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核心竞争力——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竞争力论文,困境论文,外贸企业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放改革以来,广东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199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已达1300亿美元,是1997年的66倍,近20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6.37%。全省开创了大经贸格局,形成外经贸企业、外资企业、自营生产性企业、加工贸易企业等四路进出口大军,外经贸对GDP的影响不断提高,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加大。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曾作为进出口主力军的国有外贸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平均发展速度低于整体水平,发展后劲呈现衰退迹象,相当一部分企业出现了由于竞争力衰退引起的经营困境。
踏入90年代,国有外贸企业出口贸易虽然以较快速度增长,但占整体贸易的比重却呈现下降态势,如果剔除当前国家外贸管理政策中非竞争因素的影响(如专营权、进出口配额分配等),这种态势还会更加明显、强烈。同时,企业单项业务利润率低,企业普遍负债累累,不少已近资不抵债。而融资体制改革使仍属流通性的外贸企业新融资能力受到限制,企业经济资金捉襟见肘,严重制约业务运作。此外,“小而全”的组织结构、计划经济模式的管理激励控制手段等,使企业用人、分配、监督等机制缺乏活力,员工积极性不高,流失率大,企业行为多以短期利益为驱动。
造成国有外贸企业经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回避的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给企业带来的观念上、经营上、体制上的冲击和影响,但归根到底不是由于企业自我定位不准、缺乏竞争优势所致。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itive)是企业所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向顾客提供价值方面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
提高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就是提高国有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保持其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快集团化经营步伐,强化企业的组织优势
集团化经营是世界性的企业经营发展趋势,国有外贸企业集团化经营是贸易自由化发展和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一种必然,是培植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广东省企业在集团化经营方面作了一些偿试,但实际效果与所求目标仍有差距。第一,集团化经营“一哄而起”。一方面,组建的不少企业集团经营规模很小,根本达不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集团化经营流于形式,对集团成员的吸纳组建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第二,未能处理好集团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过于强烈追求分散风险、分担责任的目标,对下级法人的人、财、物管理授权欠当。集团缺乏整体战略,内部协调低效,业务交叉、甚至为争抢业务而不惜互相倾轧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集团组建主要由行政手段撮合,缺少有效的联合纽带,无法突破“条块分割”的体制束缚,凝聚力小,稳定性差,不能形成集团战斗力。
外贸企业集团化经营就是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资产联合为纽带,以相关多样经经营为基础,以形成产、供、销(包括内、外销)一体化为目标,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有相关实业依托的、有市场比较优势的、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集团。这就要求我们:(1)要充分认识规模经营的意义,彻底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减少行政阻力,从战略的高度理解集团化经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要杜绝行政干预式的“拉郎配”,让有竞争力的企业自己到市场去寻找合作对象,特别是要避免强行将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并入效益好的企业这种,“劫富济贫”的做法;(3)要坚决制止集团管理行政化倾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建立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建立层次分明、反应敏捷、高效精干、管理严密的组织结构,使集团既能极大地发挥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在全避问题和长远发展上有权威的驾驭能力,真正体现集团作战的事例优势;(4)克服盲目“求大求全”的思想。因为当规模超出一定程度,由于过大规模带来的要素投入的无止境以及管理控制效率因管理层次增加而减少等原因,经济效益将随规模的扩大而递减;(5)以战略联盟形式促进企业规模经营。国有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研究与开发协议、定牌生产、特许经营、相互持股等形式,与生产厂家、国外供销商、兄弟企业甚至是内部企业间组成战略联盟,以达到比紧密型合作阻力更小、成效更大、结构更简单、整合更容易的效果;(6)提供并允许有实力的生产企业或内贸企业兼并国有外贸企业,提高原有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增强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实力积累。
二、坚持相关多样化经营,强化企业的产业优势
企业多样化经营战略在带来协同(Synergy)效应、分散风险、增强市场力量、形成内部资本与人力资源市场的最优效益等好处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增加因管理和协调工作复杂化引起的管理冲突、因缺乏进入新产业必要的资源和经验引起的新业务壁垒以及资源分散等新的战略成本。前几年,不少企业曾试图以实业化等方式进行多样化经营战略本身,而在于各企业多样化经营的无序性和不关联性。他们过多选择热点产业,过分追求外延扩张,忽视了对新进入产业的承担以及对原有业务单元的影响。
多样化经营战略具有关联和不关联形式。一般情况下,可见的关联仍是形成竞争优势的主要潜在来源,企业以多个相关产业要比以多个不相关产业的多样化经营具有更强的盈利力当然,当企业规模与实力已足以应付各种代价时,不相关多样化经营给企业创造的产业更新和扩张性发展是很具吸引力的。事实上,大部分国有外贸企业在本行业竞争中优势不明显且尚未形成稳定收入来源,不具备进行不相关多样化经营的实力,过多、过早进入不相关行业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反而还可能散失原来的竞争力。
