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培养途径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意识论文,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近几年对二十余所中学的化学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先后在12所中学的28个教学班对1500余名学生,近200 名教师讲过研究课。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重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知识重组”不是简单“再现”
从信息处理理论的学习模式观点来看,每个学习行为牵涉到许多内在过程的作用。输入到这些过程里的内容一部分来自学习者的自身,也就是说这些输入内容从记忆里的再现,因而很大程度上依靠以前的学习。这些输入内容还可以受学习者外在环境条件的刺激,以各种方式得到变换、改变、激化和增强。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要仅限于一个答案,可以有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些的答案,这类问题可以称为“开放式”问题,以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案、新方法。
如要求学生写出下列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教学要求到此为止,则只起贮存的信息输出再现的作用,对学生的大脑不会产生新的刺激,难以使学习成果得到深化、强化。如果在学生完成这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如“从这些化学方程式中你能获得多少信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类比一般都能得出几个答案。即使是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说出:“碳、一氧化碳、甲烷、酒精都具有可燃性”。此外,学生们还能得出下列结论。
由于这些“信息”的输出是通过学生大脑对原有贮存信息的加工重组得出的,而不是简单的“再现”。在这种变换学习角度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获得“成功感”“愉悦感”,这种成功愉悦的体验又必然会巩固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这种“知识重组”教学的情景下,学生利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怎么会不提高呢!学生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怎么能不增强呢!
二、“知识重组”不是机械“重复”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教材里的知识,理解它,记住它,并通过现成的模式反复演练熟悉它。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难以具备抓住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也难以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表现力、创造力,更谈不上具备敏锐的批判能力、打破陈旧经验的束缚,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的勇气。目前我国学校课程内容注重继承,轻视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尖锐地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些能力无论是对学生继续求学深造,还是将来立足社会都是必需的。在“知识重组”的教学中我们曾把中学生“推到”权威面前进行较量。
如近代化学奠基者之一,原子学说的创立者著名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其主要观点是:1.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2.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3.同种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4.原子的质量是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哪些明显的不足,理由是什么?
这种把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以及同位素等知识进行重组,并设立一个权威作为“对立面”的情景,此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独立批判的勇气,培养学生树立“进步和发展”的唯物史观。
三、“知识重组”不是凑合“拼盘”
学校教学要摒弃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仅讲现成答案的弊端。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最基本的科学基础和素养训练上来,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渗透、交叉。教学应当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启发学生不仅回答看到、学到了什么,而且思考探索发现了什么,要力求突破原有的僵化、呆滞的教学模式。
如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用舌头去舔尝汗液时感觉到有咸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体汗腺的分泌物中含有无机盐的成分;化学知识告诉我们酸、碱、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你由此想到了什么?为什么?
这里提供的一组信息来源虽广,但学生并不陌生,让学生通过重组的知识较全面地悟出“湿手容易触电”的科学道理。
这类问题对初中生而言似乎不可理解,但是从中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考虑却是可行的。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上异常活跃,学生思维从发散到收敛逐渐达成共识:病理学家、医生据此可警示人们,豆腐与上述几种蔬菜不要共食,否则会在人体内形成不能吸收的草酸钙沉积物,这也是引起体内“结石”的诱因之一。营养学家则可据此提示人们,上述几种蔬菜不宜与豆腐共烹饪,否则会使两者的营养成分均受到破坏。
这里把初中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又通过后面的信息更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这种知识重组绝不是知识的“大杂烩拼盘”,而是让学生在陌生领域对所获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加工,获取新知。可见“知识重组”使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见识。
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以求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感受到有新意、有创意;使学生跃跃欲试,想参与,想表现自我,从而使学生生动、主动、活泼的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养成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求新的良好品质。教学中的“知识重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标签:创新意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