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珊珊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江苏 南京210004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8%>78.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喂养方式、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以及胎便排出时间等是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的主要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正常,有效缓解患儿负担临床症状,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厂常见疾病,与健康新生儿相比,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表现为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异常升高,并出现破皮、巩膜和黏膜软黄情况肝脏或全身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是主要的病理原因[1]。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提供安全保障。本研究以我院儿科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8~46d,平均(31.2±3.7)d;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0~48d,平均(32.4±3.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照均衡,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2调查方法
收集6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性别、民族、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以及喂养方式等多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取新生儿股静脉血2ml,使用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进行血清总胆红素的测定。
1.2.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办法,观察组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护理。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①健康宣教:医护人员需要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致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和护理办法,能够对该疾病有着更加明确的认识,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工作,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2]。②喂养干预:高胆红素血症病情特殊且复杂。新生儿机体防御性不高,生理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力差,容易诱发高胆红素血症。因此,提升新生儿机体免疫力,是防治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途径。母乳喂养对提升新生儿机体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乳汁的摄入可以帮助患儿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可有效抑制血胆红素升高,从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母乳喂养能够加强新生儿肠道蠕动,促进新陈代谢[3]。③光照疗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照射治疗,降低血液中的血胆红素含量。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 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不足、胎膜早破、喂养方式、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24h以及胎便排出时间>24h等,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于一种病理性黄疸,该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很可能会引起肝脏或全身性疾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4]。根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包括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不足、胎膜早破、喂养方式、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24h以及胎便排出时间>24h等是诱发病理性黄疸的因素,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异常,需要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办法,加强健康宣教和母乳喂养干预,基于药物治疗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降低血液中的血胆红素含量。加强产前检查,以有效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针对诱发该疾病的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本组研究中,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8.1%,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发因素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喂养方式、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以及胎便排出时间等有关,针对性的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正常,有效缓解患儿负担临床症状,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聂勋梅,李原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02):278-281.
[2]杨琳,牟飞飞,都美玲.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04):95-98.
[3]廖玲,蔡海燕,李浩. 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 广西医学,2013,35(10):1404-1405+1407.
[4]许新春,陈枫,卢丽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09):948-949.
论文作者:毛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血症论文; 患儿论文; 因素论文; 对照组论文; 针对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