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式论文,中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与体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师生讨论中学习,在与人合作中完成任务。这些活动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促进了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而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就要积极思考;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要研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在活动中求得发展。以下介绍的是北京市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两个课例。

案例一

《实验与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初一年级教学片段)

课例撰写 北京市109中学 徐立松

评析 北京市崇文区教研中心 孟胜修

一、设直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资料1:黄河每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1米见方的土堆,其长度是地球到月球之间距离的3倍,相当于每年从黄土高原上剥去1.5~2.0毫米厚的土层。

师:黄河携带了大量泥沙注人海洋,这些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使得黄河输沙量如此之大。什么是水土流失?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希望同学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找到答案。

二、分工合作,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实验准备:两周前在两盘装土的长方形盘中均匀洒下小麦种子,一个密集,一个稀疏,待小麦长到3厘米左右时使用。

实验用具

*长方形盘每小组4至6个,其中2至3个装土,名称及重量在盘上标好;另外2至3个用来接水。(有一组的土盘中有小麦)

*5公斤重的台秤3个。

*洒水用的饮料瓶每组2至3个,在瓶口周围扎若干眼,瓶中有1公斤的水。

*量角器每组1个,笔若干,实验报表每组1份。

师:水土流失的多少受哪些因素影响?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地面坡度、雨的大小、有无植被都会对水土流失的多少造成影响。请你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各组要求如下:

一组两盘均为裸地,雨的大小相同,坡度大小不同。

二组两盘均为裸地,坡度大小相同,雨的大小不同。

三组三盘分别为裸地、稀疏草地、密集草地,雨的大小相同,坡度大小相同。

这次实验过程需要小组同学分工负责,合作完成。首先观察本组的实验用具及其状态,完成实验报表前3项的记录。

实验报表

实验前的 实验后盘

盘号 实验状态 水土量中水土量 损失量 结论

师:实验状态填写内容请学生参考投影片内容。

投影片:实验状态

地面状况:裸地——无小麦苗的土盘;草地——有小麦苗的土盘。

降水量大小:大雨为洒水孔40个;中雨为洒水孔25个;小雨为洒水孔10个。

坡度状况:利用量角器测量盘底与桌面的夹角。

生:(活动)分组观察、测量,填写实验报表前3项的内容。

师:下面进行分组对比实验。请将实验结果填写在表中,计算并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步骤

1.两名同学各持一个洒水瓶,在相同高度上分别向两个装土的盘中均匀地洒水,直至将水全部洒完。

2.待装土的盘中基本上不向外滴水时,将其取出,到台秤上称重,并记录下来。

3.计算此过程中水土的损失量及所占比重。(单位:千克,精确到0.01千克)

4.小组讨论:哪种状态的土盘水土损失最大,哪种状态的土盘水土损失最小?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将小组实验和讨论结果填在黑板报表中相应的位置上。

三、启发思考,归纳总结

师:请观察各组的水盘,比较它们中的物质有什么差异吗?

生:有的盘中水多泥少;有的盘中水多泥多;有的盘中水少泥也少。

师:通过实验和观察,结合黑板报表内容,你能说明我们的上述假设成立吗?

生:能。地面坡度大的比坡度小的水土损失量大;有无植被其水土损失量有不同。

生:大雨比小雨的水土损失大。

师:通过实验你知道什么叫水土流失吗?

生:水把盘中的土带走了,土和水都少了。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很对。水土流失就是地表受外力作用发生的各种破坏、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的损失。我们今天的实验过程就是水土流失的过程。知道了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缓水土流失?

生: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

生:减小地面坡度,修建梯田等。

生:在坡面上用铁丝网拦上,或砌护坡墙等。

【评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阶段。体验,就是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来认识事物,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是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国外心理学家对学生采用不同学习形式取得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学习金字塔现象,“在做中学”的学生掌握了75%的内容。“在做中学”即体验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段教学的难点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放眼看到的是水泥、柏油路面,人工草地、林地、花池,无法观察到自然状态下坡地、土地、草地等水土流失情况。他们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很难想像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本案例针对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其意义在于学生不仅获得了亲身体验,增加了生活经验,而且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经历了实验的整个过程,了解了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实地观察与调查、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技能与方法。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称重、计算、对比分析,不仅容易理解什么是水土流失,影响水土流失有哪些因素,而且针对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提出防治措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一种智力操作材料。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科学方法,那么他就有可能运用这些方法寻求尚未知晓的新知识,探求各种问题的答案,形成创造力。

案例二

《游戏与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一年级教学片段)

