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城与盐市商城若干争议问题评析_考古论文

评述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偃师论文,几个论文,商城论文,郑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5年发现郑州商城,1959年发现二里头遗址,1983年发现偃师商城,这三次考古发现为研究夏商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并已取得丰硕成果。然而,这三处遗址的性质和它们与商汤亳都的关系等问题在学术界却始终争论不休,如果从头说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9~1977年,属分散研究、各抒己见的阶段。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初期,发掘者把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其中一期文化包含有一些河南龙山文化因素,遂把一、二期定为晚夏;三、四期文化与二里冈商文化较为接近,再联系“殷汤所都”的古文献记载,故把二里头三、四期文化定为早商。而此时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讲义先称二里头文化为早商,后称为先商。此时的研究各抒己见,互无争议。

第二阶段为1977~1983年,是关于二里头遗址和郑州商城何为商汤亳都的争论阶段。1977年,在河南登封举行了全国首次夏文化学术研讨会。邹衡先生在会议上首次提出郑州商城为商汤亳都、二里头文化为夏代文化说(注:邹衡:《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文物》1978年第2期。),引起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二里头考古队的石加(郑光)先生则坚持原有的观点,不赞同郑亳说(注:石加:《“郑亳说”商榷》,《考古》1980年第3期。)。双方就此展开了公开的辩论。他们的争论推动了夏文化的研究,相关的学术大讨论也自这次会议开始。笔者在此次会议上提交的论文是《二里头遗址发掘工作的回顾与展望》,对于二里头遗址的性质未加推断。

第三阶段是从1983年至今,属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何为商汤亳都的争论阶段。1983年春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故城队在首阳山电厂东南侧发现了偃师商城,同年秋季即组队负责发掘工作。由于笔者当时正在思考“殷汤所都”的问题,很快接受这一事实,发表了《河南偃师商城西亳说》的论文(注:赵芝荃:《河南偃师商城西亳说》,《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殷都学刊》增刊,1985年。),并推断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注:赵芝荃:《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华夏考古》1987年第2期。)。古史学家张政烺先生说:“持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的一方得一分,持汤都西亳的一方得一分,这场学术讨论犹如足球场上的比赛,一比一,平局”(注:张政烺先生的这段话是由夏鼐先生转告笔者的。)。张先生的这一评论语重心长,比喻深刻,颇有启示。而持郑亳说的学者仍坚持原有观点,推断偃师商城为“太甲桐宫”(注:邹衡:《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或为军事重镇(郑杰祥:《释亳》,《中原文物》1991年第1期。),因此又掀起一场学术讨论。争论的内容包括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孰大孰小、孰早孰晚、谁为核心遗址、谁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等问题,其中的焦点则是这两座商城谁为商汤亳都。

笔者1959~1982年参与发掘二里头遗址和编写发掘报告,1983~1996年又发掘偃师商城和整理它的发掘资料,因此有责任就这两座商城存在争议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尽微薄之力,求更多共识。

一、两座商城孰大孰小

偃师商城有三周城垣,居中者为宫城,宫城外有小城,小城扩展后成为大城。宫城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200米,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宫城内有多处宫殿、宗庙、池苑和祭祀遗址,有的宫殿和城垣又经过改建或扩建,经历了较长时间。小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100、东西宽740米,面积为80万平方米,城内有数十座较大的夯土基址,有可能是贵族宅邸和衙署的所在地,城外北部分布有手工业遗址。大城是在小城的北面和东面北半部扩建而成,平面略呈菜刀形,南北长1710、北墙长1240米,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分布有手工业遗址和一般居住区。三道城墙的建筑顺序是先建宫城,后建小城,城址得到发展之后再扩建大城。偃师商城位于洛阳盆地东端,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向西可以监视夏遗民,东靠黑石关则可连接洛阳盆地东去的要道,地势极为险要。

郑州商城包括宫城、内城(即通称的郑州商城)和外郭城。其宫城位于内城的东北隅,城内夯土基址密集区长约750、宽约500米,周围发现有城墙基址,而在此范围之外夯土基址较为疏稀,情况与偃师商城相似。郑州商城的内城略呈方形,东墙和南墙各长1700、西墙长1870、北墙长1690米,面积为300万平方米,较偃师商城的大城多出110万平方米。手工业遗址多分布在内城以外。外郭城位于内城以外的南半部,形似长弓,包围住内城,两城相距数百米或近千米,其面积大于内城,更大于偃师商城的大城。

