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竞争力:基于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新视角_gem论文

工业园区竞争力:基于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新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力论文,集群论文,工业园区论文,新视角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业园区只是企业扎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聚合体和竞争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成功工业园区实质上是具有紧密的企业联系的工业综合体,它们正是借助于集群所具有的外部经济、集体效率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获得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因此,实施以企业集群协同效应为取向的产业战略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探求企业集群竞争力与工业园区竞争力之间的关联作用。

一、企业集群竞争力评析:机制、构成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群在推动产业、区域乃至一国的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高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认识到企业集群竞争力是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源泉,企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家、地理学者、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

在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上,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从企业集群内在运行机制角度分析其竞争效应。少数学者寻找更具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来探求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具体到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构成上,许多学者强调应使用生产效率、市场营销、产品和技术创新等指标进行解释和分析。但是,综观国内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状况,至今缺乏一个对企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定量性分析工具。为此,本文引入基础——企业——市场(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GEM)模型,并试图应用此模型对工业园区企业集群竞争力开展定量分析。

GEM模型是由加拿大学者Tim Padmore和Hervey Gibson对M.E.Porter的国家竞争力模型(“钻石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的。GEM模型确定了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六大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并用一个蛛网图表示(见图1)。这六个因素又被分为3对:

图1 GEM模型

(1)“因素对Ⅰ”——基础由“资源”和“设施”两因素构成。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供给要素,它是指企业集群外部为集群内部企业的生产过程所提供的要素。其中,“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熟练而且工资合理的劳动力,战略性的地理位置,金融资本以及特有的技术专利等;“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也称制度安排)。

(2)“因素对Ⅱ”——企业由“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和“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两因素构成。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结构因素,它决定了集群的生产效率。其中,“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是指集群中企业购买地区中别的企业的商品和服务;“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是指集群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企业之间组织产品生产的方式、企业的管理模式、各个企业的产权结构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整个企业集群的战略方向和竞争策略。

(3)“因素对Ⅲ”——市场由“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两因素构成。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需求因素,它包括最终市场需求、中间需求以及集群中企业的需求。其中,“本地市场”是指本地区的市场,它可以是一个省(或地区)的市场,也可以是本国市场;“外部市场”是指除了本地市场之外的更广阔的地区,如省外市场甚至国际市场。

GEM模型为集群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提供了可行性。具体来说,GEM模型的量化过程可分为3个步骤:

(1)对影响集群竞争力的6个因素附值,每个因素可附值1到10分(最高为10分,而5分为平均水平)。附值过程是一个主观的评定过程,因此需要一个相应的标杆(benchmarking)。这些标杆信息可以从政府相关部门、咨询机构和该区域的行业协会等渠道收集。

(2)进行“因素对”计算和转换,计算“因素对分值”。

(3)计算“集群线性分值”和最终结果。

(LINEAR CLUSTER SCORE)=(PAIR SCORE)

其中:LINEAR CLUSTER SCORE为集群线性分值

为计算方便,对上式经过一个比例上的转变,GEM模型集群竞争力的量化表达式最终被定义为:

综上所述,与Porter的“钻石模型”相比,GEM模型具有四大明显特色:一是不同于钻石模型局限于定性描述,GEM模型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二是不同于钻石模型中构成要素的广泛性和数据收集的繁杂性,GEM模型强调本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是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其资料和行业数据收集基本上集中于本地企业集群;三是不同于钻石模型中将“政府”归结为间接影响,GEM模型强调政府应在企业集群竞争力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四是不同于钻石模型中强调单个因素的重要性,GEM模型特别重视因素之间的互补作用。

二、企业集群竞争力与工业园区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机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对于工业园区产业组织形式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目前国内学者还未有成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企业集群最为重要的内涵是其网络性,是企业、金融保险、大学、行业协会、中介咨询和地方政府等各种机构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网络系统。因此,与地方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的协同网络是工业园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工业园区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取得将直接取决于区内各行为主体间协同网络使用效率的大小。为此,提出如图2所示的“企业集群竞争力与工业园区竞争力之间关联机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图2 企业集群竞争力与工业园区竞争力关联机理

根据上图的分析框架,工业园区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来源于三大网络体系的协同效应:

一是生产网络效应。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是集群存在的基础条件,也是工业园区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前提。灵活的专业分工协作机制可以快速吸收新技术和市场信息,保证及时对投入供应进行反馈,以及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培训和分配,从而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整体生产效率。

二是市场网络效应。企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专业化经济对交易成本降低的要求。群内企业在长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合作和信任关系,尤其是基于非正式的合作关系使企业无需投入太多的资源去关注交易状况,从而减少了机会主义的发生,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奠定了价格竞争的基础。