课例撰写 北京市汇文中学 王燕津

评析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李通

一、提供游戏软件,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捕鱼游戏,来探究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原则。每组计算机中都有一个捕鱼游戏的软件,请同学们键人30至100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然后进入游戏,直至游戏结束。如此重复两遍以上,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哪些现象。各组开始。

生:(活动——进入捕鱼游戏软件,进行捕鱼)

师:各组都进行了两遍以上的捕鱼活动,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捕鱼到第五年就结束了。

师:对,游戏没有设置更多的年份,用5年代表一代人。

生:不管键人的数是多少,第一年捕鱼结束后,只要剩下的鱼多于12条,第二年开始鱼的数量为24条。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不管开始的数是多少,每一年捕鱼结束后,只要剩下的鱼多于或等于12条,下一年开始鱼的数量都为24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游戏中,鱼代表了什么?总量24条鱼又代表了什么?

生1:鱼代表了可更新资源。总量24条鱼代表了地球上资源数量是一定的,不是无限的。

生2:我们还发现,每年捕鱼剩下的数小于12条时,下一年开始鱼的数量是上一年剩下鱼数量的2倍。

师:为什么会出现下一年鱼的数量比上一年剩下鱼的数量多了1倍?为什么下一年开始鱼的数量是上一年剩下鱼数量的2倍,而不是3倍、5倍、10倍?

生:由于鱼可以繁殖,所以下一年开始鱼的数量比上一年剩下的鱼多;但是鱼繁殖的数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会无限制地繁殖,所以下一年开始鱼的数量比上一年剩下的鱼多1倍。

师:这个游戏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这个游戏说明地球上不管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其数量是一定的

二、小组分工合作,按照游戏规则深入探究

师:小组成员合作进行下面的游戏。5人一组,首先选出组长,组长负责记录每年各组员捕鱼情况等,其他4人分别代表中国、美国、法国、利比亚(非洲),各小组成员完全靠捕鱼维持生存。按照下列捕鱼规则,可以重复多次。开始进入游戏。

各年捕鱼规则:

第一年:不用费力每人可以捕两条鱼(两条鱼已经足够维持其国人生存),由于市场没有发育,多捕的鱼也无法卖出。

第二年:各国人口增加,必须加倍工作,每人捕3条鱼才能维持其国人生存。市场依然没有发育。

第三年:市场发育,凡是卖力捕4条鱼的可以在市场上卖出1条增加自己国家的财富。规定最多捕4条鱼。

第四年:新技术的发明使捕鱼变得容易,市场发达卖鱼也变得容易。每组可以有两人使用新技术捕到5条鱼,其他人依然最多捕4条鱼。

生:(小组活动气氛热烈,有的小组成员争执起来)

师:下面各小组汇报游戏结果。

生1:我们小组利用游戏中每年剩12条鱼、下一年可以再繁殖到24条鱼的规则,四国协商分配捕鱼量的多少,使每年捕鱼总量小于等于12条,使我们可以永久地利用鱼类资源。

生2:我们组到第五年就无鱼可捕了。主要因为代表美国的同学很霸道,在第三年时,他要求别人少捕鱼,而他捕的量最大,于是大家都大量捕鱼;到第四年,他又抢先捕了5条鱼,其他人各捕鱼5条、4条、4条,结果第五年就无鱼可捕了。

生3:我们组……

师:这几个组的做法中有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依据这个组的做法,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生:不仅考虑当代人的生存,而且使后代也能继续生存下去。

师:对,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大家能想到是什么原则吗?

生:持续性原则。

师:这几个组的做法中有的使当代人都生存不下去了。他们的做法从反面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1: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是地球上所有国家和人民的。人类要持续生存,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它。

生2:大国不能任性,争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解决。

师:根据同学们所说内容,请归纳出可持续发展的其他两个原则。

生: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评析】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而教材在这段内容中采用平铺直叙的呈现方式,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并不密切。高中地理大纲要求重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教师通过电脑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学过程始终贯彻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在游戏的现象中看到问题的本质。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而且获得了阅读地理图像的技能。这些知识技能与相邻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生构建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对“可持续发展”教师没有将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是一种地理思维与研究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对游戏中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了思维能力,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与地理学科特点相符的逻辑规则。学会地理思维,有助于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有助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拓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实施新课程,就要改变“课程即教材”的传统观念。王老师走出文本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让游戏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载体。教师还是学生潜能的挖掘者,这个片段王老师利用电脑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寻根究源,对游戏中的问题进行再思考,从中获得了知识、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标签:;  ;  ;  

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