球喻为“东亚的肚脐”,一语道破它在整个亚太地区的要害地位。我曾面向东亚海域地图,做一简单至极的小实验:以冲绳那霸为圆心,以若干单位厘米代表1000千米为半径在地图上拉线画圆,可以看到,日本的九州,中国的福州、台北都在这个同心圆范围内;将半径延长到1500千米,则日本本州大部、朝鲜半岛、上海等都在圆内。联想到美日在这圆心上所集结的超强的军事武装,岂能无忧乎!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通过滑道来运输粮食并不少见,但周家粮铺院将滑道巧妙隐藏于建筑内部的做法,在风峪沟沿线传统村落中只此一例。建造工匠在碹筑窑洞时,通过把河刨石进行错位拼接组合,预留出孔洞,再用石灰砂浆及黏土封闭石块之间缝隙,避免了粮食在下落时损耗过大,将石块碹筑窑洞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规避了用木结构支撑,会因年久、潮湿而糟朽的风险,使得两处滑道历经百年而不坏,至今仍可以使用。工匠的创新精神及巧妙构思,对我们研究农耕文明盛行时传统村落的建筑布局及单体建筑的建造思维有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