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饮食模式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评价研究论文_杨朱洁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贵州 557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饮食模式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39个确诊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B组)19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并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饮食模式指导,观察组(A组)20例则在此基础加用针灸治疗,观察患者吞咽功能(SSA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吞咽功能均较前好转,SSA评分降低,但A组疗效更优,差异显著,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针灸结合饮食模式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饮食模式指导;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效果评价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我国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病轻者经药物干预可痊愈,重者虽经积极治疗仍可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于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多以吞咽康复训练为主,但临床疗效有限,因此寻求一套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已成为研究热点。我们将针灸、饮食模式指导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疗效显著,在此汇报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确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组,B组19人,男13例,女6例,年龄63.65±9.47岁,病程44.65±8.72天,脑梗死12例,脑出血7例;A组20人,男15例,女5例,年龄62.86±9.05岁,脑出血6例,病程43.36±8.15天,脑梗死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试行)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者;②年龄40-80岁者;③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受试药物过敏者;③精神病不能配合者;④自身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

1.5治疗方法

B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方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营养神经、调脂、调节血压、改善循环等进行常规西药干预。康复训练:患者有一定的吞咽能力则选择直接康复训,包括进食及环境体位,食团性质及入口位置,对于已无吞咽能力则予间接康复训练,包括口面部肌群训练、屏气发声运动训练、舌体运动训练、声带闭合训练等康复方法。饮食指导:选择合适大小的汤勺,以免食物从患者口中流出,喂食速度要适中,以免过快导致食物进入气道,待食物咽下后,继予第二口。一口量控制在20 ml为宜,过少会影响吞咽反射形成;过多可令食物残留于咽隐窝,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升高。进食体位应根据病情而定,若患者不能坐起,可选仰卧位,地面与躯体保持45°,头前驱,嘱喂食的人站于患者侧面。饮食种类稀流质、少稠流质、中稠流质、特稠流质的选择也应根据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而定。并对患者进行舌体训练,嘱患者伸出舌头,咬住前1/3舌体,作吞咽动作。吞咽时,应避免舌头位置变化,持续min,2次/d[2]。

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针刺时所有患者均用0.25mm*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操作,进针前嘱患者平卧,安抚并消除其紧张及顾虑,以免发生晕针。取穴:风池、舌三针、四神针、颞三针、金津、玉液、、内关、合谷、太溪、太冲,患者取平卧位,先对玉液、金津进行点刺放血,然后针刺风池、舌三针、四神针、颞三针、内关、合谷、太溪、太冲,施予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选择3-5组穴位,接通华佗牌电针仪,采用断续波或疏波,以局部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两组均治疗14天为一疗程。

1.6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吞咽功能(SSA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SSA评分包括腭运动、唇控制、意识水平等共20项,各项评分1-4分,并依据评分情况判定吞咽困难严重程度。正常:20分;轻度:21-30分;中度:31-40分;重度:>40分。

(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7疗效指标

SSA疗效标准:治愈:饮水测试评价正常;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症状。有效:饮水测试评价<30分;吃饭、饮水无呛咳,但需时延长。无效:饮水测试评价>30分;症状缓解不明显。

1.8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以 表示,用t检验,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SA量表

患者治疗前SSA评分具可比性,P>0.05;治疗后,SSA评分均较前改善,但A组改善更显著,P<0.05。详见表1。

注:2组治疗后各自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临床疗效

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A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2。

注:χ2=4.358,P=0.037。

3讨论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及脑梗死两种形式,动脉硬化日久,可形成血栓导致脑部供血障碍;血管内皮病变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导致血流速度减缓;肿瘤压迫引起供血障碍均可发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则多有高血压病史,临床症状和出血部位关系密切,预后自然也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等后遗症。临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存在误吸的患者,为保证充足的营养常需静脉输液补充。但我们发现,即使经过积极输液,部分患者的口咽分泌物控制存在较大困难,使分秘物不能下咽,长时间堆积可诱发误吸,从而引起肺部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3]。

鉴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故本研究以此为参考,将常规西药治疗、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饮食模式指导联合应用定为B组治疗方案,A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显示,A组患者SSA评分改善情况更显著,临床疗效更优,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我国古代医家很早便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时至今日,诸多医家继承历代医家经验并有所创新,使本病的针灸技术日趋成熟,且疗效获得了进一步提高。A组采用针灸治疗,取穴风池、舌三针、四神针、颞三针、金津、玉液、内关、合谷、太溪、太冲。其中舌三针、金津、玉液的取穴方法体现了针灸学“近治作用”原则,对于咽喉病有特殊治疗作用。同时,还选用了经过咽喉经络远端之穴位如心包经的内关穴,肝经太冲穴和肾经的太溪穴则是“远治作用”的体现。合谷、太冲合称四关,具有调和气血、平肝熄风、利咽功效。研究显示,开四关可增加脑供血,改善脑循环,促进吞咽障碍康复;玉液、金津为经外奇穴,对于舌咽肌肉运动功能有较好的协调作用;风池是阳维脉与足少阳胆经交会穴,具有养血健脑,豁痰利咽作用;四神针、颞三针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脑血管意外后遗症[4]等。研究指出,针灸对于自由基的清除有显著效果,可保护脑神经,还可改善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微循环障碍及大脑供血,促进神经反射通路修复及重建,唤醒被抑制的神经细胞,使“闲置”脑细胞进行代偿,从而改善吞咽功能。综上,我们认为,应用针灸结合饮食模式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疗效显著,可作为此类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许向荣,针灸联合饮食模式指导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40例[J].河南中医,2015,35(10):2511-2512.

[3]张海燕.改良饮食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2):97-98.

[4]柴铁劬。靳三针临证配穴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杨朱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针灸结合饮食模式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评价研究论文_杨朱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