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学术道德 抵制学术不端
颜晓希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13)
[摘 要 ]随着我国各项学术活动的开展,国内学术不端的行为屡有发生。为遏制这一行为,我国曾先后出颁布了多项法规、条例,但成效并不显著。学术道德相关教育不足、自身学术道德的缺失、科研监管制度及学术科研评价体系的缺失等问题亟待解决。从学风建设等角度探讨具体解决方式,提升研究者的学术道德意识,丰富科研资料数量,加强期刊的监管等,或为遏止学术不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 学术不端; 学术道德; 学风建设; 监管
良好的学术风气是保证我国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重中之重的环节。近些年,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道德缺失现象的日益泛滥,难免给学术科研环境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随着《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颁布与落实,学术道德、学术规范越来越受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尤伟杰、李小萍等对学术不端论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展开讨论;石幸利、熊丙奇等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办法展开较为详细的研究;张耀铭探讨了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的治理办法。上述学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探讨较为详细,但相关研究有待深入。通过对提升学术道德和强化学风建设阐述,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净化科研环境的目的。
“妮妮你真聪明,可是我刚才差一点就死了。我好像被那个秦王破阵乐带入了一个战阵里,在我前面的人都死了,断头的,断手脚的,开肠破肚,血流到我的靴子,突厥人的箭,蝗虫一般迎面飞过来,在射到我身体之前,忽然又停下来,掉进我面前的沙土里。我明白过来,这些都是假的,可是这比真正发生的事情,还要真实很多倍!”上官星雨脸色苍白,脸上是虚弱的微笑,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去看她另外一只手牵住的吴耕,却发现,刚才吃到桃花的吴耕昏沉沉背靠着石柱,双耳双眼与口鼻上,都有淡淡的血痕。
一、学术不端的主要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具体包括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等三种行为。在学术科研的过程中,这些行为屡见不鲜。例如,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往往以一些数据作为科研成果的支撑,诸如调查某地区居民关于某问题的具体意见,或在科研试验成果需要精确的数据以得出具体的结论等。部分研究者或是因为疲于奔波,或是疏于调查,这些人中不乏采取篡改数据、甚至捏造数据等手段,以便其达到尽快得出具体结论的目的;再如,部分研究者在写学术论文时,由于一手资料不够丰富,或不足以支撑其研究结论,于是编造一手材料,或者忽略一手材料中部分内容,断章取义,以便论证其言之有理;学术研究中,剽窃、抄袭等行为更是层见叠出。这些行为和现象严重损害了科研工作者和高校的形象,给科研工作环境和高校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如若任其发展下去,势必有损于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影响高校声誉,并阻碍学术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学术不端产生的根源
(一) 学术道德相关教育不足
近年来各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行为,由此,各培养单位逐渐意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虽然其偶尔开展“弘扬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的相关会议、讲座等,但是相关内容也仅是在理论层面的传授,由此导致大多数会议讲座内容形式单一乏味,并没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更没有具体付诸于实践,因而取得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同时,由于专业的师资力量的欠缺,有关学术道德的课程尚不能及时开展,学术道德的相关教育效果难免不尽人意。
(二) 利益的驱使造成学术不端之风盛行
近些年来,部分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及在校学生往往把学术科研当成其争相逐利的名利场,或把学术科研作为其谋生手段,诸多学术不端的行为随之发生。例如,在部分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文章的发表数量是对其科研能力评价的重要因素,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较高比重。部分学生为完成学校布置的科研任务,或为增加其文章数量,通过网络等渠道寻找AI写作论文的机构,代替他们写学术论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科研成果直接拉低了整体的科研水平,给科研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例如,部分期刊仅仅为追求版面费,并不要求文章质量与重复率,整体期刊的水平较低;目前网上也出现了许多论文AI写作,只要搜索相关文字就会出现许多商品店铺,明码标价,价格与文章的需求一一对应。这些现象不仅导致了科研环境的恶化,而且使学术科研存在的价值本末倒置。
(三) 科研监管制度的缺失
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故障诊断、仲裁切换的双机冗余方法,较双机软件通信的切换方法在故障判断、输出连续性和切换实时性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可作为电力系统控制器冗余备份方案进行推广。针对仲裁切换子系统本身出现故障、故障检测实时性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四) 我国学术科研评价体系的缺失
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亦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大部分注重论文的数量从而忽视了质量。此外,部分评价体系仅仅注重文章发表的期刊等级,但并不重视同一级别不同期刊在质量上的差距。由此,粗制滥造,乃至抄袭的文章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也获得较高的评分,占据数量优势。这种有失公平的评价方式败坏了学术研究之风,所以学术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学术不端现象的重要因素。