二、两座商城孰早孰晚

偃师商城文化分为三期,每期又可划分为早、晚两段,共为六段。其中一期早于郑州二里冈下层,二期相当于二里冈下层,三期相当于二里冈上层。郑州商城二里冈文化则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又分为早、晚两期(段),共为四期(段)。

关于郑州二里冈下层早段的H9,多数学者认为应早于一般所称的二里冈下层文化早段。笔者认为此H9的时代应相当或略晚于偃师商城一期晚段,晚于偃师商城一期早段,而早于二里冈下层早段。此H9的资料见于报道的有鬲、折肩盆、圆腹盆和共4件完整陶器。其中,鬲(H9:36)的器形为圆唇上卷下折,颈部内收,腹部下垂,宽袋足,器壁较薄,所饰绳纹较细(图一,1),它与偃师商城一期晚段的ⅣH134井:6号鬲(图二,1)相似,而晚于一期早段的ⅣH72井:4号鬲(图二,5)。折肩盆(H9:25)器形为侈口,短颈,小肩微折,深腹下收,小平底,腹壁饰极细绳纹(图一,2),它与偃师商城二期早段ⅣH47:14号折肩盆(图二,2)极为相似,而晚于偃师商城一期晚段的ⅣT32HG2⑤:16号折肩盆(图二,6)。鼓腹盆(H9:354)器形为厚唇内卷,束颈,鼓腹,凹圜底,颈部饰斜方格纹,腹部饰绳纹(图一,4),它与偃师商城一期晚段的ⅢM18:1号鼓腹盆(图二,3)较为相似,而晚于一期早段的ⅦH17:3号鼓腹盆(图二,7)。(H9:362)的器形为侈口,长颈,颈一侧附一把,腹部以下与鬲相似(图一,3),此器与偃师商城一期晚段的ⅣH57:1号(图二,4)形制相似。

图一 郑州商城二里冈下层早段H9出土陶器

1.鬲(H9:36) 2.折肩盆(H9:25) 3.(H9:362) 4.圆腹盆(H9:354) (本图中器物均引自《郑州二里冈》)

综上所述,郑州商城二里冈下层H9所出陶器应晚于偃师商城一期早段,与偃师商城一期晚段的年代相近。由此推断,偃师商城二期文化的年代应相当于郑州商城二里冈下层文化,三期则相当于二里冈上层,各期的早、晚段也应大体对应。

近年,郑杰祥先生发表《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的性质与夏商分界》(郑杰祥:《释亳》,《中原文物》1991年第1期。)一文,汇集了高煦、陈旭和张文军等先生的研究成果,表明学者们对郑州二里冈文化的推断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则借用张文军、方燕明、张玉石先生有关郑州商城的城墙和宫殿基址的论述,与偃师商城的城墙和宫殿基址作一比较,说明二者的早晚关系。

张文军等三位先生在《关于郑州商城的考古学年代及其若干问题》(注:张文军、张玉石、方燕明:《关于郑州商城的考古学年代及其若干问题》,见《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一文中指出,属于二里冈一期的有“郑州商城城墙及近期发现的南、西外城墙”,以及“小型宫殿即C8G9和C8T62夯土基址”,为该城的创始期;属于二期的有“以C8G15和C8G16为代表的一大批宫殿”,为该城的发展期;属于三期的有“城内宫殿以C8G10为代表”和城外一大批手工业作坊遗址,以及张寨南街出土的大铜鼎等,属该城的繁盛期;及至第四期,“此城经历了自始建到兴盛之后,在本期开始衰落且不久便被废弃”。主持发掘郑州商城的杨育彬先生认为:“郑州商城应建于商代二里冈期下层偏晚阶段,其使用时间应是从商代二里冈期下层开始,一直延续到二里冈上层二期”(注:杨育彬:《商代王都考古研究综论》,见《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前述郑杰祥先生的论文称:“这些意见与上述诸位先生的意见是基本相同的”。笔者认为各家看法与观点相差无几。

