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论文_杜声萍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论文_杜声萍

杜声萍

摘要: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这也就告诉我们:许多事情是要从兴趣入手,才能很顺利地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走向成功。

关键词:情绪色彩;渴望读书;精神高涨;兴趣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这也就告诉我们:许多事情是要从兴趣入手,才能很顺利地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走向成功。因此,我认为多数学生不喜欢读书,就是他们没有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一、“自助餐”式的阅读,可以促进有效阅读

现在大多数学生读书都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每天半小时或40分读书,一分不少,也一分不多。他们在那儿是坐了半小时,还是呆了半小时,我们和家长全然不知,为防止这种情况,我们教师通常会要求孩子们给家长读书时要放声读,读完后还要让家长签字,以保证读书的活动落到实处。可是,我又要问,这半小时他哇啦哇啦读完后,他们对所读内容了解了多少?积累了哪些好的词汇?读完后有什么触动?……又是不得而知。针对此问题,我们又想到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也就是读完后要摘抄好词、好句,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提出问题,最后还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我们不断地发现学生在读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地在尝试用各种方法去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努力还是有了明显的效果,因为有很多老师的实践已经能够证明,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也会让学生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然而读书,却不能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的话,那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也就会适得其反了。

在语文课上,笔者坚持让学生多读课文,让他们先去自由地读,读完后也总会留一点时间让他们展示,就这样课前用心读,课堂动情读,读着读着,他们就对文字有了一点点感觉,因为他们的读可以赢得掌声,找到自信和成功的感觉,于是想站起来读一读,比一比的同学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开始学着用别人的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想再多享有一点成功的感觉,于是,他们也就急着去准备要展示的句段。笔者认为“让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这个教育理念,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上,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喜欢声情并茂地朗读优美、生动的好文章的还是女孩子比较多一些,男生则稍显落后。于是笔者就想弄清楚男生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后来,笔者对学生自主征订的杂志作了统计,还特别关注了男生们课间的游戏活动,发现男孩子们对科幻的、探险的、武打的比较入迷,于是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前给学生讲些科幻方面的的知识,或者和他们聊某个正在热播的武打片中的情节,引得男生们直想插嘴。

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给了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也就是说,一开始我没有过多地限制学生读什么书,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书,真的就像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人们总会有喜欢的,不喜欢的。不过总在一起“吃”,大家之间就会有交流,“诶,这个菜有营养,贫血的人多吃点好啊!”“嗯,这道菜能补充维生素C,我得多吃点”“……”听别人说的多了,可能我并不喜欢吃的菜,为了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也就会吃一点。我的做法也就是让孩子们先读起来,别管他们读的这些东西对考试有没有用,反正尊重他们的喜好,给他们一点自主选择的空间,慢慢的他们对读书也就不那么反感了。而且我觉得利用男女生对书的种类的喜好不同,正好可以展开竞赛,看看谁展示的内容更受同学们欢迎,可以让学生们投票选出最佳展示奖、情感王子、科学天才、朗读之王等等。这样反倒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二、让阅读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

“默读便于思考。”这句话每个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在平时成绩的课堂上,我们往往看到的读得不够充分,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时间去读,去思考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注重默读方法的指导及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是方法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明白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眼、心、脑”齐到位的读书活动。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反复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画出文中描述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而

产生图案的句子,并与通常切法进行比较,说说感受。并在深有体会的词或句处作好批注。

生:小组中动手把苹果“拦腰切下去”, 观察 “横切面”上产生的“清晰”的图案(五

角星)。

组内交流感受后,进行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生:组内交流这种拦腰切苹果的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生:小组代表发言。

……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每次的阅读要有层次,要有所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有价值,才能有收获。

三、让阅读成为一种情感活动,在有情朗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新课标精神,也是语文教学中精髓所在。能有情读,能很好地培养语感。老师的范读、有“声”有“色”的情境教学、朗读技巧的授予等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有情朗读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二泉映月》中尝试实践的一个片断:

师:阿炳经历的这些,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可以概括,找到了吗?

生:坎坷。

师:尽管阿炳经历了如此之多的坎坷,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读)

生:(接读)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

活呀!

师:(连连摇头)没感觉出来!再来读。

师:尽管阿炳经历了如此之多的坎坷,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再

读)

生:(再读)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

活呀!

师:这次,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阿炳的坚强;读出了阿炳的执著;读出了阿炳的不放弃……

此外,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让自己更加坚信:有“声”有“色”地读,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笔者从小就喜欢剪报,喜欢模仿电视中人物说台词,大一点了就喜欢拿一篇散文或一首小诗在那儿不厌其烦地朗读,因此,上中学时还省出生活费买了一盘钢琴曲,在自己朗读时打开录音机作为伴奏。这一切完全是我自己喜欢,因为笔者读的时候脑海中便可出现一个个场景,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像看电影一样清晰,笔者喜欢沉浸在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里。不过现在的孩子却相反,他们喜欢看动漫,听教师或家长讲故事,就是不喜欢自己读书。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因为现在的条件好了,诱惑多了,而且书上的文字不能让他们形象直观地看到画面,还听不到声音,所以书本很难吸引他们。

笔者认为想让我们的学生爱读书,那就得先让他们对书上的文字不讨厌,再到对文字有了感觉,之后逐渐让无声的文字经他们之口变得激情飞扬,这样他们也就算学会咬文嚼字了,不咬不嚼,囫囵吞,是很难尝到味儿的,读书不同于嚼泡泡糖,不会越嚼越没味。读书应该像嗑瓜子、吃花生,只有当我们把硬皮去掉,细细嚼里边的仁儿时,才会知道它们是什么味儿,而且会越吃越香。让学生这样自主选择读书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共同阅读,这样便于全班交流,共同探讨,当然这些交流可能只是复述一下自己看了的内容,探讨也是比较浅层次的,但是,能让孩子们愿意读书,愿意交流读书的收获和感受,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任何事情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急于求成,再好的方法都需要坚持才能见成效。读书当然也是这样——“日久生情”,和文字打交道多了,就开始喜欢上它们,更喜欢它们不断地变换排列方式所创造出的种种情节和意境。

“读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苏教版教材培训部的主任翟启连老师说他在一线时曾试过,读书的确对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急切地想让孩子们疯狂地读起书来,对书痴迷,从书本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然而,真正能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并能把阅读当作一种享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尝试和引导,让孩子把阅读当作兴趣使然,让阅读的兴趣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胡村小学 030800)

论文作者:杜声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论文_杜声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