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街办董家村幼儿园 洪晓频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和学习知识的工具,出色的语言能力可以使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力得到明显的发展和提高。幼儿3-7岁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所以要发展幼儿语言,促进交往,必须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情感,活跃幼儿的思维,创设平等、融洽的气氛入手,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有话就说。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让幼儿有话敢说
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后,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有的易“沉默寡言”;有的与老师、同伴虽已很熟悉,但也常常不爱交谈。究其原因,有的是性格内向或胆怯心理所致;有的是家庭环境所致,如由于父母离婚,造成了孩子孤僻心理。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只有老师亲切地对待每位幼儿,与他们友好交谈,方可解除幼儿恐惧心理。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还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使他们越来越愿意说话,敢说话。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幼儿爱听、喜欢听、听得懂。
二、让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在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有话可说
1、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说的兴趣与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出生不久的幼儿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要给幼儿一个说话的机会,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总是有意无意的与教师、同伴及家长进行着语言的交往,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孩子的一日生活环境, 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环境,鼓励幼儿主动积极的进行集体、小组或者个别交流,以形成积极的语言交往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上课时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心里想法,要让幼儿多说,爱说、勤说。
2、增加自由交谈时间,创设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
幼儿间的交谈是幼儿的真心显露。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之间都有间歇,通常称为过渡环节,如教育活动之间、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等,教师会提醒幼儿入厕、喝水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环节也是在教师的监护之中进行的,幼儿很少有自由交谈的机会,这对发展幼儿语言不利。因此我改变以往的做法,吃午点不等待,谁先吃好谁先参加自由活动。自由活动的内容不规定,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也允许幼儿自带玩具与同伴交换或轮流玩。盥洗时也允许幼儿之间轻谈。户外活动也让幼儿找喜欢的小伙伴玩,。结合每天的日常生活,让幼儿说说看到的和听到的新鲜事。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练习听说,而且其责任心、自信心及关心同伴、关心集体的品质也能从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你听:“今天天气转冷了,请小朋友要适当的添加衣物,当心着凉。”“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端来了香喷喷的米饭和菜,我们吃完后,一起向老师说声谢谢她好吗?”说得多好啊!我们应允许幼儿在这样的环节中自由交谈,更多地提供幼儿间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这种平等、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地发泄心中的各种感受,消除幼儿压抑、紧张、胆怯的心理,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创设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的机会,让幼儿有话想说
游戏是孩子一日生活中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根据幼儿喜爱玩具、喜欢游戏的特点,自由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结伴,自带玩具,同时在玩中让幼儿友好交往,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每次自由活动前,向孩子们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要玩别人的玩具先要征得主人同意,学会商量,如“你的玩具给我玩一玩好吗?”幼儿在无压抑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进步很快。 在游戏中,幼儿互相来往,语言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三、让家长对幼儿语言得到重视,让幼儿有话就说
很多家长由于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只要一个眼神,许多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想干什么,例如,宝宝在想喝奶的时候,只是指了指奶瓶,家长就迅速把奶瓶递给宝宝,宝宝不说话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充分表达了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但是正因为这些爱护使家长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重要性。我经常利用接园和校园开放日等时间和家长交流,告诉他们要重视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刻意的要宝宝表达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要什么......要时时刻刻让宝宝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不清晰那也是一种进步。
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重视语言发展,并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体现,幼儿语言才能较快地得到培养,运用语言与同伴交往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未来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论文作者:洪晓频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幼儿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语言表达论文; 环境论文; 教师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