图二 偃师商城一期早、晚段陶器

1.鬲(ⅣH134井:6) 2.折肩盆(ⅣH47:14) 3.圆腹盆(ⅢM18:1) 4.(ⅣH57:1) 5.鬲(ⅣH72井:4) 6.折肩盆(ⅣT32HG2⑤:16) 7.圆腹盆(ⅦH17:3)(本图中器物均引自《偃师商城的发掘与文化分期》,1~4属一期晚段,5~7属一期早段)

偃师商城大规模的建筑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的建筑有四号等宫殿和宫城的城墙,稍后出现小城,时间都在一期早段,为形成期。第二阶段建造的包括五号下层等宫殿、大城城墙和西二号等城门,时间是在一期晚段或一、二期之间,为该城的发展期。第三阶段建造的有五号上层等宫殿,并改造了部分宫城城墙和修补大城城墙,时间是在二、三期之间,属偃师商城的繁盛期。最后该城与郑州商城一起衰落,一起被废弃。总之,偃师商城的宫殿和城墙之始建年代均早于郑州商城的宫殿和城墙(表一)。

以上是偃师商城的宫殿和城墙早于郑州商城的宫殿和城墙的相关比较资料。还需提及的是,商汤伐夏必须事先到达郑州之地,在郑州发现早于偃师商城的文化遗存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合理的,对此笔者坚信无疑。

三、两座商城谁是商代早期文化分布区的中心遗址

近年,持郑亳说的学者论称:“郑州商城是迄今所发现最早的一座商代城址,从其规模、文化内涵丰富并且处于二里冈早期商文化分布中心来看,应当就是商初王都亳邑”(注:郑杰祥:《释亳》,《中原文物》1991年第1期。)。

表一 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宫殿和城墙建造时间表

二里头遗址位于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中部,长宽各2000米,面积为400万平方米,地下堆积的二里头文化层厚达2~3米。遗址中部为宫殿区,长宽约300~400米,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四周分布有手工业作坊区和一般居住区,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角蚌器和一些青铜器、玉器、漆器和绿松石器等。二里头遗址不仅是夏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地,也是当时全国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区。商汤灭夏后,在夏人长期经营的“天室”建造自己的国都偃师商城,不仅巩固了初创的政权,而且急切地吸取夏文化,创造出商王朝的二里冈文化,以显示商王朝的历史功绩。

分布在冀南豫北地区、属于先商的下七垣文化,仅发现有小型房址、陶窑、灰坑和粗糙的陶、石、骨器等,与二里头文化相比差距极大。商汤灭夏后以二里头夏都为范例建立偃师商城,修筑了三道城垣和完整的水系,宫城内有多处宫殿、宗庙建筑、大型池苑、祭祀场所等,呈现出“四阿重屋”、“前朝后市”的格局。偃师商城的规划、形制、布局和内容等都远远超过了二里头遗址,开创了帝王建都的整体规范和完备的形制。

夏商时期为青铜时代,出土的青铜器十分珍贵。二里头遗址的夏代青铜器有容器、工具和武器等,容器包括爵、、鼎等。铸造时有的使用双范,有的为多范。较早的器物整修水平较差,多为素面;较晚的则器表平整,器形较工整,表面花纹有弦纹、圆圈纹、十字纹和乳丁、镂孔等。器物的含铅量偏低,处于铸造青铜器的初期阶段。二里冈文化的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完全承袭自夏代,器身逐渐增大,弯曲度增大,整修较好,器表铸有弦纹、人字纹、涡纹、联珠纹、饕餮纹、夔纹、黾纹和羊首、牛首等,新增加了多种器类,而且在郑州张寨出有大型铜鼎。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铸造使用铜、锡、铅三元合金,较夏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七垣遗址先商文化的陶器质地较粗,器壁平直,多为平底,纹饰简单,器类不多,给人以粗重之感。而与下七垣先商文化同时代的二里头文化夏代陶器则胎较细,质地坚硬,器壁较薄,陶色纯,火候较高,器形多卷沿曲腹,圜底或凹圜底,器身弧度增大,显得周正美观。二里冈文化的商代陶器全面承袭了二里头夏代陶器,二者相同的器类有24种,差别是很少的。纹饰都以绳纹为主,弦纹、阴线纹、附加堆纹、压印纹和刻划纹均有,其中压印纹有雷纹、云雷纹、云纹、圆圈纹、涡纹、人字纹、花瓣纹和乳丁等;刻划纹有兽面纹、蛇纹、鱼纹、网纹和指甲纹等。此外二者都在大口尊的口沿部位刻划一些符号,真可谓“殷因夏礼”。商王朝一方面在继承,另一方面也有创新,例如新增加有硬陶和釉陶,这在二里头文化的夏代陶器中是极为少见的。

