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探索论文_唐媚媚

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探索论文_唐媚媚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五小学 323903

目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仍然是习作教学,语文教师最感头疼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不管你如何百般认真地指导,大部分学生的习作仍旧任意捏造,假、大、空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习作远离了他们的生活。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与他们的生活接轨呢?就这方面,谈几点做法。

一、链接生活,丰富体验

作文教学必须依托大语文教育环境,把习作与生活链接起来,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环境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眼去观察生活,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体验,为习作开渠导源。

1.引生活之水,灌习作之园。一是要以文化为食粮,引导学生多读书,广“积粮”,丰富文化积累,增强语言积淀。二是要以生活为课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景观,体验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关注社会动态,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开展课外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布置“生活作业”,体验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和感受自然美、生活美、人性美、社会美。

2.开课堂之门,进生活之园。一是在习作时间上,要从单纯的作文课堂中拓展出去,开放习作训练的机会。如课前五分钟即兴演讲和口语交流,课间的观察小练笔和读书笔记,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小抄报、撰写广播稿、通知书,学习之余练习与亲友通信、为家乡特产作促销广告……二是在习作空间上,要从单纯的学校教室中拓展出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导向、延伸功能。如组织学生去参观、野炊、劳动,去走走看看、剪剪画画、唱唱跳跳……三是在习作方式上,要从单纯的“写”的训练中拓展出去,把写作训练与实际的语言文字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写”“玩中练”“用中作”……

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

写日记是捕捉生活素材、积累写作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老先生说:“写日记,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把语句写得通顺一些。长一点的日记,有助于提高习作水平。”

1.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习作要与生活接轨,那么学生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欣赏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些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我们不妨采用甘肃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谢瑞的“九细”观察法:用眼睛细看,用耳朵细听,用手细摸,用鼻细闻,用脑细记,用心细思。一个观察能力强的人,他从不会觉得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不会觉得每天除了到学校上课,就是放学回家写作业看电视。他凭着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在学校、在家里、甚至于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能看到、听到、想到很多的事情,所以他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我班学生方蕊、徐甜甜、崔昊天就是这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他们天天写,日日记,四年间他们在《中国写作》《作文大王》《小学生导读》《创新作文》等期刊上发表《焐雪球》《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清马粪》等34篇习作,平均每人都超过了10篇。

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篇章,材料必须来自日常生活,来自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的有心人。年前,中国关工委来我们学校举行一次感恩在行动报告会,我们班一位叫周思裕的同学以此题材写了《让爱洒满人间》。除此之外,她们村子进行最美乡村建设,她结合实际,写了一篇长达1000字的佳作《美好乡村》。这位同学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类似的还有张心雨写的《停电》,陈诺写的《一次听写比赛》,魏远航写的《都是骄傲惹的祸》,刘轩麟写的《那节课,我久久不忘》……学生之所以能写出这些文章,都是源于他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事物格外留心。

三、服务生活,表情达意

新课标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表达真情实感”。从这些表述可见,作文要从作为应试的一种手段转为心灵告白与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试着去回忆经历过的事件,欣赏那些美好的东西,发现触动自己内心的事物,并试着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经历,畅谈自己的认识感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把写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的一种方式——畅谈认识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方式,与人交流的方式。 比如,有位教师在指导写《我特别想说的话》的作文时,让学生试着回忆自己最近经历的事,想想有没有印象特深刻、自己特有感触、急于告诉他人的话,然后,找个聊天对象谈一谈。有的说,周末作业太多,想告诉老师少布置点,让大家过个快乐的周末,不然,“快乐的星期天”这篇作文可得老师自己去写了;有的说,爸爸上周末带自己去看大海,好玩极了,想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有的说上次回乡下,奶奶夹好吃的菜给我,拿糖果、饼干、花生往我口袋塞,还塞给我钱,我都一一推回去,奶奶唠叨我“不听话”,因此很想写封信回去倒倒“苦水”——不是自己不听话,而是孝敬奶奶……教师趁机引导大家尽管放手去写,怎么想就怎么写,来个“真情告白”,写完还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跟相关的人交流交流。这样把整个写作实践活动“演化”成实现“倾诉、表白、谈心、交流等生活中的某种需要”的方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是认真、执著和富有使命感的,当然也是快乐的。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让习作与生活接轨。

论文作者:唐媚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4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  ;  ;  ;  ;  ;  ;  ;  

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探索论文_唐媚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