三是创新网络效应。具体表现在:集群内企业间高度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利于集聚大量优质的技术创新资源,激活各创新主体,形成具有创新共识的产业文化,不断衍生可以加速技术创新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重新配置,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链条中处于“最佳生态位”,及时把握创新机遇,集群内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可节省学习和创新的成本。因此,企业集群是工业园区形成创新网络的内在组织特征。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园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或者业务关联性所形成的协同网络。这种网络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深化工业园区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共享;二是可以形成工业园区产品的低成本优势,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实现供应链的综合成本下降;三是可以通过工业园区内关联企业或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形成关联产业之间的“连锁创新”传导机制,推动工业园区快速的持续创新。

三、工业园区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评价: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基于企业集群竞争力与工业园区竞争力关联机理分析,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应定位于培育和发展富有效率的专业化企业集群。这样的工业园区具有鲜明的市场竞争优势、区域品牌共享优势、招商引资区位优势、要素集聚优势以及“弹性专精”优势。其特色和优势又是难以模仿的。因此。在上述意义上,工业园区竞争力可通过区内企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测度。本文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采用GEM模型对工业园区内集群竞争力开展定量评价,以期深化对工业园区竞争力的认识。

笔者于2005年6月—12月带领课题组对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开展调研活动,经过建立各方面的专家组,收集调查问卷,采集500多个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GEM模型设计了开发区企业集群指标评价体系。专家组32位成员进行打分后,用简单平均法合成得到每种类型集群在六大因素上的具体分值,并根据GEM模型的量化表达式计算出六大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总分。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分值

集群类型 资源分值 设施分值 供应商和相关 企业战略、结果 本地市

外部市

总分

辅助产业分值与竞争分值场分值

场分值

电子信息

5.781 6.674

6.573 5.834

6.7815.921392

生物医药

5.124 6.013

6.062 5.178

6.0425.059311

轻纺化纤

6.113 7.136

7.237 6.752

7.7376.612480

体育用品

6.141 7.165

7.363 6.823

7.8656.713491

工艺礼品

6.157 7.118

7.352 6.735

7.8426.724488

机电一体化 5.306 6.235

6.126 5.754

6.4365.367345

说明:10分——非常优秀,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名列世界前两名;

9分——优秀,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名列世界前五名;

8分——良好,具有本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优势;

7分——中等,具有本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6分——及格,具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但没有竞争优势;

5分——适当及格,具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的实力;

4分——水平有限,具有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

3分——水平很有限,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影响全国到整个集群的发展;

2分——水平较差,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对集群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

1分——水平很差,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已经严重阻碍着集群的发展。

2.评价结果分析。

(1)优势分析。

①传统特色的企业集群占据领先优势。以体育用品、工艺礼品和轻纺化纤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集群,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而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集群,竞争优势表现不明显。

②较强的国内市场营销力。企业集群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力,特别是集群内不少领先企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③优良的辅助配套条件。集群内企业与园区邻近地区的专业市场、专业企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增强了集群内产业链的稳定性。

(2)劣势分析。

①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区内人员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产品开发、产品设计人员非常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集群成长的技术创新动能,因而产品定位往往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技术模仿。

②缺乏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集群内产业链协作和关联度大多仍表现为松散性、临时性,没有形成战略性的产业网络。通常情况下,区内企业的业务活动是“两头在外”,即供应商和市场在工业园区外部,仅留生产环节在本地,与区内联系较少,使工业园区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飞地”的角色。

③缺乏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集群内企业基本上为民营企业,多数沿袭一贯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开展“二次创业”的新需求和新形势,从而不利于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总结性评述。

GEM模型的计算方法简便、易懂、实用,为开展企业集群比较,预测集群发展趋势,选择有效政策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不过,GEM模型更多的是关注现时的、静态的集群竞争力,对集群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趋势缺乏深入的预测。因此,在评价结果的分析中,还要注意结合相关调查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

四、结论

1.企业集群为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正是借助于企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交易费用机制和知识外部机制,诱发区域内生产网络、市场网络和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扩展,进而实现工业园区发展的竞争优势。

2.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企业集群的形成。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是培育和发展富有效率的专业化企业集群。正如王缉慈(2001)所指出:只有当孤立的企业形成有机的集聚,企业间产生物质的、信息的和社会的各种“流”,进而汇成“网络”时,工业园区的目标才能实现。工业园区只有达到该阶段之后,才能真正对本地经济结构的转换发生根本的影响,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作用的场所,成为政府约束和自主经营、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相互均衡的社会。

3.工业园区竞争力是区内多种因素和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某种意义上,工业园区竞争力可以通过区内企业集群竞争力进行测度。

标签:;  ;  ;  ;  ;  

工业园区竞争力:基于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新视角_gem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