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华[1]2004年在《盘带混播自动播出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进行了自动播出系统的概念介绍、性能分析及需求分析,并且就三种播出系统方案:纯录像机自动播出系统、全硬盘自动播出系统以及盘带混播自动播出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优劣比较,选择了最适合目前中小型电视台现实条件的盘带混播自动播出系统作为应用研究对象。该自动播出系统已经被开发出来,本论文就是针对该系统开发过程的研究。首先对盘带混播自动播出系统的整个系统架构进行分析介绍,然后对系统所用到的主要硬件设备进行了分析,并论述设备作用以及选型依据。接下来涉及到了重要的软件部分,软件是自动播出系统的灵魂,没有软件支撑的自动播出系统无从谈起,软件的优劣对于整个播出系统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于软件的设计及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线程为主要线索,详细分析了盘带混播自动播出系统播出工作站的软件功能、软件结构、软件流程。最后一章展望了未来先进全数字化网络化自动播出系统,为自动播出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有益的思路。
姜明[2]2009年在《高标清同播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新址播出系统是中央电视台新址电视工艺系统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址播出系统为例论述了高标清同播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中的一些要点。首先,文章介绍了播出系统的演进过程,介绍了几种典型播出系统的结构,并对新址播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简介。之后,对实现高标清同播的关键技术——活动图像格式描述符(AFD)进行了介绍,研究了它在幅型变换各种场景中的应用,并对它在播出系统中的嵌入、使用、修改、检测、管理等应用流程进行了论述。然后,我们研究了可靠性理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利用可靠性理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体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了简单有效的应急预案,通过可靠性设计保证了整体播出系统的安全可靠。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本文解决了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首次将图像格式描述符(AFD)技术实际应用于系统流程中,并将可靠性分析手段运用于系统设计过程中,构建了实用可靠的新址播出系统设计方案,并为今后类似需求的播出系统设计提供了案例。
邱星华[3]2016年在《盘带混播自动播出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播电视是当前重要的传播媒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为群众与社会既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及数字压缩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网络技术及大容量存储介质不断完善,给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电视节目从拍摄、制作、传输、存贮及播出等各个环节更具数字化,对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良卫[4]2000年在《盘带混播的自动播出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开发的盘带混播的自动播出系统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电视广播播放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它充分考虑了中、小型电视台的实际经济实力并追踪当今世界数字播控技术发展主潮流的先进性,将二者有机结合。利用MPEG-2标准的数字视、音频技术来实现传统的录像带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并且将SCSI硬盘上的视、音频压缩文件和传统的录像带信号统一编排。使用面向对象的语言编制界面,运用当今世界最通用的通信方式来实现中、小型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自动化!
陶春雷, 陈丹, 陆均[5]2004年在《谈谈萧山电视台自动播出系统数字化改造方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广播电视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新技术革命,数字化已渐渐进入电视行业的各个领域。作为电视系统的重要环节,节目播出系统在经历了自动播出改造浪潮之后,又迎来了数字化改造的新时期。目前,在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节目的播出正
王萌亚[6]2014年在《基于AFD技术的高标清同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视音频高清技术的普及,高清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很多电视频道开始向高清化方向演进。在演进过程中,为了兼容原来的标清电视技术,大多数电视频道采用高标清同播的方式播出节目。为了满足某电视中心高标清节目的同播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FD (Active Format Description)技术的高标清同播系统。首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具体组成子系统,包括视音频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同步子系统、控制子系统、时钟子系统、字幕子系统、监看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其次介绍了该系统中AFD技术的实现与监测。该系统采用国际上先进的AFD信息控制方式,实现一套播出系统内,高标清信号自动进行幅型比转换。从媒资系统内的制作域开始,将AFD信息嵌入到播出文件中,使得播出系统设备可以自动根据每个节目的AFD信息自动进行幅型比变换,从而实现一个高清播出文件,在播出系统内,完成高标清信号同时播出的业务需求。最后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关测试,给出了测试结果。目前,该系统已经正式上线使用,其电视节目通过卫星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播出,信号质量良好,系统运行稳定。