国有外贸企业进行相关多样化经营必须做到:(1)坚持“一业为主”,全力强化核心业务。其一,必须坚决贯彻出口拉动策略。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外贸企业的主要出路仍然在增强出口竞争力上,如果放弃这一“主业”,企业将更加一无所有;其二,必须重视业已形成的专业化经营优势。专业化经营是国有外贸企业几十年蕴积下来的经营特色,轻易放弃意味关削弱自己的优势,使企业进一步沦为平凡。现代经济发展,对专业化分工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这种集中发展,才能在一个具体的行业中形成竞争优势和稳定的赢利能力,我国目前出口商品各类占世界贸易商品种类的比例还大大,不少行业还存在商品深度、宽度开发的可能性,专业化应大有作为,为此企业应谨慎进行综合化改造;其三,现阶段资金和技术密储型产业基础较弱,必须在巩固传统低附加值产品的力度,要防止盲目进行跳跃式商品结构调整;(3)实业化应坚持相关多样化的原则。外贸企业实业化推行了若干年而成效不大,重要原因在于忽略了与核心业务的相关性。在当前的体制下,以相关多样化为基础的企业联盟应是加快实业化进程的好方式;(4)建立、推行以内、外贸一体化为特征的总经销模式。实行总经销模式有利于企业把国内、国外市场网络对接起来,发挥两个市场的互补性的“蓄水池”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名牌战略;有利于节省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有利于工商贸共担风险,增强责任感,巩固合作关系。
三、推行市场营销观念,强化企业的营销优势
(1)提高对转变经营观念重要性的认识。过去,外贸企业出口经营大都采用推销观念,大部分企业的出口成交都有赖于每年两届的广州交易会。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许多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产品差异化也逐步缩小,消费者需求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的同时变化频率也日益加快,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惨烈。而消费者运动的兴起和日益高潮,使消费者力量越来越壮大,消费者权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在这种趋势下,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对此,习惯于“守株待兔”式推销方式的外贸企业已到了不进则退的地步。(2)进行企业组织变革,建立适应市场营销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贯彻市场营销观念,要靠企业整体活动来实现,要克服各部门分立、难成整体的弱点。在高层决策机构中应设专业职领导者专门负责制定和协调企业的整体营销方案。提高营销部门的地位,确保一切部门和工作都围绕着企业的整体营销活动展开。(3)建立R&D(Research & Design,研究和开发)中心,加强市场调研力度。这需要一定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往往没有直接效益,但是它有利于落实企业市场营销思想;有利于企业直接质量;有利于保持产品的全球标准化或适应化。这些影响是企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重要保证,对此企业要有长远眼光,舍得投入。(4)更新员工知识。
四、注重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建设,强化企业的定位优势
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以信息、技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作为经济推动力的时代,人位的商品消费由于商品差异性的缩小而开始不太斤斤计较其价格,而更多地关注企业形象和品牌,使之可能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为重要,企业竞争转变为无形资产的竞争,形象与品牌建设已经到了足以动摇企业经营的关键地步。特别由于CIS战略的导入,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视觉识别三大系统同一化整合后成为企业整体的、全方位的、系统的经营战略,使企业差别化战略摆脱了单纯依赖视觉差别设计的局面。
五、重视管理手段现代化,强化企业的行动优势
网络营销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选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广东省国有外贸企业计算机应用取得了较大成绩,培养了一批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了以计算机局部网络为主体的强大的硬件依托,这些都为进一步进行网络营销奠定了基础。(1)加快EDI推广步伐。广东省外经贸系统在推行EDI方面帮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整体规划和全局性指导、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立法保护滞后、人员素质未跟上等原因造成总体效果与外贸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目前,我国“金关工程”正加紧建设,海关自动化报关系统、进出口配额许可证核查系统等一系列核心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外经贸计算机卫星通信专用网也在努力建设中,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行EDI创造了良好条件。(2)在国际互联网上尽快规划完善广东省外经贸网站,督促、帮助更多的国有外贸企业上网,充分利用这一实时性、全球性、开放性的服务手段给企业提供更好地宣传形象、品牌、产品的机会。对此,省外经贸委应担负起组织和协调的职责,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实施和管理,各企业也应设立专人负责网上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对企业网站的维护。
六、制度保障与政府支持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克服条块利益给企业带来的束缚,及时解决好企业联合,兼并和组成战略联盟后外贸经营权的调整、分割等问题。另一方面,不要过分迷信转制“灵丹妙药”式的作用,在鼓励企业转制的同时,要建立以法制保障为基础的相应的监管和经营责任追溯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第二,要配备好企业领导班子。在各种法规尚未完善,监督措施还不到位的条件下,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往往比经营环境(包括企业改制)更为重要。从长远上看,各级主管部门就提高对企业家才这种稀缺资源的科学认识,加强主管部门应提高对企业家才能这种稀资源的科学认识,加强培养工作,使更多有现代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能够脱颖而出,担负起振兴国有外贸企业的重任;第三,加快有关立法工作。例如,要尽快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代理出口法规,使之能适应新形势;要制定推动企业规模经营的法规;要加快EDI立法等;第四,应采取措施鼓励和保护企业建立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努力,严惩以不法竞争手段(如假冒、影射等)损害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第五,简化国有外贸企业外销人员进出境审批手续,改变限制过严、手续过繁、办理时间地长的现状,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时效性,为企业真正走向世界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能否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外贸企业带入新世纪,是时代赋予国有外贸企业领导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关系到下一世纪能否保持和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为此,国有外贸企业只要增强自信心,引进新观念,探索新模式,运用新手段,积极进行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企业创新,争取早日走出困境,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