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金澜医院 1503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材采用氯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以及室性心律失常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取得相当的降压效果,但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依那普利。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拮抗剂;高血压;心律失常
高血压是临床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更高。血管紧张素Ⅱ1型(ATII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实验研究结果显示,AT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1],但大多集中在房性心律失常。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科分别应用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超过60岁。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8±8.4)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0.1±2.1)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3±8.9)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0.3±2.2)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本次研究前,停用降压药1周,不能停药者给予换用硝酸酯类药物。观察组患者应用氯沙坦进行治疗,5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应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100 mg/次,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3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x±s)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其病发率越来越高。高血压易导致患者并发肾、心、脑血管等疾病,并造成其组织出现损伤,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同时高血压病程时间越长,其造成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伴有心律失常及心衰的概率就越[2]。高血压升高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3]:①血压升高引起左室壁张力及左室舒张末压力增加,使心肌应激注增高,从而发生异位搏动;②压力贫荷过重本身也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据报道,在静息状态下,无心律失常的患者静滴升压药,可引发室注早搏,继而静滴硝普纳,随着收缩压的下降,室注早搏显著减少;③高血压患者的室注早搏多呈左心室型,也说明高血压是先引起左室功能改变,然后导致心律失常。氯沙坦是口服有效的非肽类Ang II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取得相当的降压效果,但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依那普利。
参考文献
[1]邬松林,黄从新.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24-26.
[2]迟玉法,赵庆.氯沙坦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36-2038.
[3]王景春,刘霞,陈宁,等.氯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0):886-887.
论文作者:周瑞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高血压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依那普利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