总之,偃师商城的功绩是承袭夏文化、融合夏商文化,由此形成二里冈商文化,它发挥着初创的作用;郑州商城则发展了二里冈文化,展示出商代前期灿烂文化的风采,为商文化的发展时期;至于洹北商城和安阳殷墟则是集大成者,出土有王室占卜记事所用的甲骨文,以及数以万计精美绝伦的铜器、玉器等,达到殷商文化的鼎盛时期。总之,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洹北商城和安阳殷墟共同组成商代文化的中心区域,并向周边的方、土方、羌方、荆楚和东夷等地区传播和辐射,同时也吸收周边各地文化之精髓,构成灿烂的殷商文明。

四、两座商城谁为夏商分界的界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研讨夏商分界时,持郑亳说的学者认为:“以郑州商城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或说:“以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为界标,而以郑州商城为主要界标”。

笔者认为,夏商分界以夏而论,为二里头文化三期末年,理由如下。第一,象征王权的二里头夏都一号宫殿毁弃于二里头文化三期末年。第二,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出土陶器主要有深腹罐、圆腹罐、罐形鼎、甑、刻槽盆、平底盆、浅腹盆、三足盘、深腹豆、盉、觚、大口尊和折肩器盖等,同时还有属于商文化的侈口瘦腹绳纹平底罐、束颈瘦腹绳纹平底罐、束颈瘦腹素面平底罐、浅腹盆形鼎、浅腹平底盆、深腹平底盆、高足簋、矮足簋、圈足簋、圈足豆、卷沿深腹鬲、侈口深腹鬲、盔形器盖等(图三)。二里头第四期夏文化中出现大量商文化的陶器,表明此时商人已入主中原,夏商文化在激烈地碰撞相汇。第三,对古文献的考证推断夏代纪年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碳十四测年结果则表明二里头三期文化的下限到了公元前1600年,此应即夏王朝终止的可能年代。

而夏商分界就商而言,开始于偃师商城之始建,理由如下。第一,商汤亡夏,摧毁了二里头夏都一号宫殿。由于夏之先人功绩盖世而保留了“夏社”,二里头夏都二号宫殿在这场战乱中安然无恙,一直沿用到二里冈上层文化时期,有可能就是“夏社”。古文献记载商汤“始屋于夏社”,又在二里头遗址东侧建造偃师商城,宣告夏亡商兴,一统天下。偃师商城包括三道城垣,宫城中有多处宫殿、宗庙建筑、御用池苑和祭祀场所,宫殿是“四阿重屋”,呈现出“前朝后市”、左右对称的格局。此外还存有系统的水利设施,为建造王都的系统规划和全面建制开创了先河。第二,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出土的陶器主要有鬲、甗、平底罐、甑、盆形鼎、折肩盆、深腹平底盆、浅腹平底盆、高领罐、捏口罐、簋、圈足豆、平底大口尊和盔形器盖等,另外包括一部分夏文化的附加堆纹扁三角足罐形鼎、束颈深腹圜底罐、圆腹甑、圆腹罐、刻槽盆、平底盆、浅腹盆、敛口深腹罐和折肩器盖等(图四)。商汤灭夏建造偃师商城,急切地吸收夏文化的因素,必然会在陶器中包含一部分夏文化的陶器,并经过交汇融合,最后与二里头第四期文化一起发展成为二里冈下层文化。在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层和二里头第四期文化层上面,都直接叠压着二里冈下层文化堆积。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的碳十四测年数据最早的为公元前1600年,与二里头第三期文化之末的年代相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的毁弃,以及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因此,笔者近期发表了《简论夏朝的断代问题》(注:赵芝荃:《简论夏朝的断代问题——为纪念二里头遗址发掘四十周年而作》,《中原文物》1999年第1期。)、《再论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注:赵芝荃:《再论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中原文物》1999年第3期。)、《论夏、商文化的更替问题》(注:赵芝荃:《论夏、商文化的更替问题——为纪念二里头遗址发掘40周年而作》,《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2期。)、《夏商分界界标之研究》(注:赵芝荃:《夏商分界界标之研究》,《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3期。),并撰写了《综论夏商文化分界的问题》(未刊)。这些研究曾论及商汤伐夏必须事先到达郑州之地,然后才能西进灭夏,建立偃师商城,宣告夏亡商兴,占领中原,统一天下。关于商汤开国之事应与郑州之地毫无关系。“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是已知最早的商代都邑规模的遗址,其始建年代应最接近夏商更替之年。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推断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始建年代在公元前1610~前1560年之间”(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表示支持夏商分界双标制,本人对此深感遗憾。