就目前而言,我国学术不端的防范和处理只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批评和教育。由于有关部门对学术不端行为防范处罚过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造假者和徇私舞弊者的不当行为,并没有实质性的惩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为了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但个别教师在学术不端的行为被发现后,并未反省自身的错误,反而强词夺理,再三狡辩;其工作单位由于担心单位的声誉因此受损,故对学术不端者采取包庇的态度,并未深究,学术不端者尚未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任何后果,这无疑会弱化科研监管制度的制约力,使其他科研工作者信心减弱。
三、学术不端行为应对策略
(一) 加强学风道德建设
部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资料的匮乏,但又需要论据证明其论证的合理性,不惜篡改甚至编造一手资料。为了避免这种行为的的产生,数据库的建设不容忽视。高校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为本校师生学术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料,丰富学术研究收集资料的途径,另一方面也保障了本校师生科研论文的质量。
(二) 加强数据库的建设,丰富科研资源
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遏制抄袭、AI写作文章,以及仅仅追求论文数量而置论文质量于不顾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盛行,应该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修养。其中,加强社会宣传力度,辅之以道德教育,积极倡导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是为学风道德建设之关键。通过树立良好的学风,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使更多的学术研究者意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弊端与不齿之处,使学术投机者及学术研究中的追名逐利者在良心上受到的谴责。通过提高个人的学术道德意识,以及学术规范意识,从研究者本身出发,遏止学术不端行为。
(三) 重视对期刊的监管及论文发表过程
由于部分期刊为了追求利益,并不重视其发表文章的质量,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长久存在,故对期刊的管理不容忽视。对于无正当理由而增收版面费的期刊,以及以赚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期刊,有必要给予更多的监管及相应惩处。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对评选出的论文成果较为丰富者,评选组织可进一步探讨这些科研者论文的发表过程,分辨其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避免“仅重视数量忽略论文数量”的现象的发生。
图2(a)为1951-2017年沪宁杭三地的年均气温对比。大致气温高低为杭州>上海>南京,符合三地纬度所对应的规律。三地气温走向和波动基本一致,自1990年以来,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波动上升趋势明显,总体约增长了2-3℃。而上海年均温上升最快,目前均温已接近杭州,推测与近年来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导致热岛效应增强有关。
(四) 完善监督体制
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甚至是愈演愈烈,充分体现出监督体质的薄弱。目前对于发现学术不端的行为,基本是靠有关人员举报或是出版单位检测。由于缺少专门针对学术不端相关方面的监督机构,导致多数人投机取巧。因此,要完善监督机制,除了在原有的监督体制上加强监管以外,审核监管人员更应该严格做到以身作则、廉明公正,杜绝 “走后门,开小灶”的现象,以增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
(五) 加强学术道德违规惩罚力度
虽然教育部下发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也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实施时并不严谨。尤其是在科研成果的真实可信这一方面,更应增强违规惩罚力度。例如,科研工作者发表论文时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如认定有学术不端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如若不给予相应的惩罚,学术界将肆意滋生学术不端现象,同时也会导致学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又如,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对检举者相应奖励,促进科研环境健康发展。只有形成这种良性的循环,才能增加科研的公信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耀铭.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治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73-88.
[2] 鲁晓峰,谢平.学术不端防范研究相关文献综合评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6):498-503.
[3] 周欣荣.加强科研制度建设:预防高校学术不端[J].中国高校科技,2017(9):28-30.
[4] 胡金富.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行为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11):63-66.
[5] 吴高波,宋慧晶,马赫.中外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对策的比较与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8(3):118-124.
[中图分类号 ]G644;G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733(2019)01-0145-02
[收稿日期] 2018-08-25
[作者简介] 颜晓希(1994-),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
标签:学术不端论文; 学术道德论文; 学风建设论文; 监管论文;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