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的4G网络智能优化算法研究论文_吴晓苗

基于MR的4G网络智能优化算法研究论文_吴晓苗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4G网络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利用海量MR数据将4G网络栅格能化,以栅格为单位,建立网络模型,将4G网络覆盖情况可视化呈现出来,相对于传统DT,海量用户上报数据能准确反馈网络问题,指标的分析更加贴近用户行为,能更深层次地剖析覆盖问题,更准确地评估4G网络问题区域,有效指导优化工作。

关键词:MR数据分析;网络再规划;覆盖差异性;基站规划

引言

为了提升覆盖能力,支撑市场发展,达到客户感知和网络指标的双提升,对4G网络MR弱覆盖的提升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通过“一委两院”家属楼区域4G弱覆盖的分析实例,总结提炼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性4G网络MR弱覆盖分析提升方案,为MR分析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MR数据采集原理

测量是TD-LTE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物理层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子层完成诸如小区重选及切换等事件的触发,也可以用于系统操作维护,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设备应具有测量所规定测量报告数据的能力。测量方式采用周期测量时,可在测量任务定制时对上报周期进行配置。对一个测量,报告触发方式可以是事件触发或周期性触发。如果是周期性触发,需要配置上报周期;如果是事件触发,则利用网络已开启的事件测量,不需另外开启测量。测量报告数据主要来自UE和eNodeB的物理层、RLC层,以及在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计算产生的测量报告。原始测量数据或者经过统计计算(可以在eNodeB或OMC-R上实现统计)报送到OMC-R以统计数据形式进行存储,或者直接报送到OMC-R以样本数据形式进行存储。

2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性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性分析,以某一区域全量基站的MR弱覆盖采样点和数据流量两个维度进行MapInfo渲染,形成弱覆盖和高价值连片区域,并以区域为最小分析单元进行综合解决提升。分析单元选择以覆盖价值二维四象限图为标准,优先处理高流量(日均流量大于25GB)、严重弱覆盖(日均弱覆盖采样点大于10000)的第一象限区域,最后处理低流量、非严重弱覆盖的第三象限区域。该方案通过对网络覆盖的区域把控,着力解决盲人摸象式单站分析的不足,“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问题解决方式得到了转变,问题解决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渲染原理:Mapinfo以核心城区基站经纬度为基准,结合MR弱覆盖采样点和数据流量,生成一个虚拟矩形。

3重叠覆盖分析

TD-LTE采用同频组网,如在F频段(1880~1920MHz),全网小区使用相同频点,每个小区内的终端用户都会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同频干扰。通常把受到较多的同频邻区干扰影响且干扰较大的区域称之为重叠覆盖区域。TD-LTE重叠覆盖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际测试来评估。随着区域重叠覆盖基站数的增加。除此之外,严重的重叠覆盖还会带来TD-LTE小区间PCI的模3干扰,这种干扰会对用户的切换性能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网络载荷较轻时更加明显。TD-LTEF频段若与TD-SCDMA共天线,在两个网络同覆盖时,重叠覆盖影响的区域也基本一致,但TD-SCDMA是N频点组网方式,每个小区通常采用多个不同频率的载波来承载HSPA数据业务,受重叠覆盖的影响小于同频组网的TD-LTE系统。与TD-SCDMA系统相比,TD-LTE对重叠覆盖的容忍度更低,受重叠覆盖的影响更大。实际测试数据统计表明,当存在相同数目的重叠覆盖小区时,TD-LTE性能下降比TD-SCDMA高10%~15%。TD-LTE每增加一个重叠覆盖小区,性能下降20%~40%,TD-SCDMA每增加一个重叠覆盖小区,性能下降10%~30%。

4核心城区4GMR覆盖分析实例

选取优先级3的“一委两院”家属楼区域开展分析提升。将目标区域室内外遍历性测试数据导入Googleearth可见,该区域道路覆盖好,弱覆盖主要集中在区科委小区等5个多层居民小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建筑密集、楼间距较小,基站天线遮挡、下倾角大、覆盖空洞,造成终端频繁切换、重选。综合分析区域内网络资源,从以下三维度进行提升。(1)FDD扩容:资源有限,优先对安康建筑安装公司-HLH-AKAO044FLD进行了FDD扩容。(2)参数优化:一是功率挖潜,通过开展区域内小区功率参数核查,将安康汉滨世纪新村-HLH-AKAO005TLFD-41小区功率提升了从92dbm提升到122dbm;二是参数精细化设置:对区域内T/F小区间的切换、重选参数进行精细调整,让距离基站较远的居民楼内用户优先占用FDD小区,增强信号质量。(3)RF精调:一是根据现场情况将安康汉滨中医院-HLH-AKMO076TL-1小区方位角由120度调整为80度,二是将安康汉滨果园小学-HLH-AKFN027TLD-42小区的方位角由76调整至110度、下倾角有3度抬升至5度。

5利用MR数据指导TD-LTE网络结构规划流程

充分利用MR数据的分析结果,能够通过重叠覆盖分析、过覆盖分析以及弱覆盖分析结构积极指导季候TD-LTE网络结构规划,据此制定出利用MR数据指导TD-LTE网络结构规划流程。在规划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相关调整方案,能够精确定位网络问题,据此通过规划相关参数,降低系统内干扰,并据此提出后期建设方案,因此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网络规划。

6效果评估

6.1目标区域评估

(1)MR指标评估。“一委两院”区域综合调整后,MR弱覆盖小区数由调整前的15个降低到调整后的5个,MR覆盖率从调整前95.56%提升到调整后96.42%,提升0.86%,日均流量增长64.3G,效果明显。(2)数据渲染对比。对比综合调整前后“一委两院”区域的覆盖渲染图可见,调整后覆盖提升明显,流量有小幅提升。

6.2目标区域周边基站MR覆盖评估

MR覆盖率调整前为95.69%,调整后为95.71%,MR弱覆盖小区数调整前22个,调整后20个,整体保持问题,未造成周边区域覆盖率降低现象,达到了区域性综合调整的目的。

6.3小结

通过对目标区域和目标区域周边区域MR覆盖率和弱覆盖小区评估可见,采用“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性4G网络MR弱覆盖分析”方法对“一委两院”区域进行MR弱覆盖分析提升时,该区域的MR覆盖率提升了0.86%,覆盖该区域基站的MR弱覆盖小区数由分析整改前的15个降低到5个;“一委两院”区域周边基站的MR弱覆盖小区数保持在20个,MR覆盖率维持在95.7%左右,对周边基站影响较小,达到了分析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网络规划手段较为单一,大多通过TD-SCDMA上行时隙轮询以及无线网络仿真等手段进行,主要通过网络仿真等手段进行验证,无法保证实际网络质量。现在TD-LTE网络建设已经处于网络建设中后期阶段,因此网络规划应当更加关注网络结构的规划。合理引入MR大数据分析,结合用户分布情况,精细化控制基站覆盖范围,确保网络结构的合理性,有的放矢的进行网络规划能够更加贴近用户感知,提升整体网络质量,确保资源更加有效的应用到关键区域,提升资源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爱国.城区4G网络提升方案分析[J].电信快报,2018(11).

[2]张峰.4G网络驻留比优化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18(09).

[3]许景渊.密集城区4G网络深度覆盖策略及解决方案[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8(10).

作者简介:吴晓苗(1986-),女,汉族,广西南宁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通信网数据核心网运行维护。

论文作者:吴晓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基于MR的4G网络智能优化算法研究论文_吴晓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