路玲[7]2003年在《谈播出系统的改造——唐山电视台四频道盘带混播系统》文中指出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唐山电视台原有的播出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为此,我局领导决心改造原有
刘云霓[8]2007年在《大连电视台数字多频道硬盘播控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原来以切换器为核心、由录像机主播的模拟播出系统逐渐被以数字切换台或矩阵为核心、由硬盘机主播、录像机辅助播出的数字播出系统所替代,播出方式由单一频道播出转变为多频道网络化播出。本文介绍了大连电视台播出系统改造的开发背景、系统结构和技术方案,对工作站系统和推广前景进行了分析。
徐文鹏[9]2013年在《以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节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电视台对播出内容的存储从以往的录像带存储转变为硬盘存储,同时建立制播融合的全台网已经成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具体是通过引进国外高性能的视频服务器这一主要播出设备实现的。而与视频服务器相配套的软件并不适合国内电视台的需求且往往价格昂贵,因此,根据国内电视台的具体需求,研究与实现一套以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全台网自动播出控制系统势在必行。本课题所研究与实现的以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节目管理系统,是用来实现电视台播出素材的采集、预览、审查,上传、回迁及管理的全数字化系统,也是整个电视台全台网自动播出控制系统的基础系统。以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节目管理系统分为四个子模块:上载管理、节目管理、串联单管理、批量上传。本论文首先对各个模块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分别从数据库、服务器及客户端三个角度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主要工作如下。1、上载管理:利用DeckLink采集卡和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完成播出素材的采集和预览,同时采用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实现对音量控制,防止爆音或音量过低的情况出现,以及使用改进的文件传输机制实现素材文件的上传。2、节目管理:采用Web Service服务实现对节目信息过滤、查询、删除、关联、收藏夹管理等及利用改进的文件传输机制实现素材文件的上传、回迁;另外还设计了素材文件的审查功能,确保素材文件内容的安全性。3、串联单管理:采用Web Service服务实现对串联单的创建、修改、删除管理等;同时还实现了串联单中素材文件的审查。4、批量上传:采用改进的文件传输机制技术,实现了同时多条素材文件的上传。当同时需要向视频服务器中上传多条素材文件时,系统可以方便、快速的完成。本课题实现的以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节目管理系统已经在国内多家电视台上线使用。从用户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系统运行稳定、性能优良、操作简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对本系统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于清[10]2010年在《互联互通环境下多音频高清播出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视音频服务业已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首要任务。鉴于此需求,广电总局在“十五”规划中将发展高清晰度电视作为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并确定将发展高清电视作为提升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电影频道“互联互通环境下高清多音频播出系统”是在以上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广播电视新一代的视音频播出系统。作者作为甲方项目负责人,全面参与了该项目的调研、分析、设计、测试与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播出系统与互联互通环境下高清多音频播出系统的异同点,并提出了对新系统的基本需求,进而讨论了该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技术、新问题,特别是多种、多声道音频处理及系统互联互通问题。前者解决了播出系统内部视音频电信号的通路问题,后者解决了播出系统与全台媒体资产管理网及业务系统安全、高效地对接问题,并实现全自动化运行。该系统于2006年开始进行调研,2009年正式上线。系统既实现了与电视台全台媒体资产网及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也实现了高清视频及多种、多声道音频的播出。经过1年的试运行,系统运行正常,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高清播出系统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盘带混播自动播出系统的应用研究[D]. 刘克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4
[2]. 高标清同播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D]. 姜明.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3]. 盘带混播自动播出系统的应用研究[J]. 邱星华.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
[4]. 盘带混播的自动播出系统[D]. 吴良卫. 电子科技大学. 2000
[5]. 谈谈萧山电视台自动播出系统数字化改造方案[J]. 陶春雷, 陈丹, 陆均. 有线电视技术. 2004
[6]. 基于AFD技术的高标清同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萌亚.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4
[7]. 谈播出系统的改造——唐山电视台四频道盘带混播系统[J]. 路玲. 广播电视信息. 2003
[8]. 大连电视台数字多频道硬盘播控系统[J]. 刘云霓. 现代电视技术. 2007
[9]. 以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节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文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13
[10]. 互联互通环境下多音频高清播出系统分析与设计[D]. 于清. 北京邮电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