图三 二里头第四期文化中的早商文化陶器

1.侈口瘦腹绳纹平底罐 2.束颈瘦腹绳纹平底罐 3.束颈瘦腹素面平底罐 4.卷沿深腹鬲 5.侈口深腹鬲 6.盔形器盖 7.圈足豆 8. 深腹平底盆 9.浅腹平底盆 10.圈足簋 11.高足簋 12.矮足簋(本图中器物均引自《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2期第25页图一)

五、两座商城谁为商汤亳都

商汤灭夏后建立偃师商城,不仅巩固了初创的王国,而且开拓了西北部的疆域,正如《诗·商颂·殷武》所言:“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又如春秋时齐器叔夷钟铭:“成唐(汤)……翦伐夏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由于偃师商城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记载:“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作宫邑于下洛之阳,名相官曰尹”。《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下班固自注:“尸乡,殷汤所都”。《水经注·汳水》阚引骃曰:“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洛阳伽蓝记》常景为《汭颂》:“导源熊耳,控流巨壑,纳谷吐伊,贯周淹亳,近达河宗,远朝海若”。《括地志》云:“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从都之”。《史记·封禅书》也说:“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总之,我国古代的经学家、历史学家、古地理学家等对偃师之商汤亳都有精辟的论述或明确的记载,偃师商城应为商汤亳都。

图四 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中的夏文化陶器

1.罐形鼎 2.刻槽盆 3.浅腹盆 4.敛口深腹罐 5.圆腹甑 6.圆腹罐 7.折肩器盖 8.深腹罐 9.平底盆 (本图中器物均引自《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2期第26页图二)

六、结语

关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就城址大小而论,偃师商城的宫城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小城面积为80万平方米,大城面积为190万平方米,而郑州商城内城面积即达300万平方米,当然是郑州商城大于偃师商城。关于城址面积大小的差别,一般是小者为早,大者为晚,这完全合乎商朝日趋昌盛的发展形势。

就城址早晚而论,偃师商城的宫殿和城墙建造年代较早,郑州商城的宫殿和城墙建造年代较晚。但是,如果从一般文化遗存而论,郑州之地应早于偃师商城。

就文化分布区的核心遗址而论,偃师商城发挥着创始和形成的作用,郑州商城发挥着发展和繁荣的作用,洹北商城和安阳殷墟则是集大成者,达到殷商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此四者组成商文化的大核心,向四周地区传播和扩展,并且也吸取周边地区文化的精华,共同组成灿烂的殷商文明庞大王国。

就夏商分界的界标而论,在夏代为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的毁弃,商代则为偃师商城之始建,此为二者分界之界标。

就谁为商汤的亳都而言,邹衡先生说:“成汤灭夏之后,作宫邑于此,显然是为了监视夏遗民”(注:邹衡:《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是的,偃师商城为成汤所建,监视夏遗民为其目的之一。郑杰祥先生指出:“它的发现无疑对于研究商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都有重要意义”(注:郑杰祥:《释亳》,《中原文物》1991年第1期。)。显然偃师商城作为商汤亳都,其他同时代的商城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1983年春季发现偃师商城,同年秋季开始正式发掘,转眼20年已过去了。现在笔者撰写本文,从根本上说是重申自己原有的观点,因为发现和发掘偃师商城最大的意义是证实班固所云“尸乡,殷汤所都”正确可信,其他所有类似的论述和记载,都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标签:;  ;  ;  ;  ;  ;  

郑州商城与盐市商城若干争议问题评析_考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