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西欧党报节_共产党论文

感受西欧党报节_共产党论文

感受西欧共产党党报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欧论文,党报论文,共产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曾多次随团参加法国共产党举办的《人道报》节,也曾到过葡萄牙共产党的《前进报》节的现场。每一年参加党报节,都有新的感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党报节现场,我一次次被那热烈、宏大的群众欢庆场面所感染,深深感受到西欧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党的诚挚友情,并为我们国家和我们党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所鼓舞。

是“庙会”,更是节日

西欧各国共产党普遍都有举办党报节的传统。除法共《人道报》节、葡共《前进报》

节外,还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解放报》节、德国的共产党的《我们的时代》报节和卢森堡共产党的《人民报》节等,西班牙共产党则举办党节。各国党的报节、党节通常每年举办一次,集中在9月。

党报节是一种集政治、文化、体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欢庆活动

,我所见的葡共和法共报节形式都较为灵活多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宣传党的

政策主张、鼓动群众、筹集党的经费、扩大党的力量和影响、争取国际支持的目的。

葡共报节每年都在里斯本附近特茹河畔的阿塔拉亚庄园举行,这是葡共在1990年靠群众募捐100万美元购买的永久性报节场所。法共是在首都巴黎近郊租用公园举办报节。报节时,场地被装扮得花团锦簇、绚丽多彩。空中气球、横幅高悬,地面红旗、采旗飘扬。在三天报节期间,葡共和法共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文艺表演、音乐演唱会,也有商品展销、风味小吃,还设立了各类体育、娱乐设施。这其中尤以各个报节现场的中央大舞台的活动最吸引人,这里轮番表演着各种现代和传统歌舞,演奏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常常是台上台下互唱互动,融为一体,热闹非凡。这种场面再加上报节现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到处欢歌笑语,使不少初次参加西欧共产党报节的中国同志不约而同地将其喻为共产党的“庙会”。的确,报节的热闹场面不亚于我国的大型“庙会”,但仔细观察又有不同之处。这就是报节不乏政治内容的活动,包括设立各种展览、论坛,举办多种讨论会、辩论会等。如法共在2001年报节抓住“9·11”事件,就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等问题举办了几十场讨论会,去年报节又围绕着美对伊动武和法国内问题组织讨论,普通党员、党的同情者可以各抒已见,党的领导人也可与群众进行充分交流。

每年的葡共、法共报节参加者达五六十万人次之多。不仅白天游客络绎不绝,而且由于报节活动往往持续到深夜,因此有时天很晚了,到处还是欢乐的人群。法共报节曾几次遇到天公不作美,大雨不断,但参加者依然兴致很高,无论男女老少,或打雨伞,或穿雨衣,或脚蹬雨靴,有的干脆套上特制的“雨靴”——在鞋子外面裹上几层塑料袋,继续参加报节的各项活动。这正如法共领导人所言,广大党员、群众是将报节当作自己的盛大节日,他们到报节来是为了尽情地欢庆。

“英特纳雄耐尔”仍在欧洲回荡

欧洲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源地。由于西欧各国共产党在二战期间积极参加抵抗法西斯的运动,受到人民的拥护,力量和影响在战后有较大发展。如法共党员最高时达90万人,一度成为法国第一大党。苏东剧变给西欧共产党造成巨大冲击,一些党如意大利共产党改变性质成为社会党,还有一些党解散了队伍,但相当多的党继续坚持共产党的旗帜,坚持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当前由于处于西欧“资强社弱”的大环境下,各国共产党并没有完全摆脱困境,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奋斗的信心。每次参加报节,我都深深被西欧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7~8月份本是西欧人外出度假的黄金季节,但为了9月份的报节,许多葡共、法共普通党员,党的同情者却放弃休假,自愿到报节现场参加义务劳动,清理场地,搭建展厅。报节期间,广大党员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各项服务活动,不计任何报酬。不仅如此,他们还自费购买报节门票和自付餐费,以作为对党的支援。一些党员、群众自愿为党捐款。在葡共、法共报节的几十万参加者中,除党员外,有不少是党的同情、支持者,他们在欢庆报节的同时,都以不同的形式声援党。法共领导人说得好,在法国,没有一个政党能像法共这样举办规模如此宏大的报节活动,这靠的是全体党员和广大同情者的支持。正因为有了这些党员和群众,葡共、法共等西欧共产党才得以在困境中继续生存并坚持斗争。

每年报节期间,葡共、法共都要在中心大舞台召开有约十万人参加、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每当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台上发表讲话,阐述党的政策主张,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动员时,台下掌声、回应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那宏伟的气势使每个亲临现场的人都不能不为之鼓舞。特别是当集会结束时,全场放声高唱国际歌,更使人感到群众力量的震撼。苏东剧变后,有人曾断言,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在欧洲消亡。但时至今日,这嘹亮的国际歌声表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西欧仍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英特纳雄耐尔”的理想在西欧共产党人心中并未泯灭。

中国展馆和中国情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十五大提出的“发展新型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的方针指引下,我党对外交往日益活跃,同西欧共产党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除派团组互访交流外,我党每年都派党代表参加西欧共产党的重要活动——党报节。近5年来,我国内甘肃、青海、贵州、西藏、云南、内蒙、海南、江西、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等地方省区的十多位书记或副书记参加了葡共、法共的报节和西共的党节。我党代表在报节现场到处受到热烈欢迎。法、西、葡共领导人赞扬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面貌日新月异,表示希望借鉴中国党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党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参加报节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我党与西欧各国共产党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在报节现场,我们深深感受到葡共、法共党员对我党的深情厚谊。不少普通党员主动向我党代表问好,亲切交谈,了解我国内和我党的情况。去年法共报节期间,一位80多岁参加过二战的法共老党员紧紧拉住中共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副书记陈光林的手,连声称赞“中国了不起,中国党了不起,你们干得好”,老人希望中国党要继续坚持,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每年报节,我党除派党代表参加有关活动外,还在报节现场设立中国展馆,将其视为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成就、扩大对外影响的一个重要橱窗。以法共报节的中国展馆为例,我方每年都在馆内张贴反映我国内情况的图片,发放宣传小册子;展销中国工艺品、丝绸服装;由国内派出的厨师在现场烹饪中国的美味佳肴。有些年份,我国还派艺术小组到中国馆表演我国民族歌舞,或派手工艺师进行传统手工艺表演。如1998年9月我国贵州黔东南州艺术小组在法共《人道报》节中国馆进行演出。近年来,中国馆在法共报节现场越来越受欢迎。反映我国国情的图片使许多法国民众增加了对中国的认识;中国商品的柜台前常常是拥挤不堪,中国的风筝、丝绸服装等很快被销售一空;手工艺人的展台前,经常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中国餐馆前更是长龙不断,炸羊肉串和炸春卷等中国传统风味小吃,以及糖醋咕噜肉和铁板牛肉等特色菜肴,赢得了游人的交口称赞。一位5年前品尝过中国菜的法国妇女现在每年都要来中国馆,由于与笔者较熟悉,每次都指名要吃糖醋咕噜肉,而且都要求给她多盛一些,以解“口馋”。一对退休的法国夫妇从接触中国馆开始,进而到喜欢中国、中国菜肴。现在,他们每年都要来华旅游,领略中国的秀美风光,领略中国文化。他们表示,他们痴迷中华艺术,他们的中国情结是从接触中国馆开始的。

标签:;  

感受西欧党报节_共产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