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使人们更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在该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在实际作业期间,为了确保水工环地质勘查的顺利进行,要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本文主要是对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勘查技术流程进行探讨,使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工环;环境保护;地质勘查;生态补偿
引言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水工环地质勘查一方面要保证地质勘查工作任务能够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该项工作的开展还要能够肩负起保护生态、服务社会的各项责任。
1、水工环境地质勘查的具体内容
水工环境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勘查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含水层,对工作区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及地下水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依据情况,完成相应的推测工作;(2)勘查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地质情况,该项工作开展起来难度相对来说较大,并且具有一定危险性。同时,还需要对所处环境下岩土体的具体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及研究工作,完成对工程地质类型情况的合理划分;(3)勘查地质实际上就是对所调查区域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详细勘查,重点对勘查区域的实际地质情况详细分析、提出建议,以免相关地质方面的工作会在脆弱的环境中开展,从而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2、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水工环也有了不同的定义,除了水文、环境以及工程三个方面,还要对自然灾害进行勘查。因此水工环勘查工作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范围越来越广,与各行各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关键技术也有了改变,整个工作过程都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但仍要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
2.1 GPR技术的应用
GPR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是通过对电磁波进行应用,完成对实际情况的采集,在操作时,要先构建发射装置,装置在作业时,通过声呐原理,将电磁波反馈给主机,要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获取到相应的数据,并且做好相应的分析和整合,利用图形在计算机上显示,这样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获取地质构造,其中包含岩石的形态、岩石颜色等各项参数,因为通过对GPR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清晰的反应地质构造的情况,并且能够完成对图像情况的绘制[3]。需要注意的是,GPR技术在应用期间也存在一定缺点,该项技术在应用时,无法实现远距离勘查,这主要因为距离够远,在勘查期间,有可能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构建图形模型难度较大。
2.2 RS技术的应用
RS技术主要应用在能源和地质灾害勘测中。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被融入到了社会中不同层面中,RS技术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其被合理的应用到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并且成为了一种不可代替的地质勘查技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RS技术成为了多元遥感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应用,能够获取图像更加具体和详细的信息,同时,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对于观察和分析地质环境来说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在城市建设和园林布置领域都对RS技术进行了引入。
2.3 RTK技术应用
具体工作流程就是在基准台上设置信号接装置,需要工作人员注意的是,对于信号的接收不只通过基准台完成,也可以利用流动台实现对各种信号的接收,完成接收后,对基准台和流动台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差值,再利用无线完成相应的传输工作,将该差值传输到相应的流动站,得到更加精准的勘查信息。RTK在水工环勘查中应用,操作灵活便捷,这也使RTK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地质勘查和环境调查工作中,并且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日后工作中,应当加强对该项技术的应用。
3、环保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工作方向
(1)提升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力度。首先,要坚持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因此,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制定合理科学的勘探计划,在选取调查数据时,应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工环地质勘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达到调查地质环境的目的。
(2)加强环保技术。在加强环境意识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技术角度确保调查工作的准确性。为了改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环境保护,有必要对一些落后的工艺、技术和粗略措施进行改革。例如,在调查过程中岩土开挖技术不成熟,以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以最小的环境成本获得必要的调查信息。
(3)全面实施生态和自然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在进行生态自然环境评估的过程中,应注意相关勘探项目的选择和规划。对于水工环境地质勘查来说,早期阶段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可能性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机制和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机制,从而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危险性评估期间,如有涉及,必须详细评估周围的河谷(图1)、陡坎、斜坡、漏斗(图2)及冲沟这五个地貌区域。
(4)构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受大型水利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勘查区的生态和自然环境通常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一般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恢复。有鉴于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明确生态和自然环境影响的责任方和补偿方法。调查工作完成后,责任方应依靠网站的相关部分,努力促进生态自然环境的恢复。这样做,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措施。在水工环的地质勘查中,改进了“环境保护法”和“自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审查和评估影响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损害的地质勘查项目,加强对相关组织和单位的法律制约,基于生态保护,更好的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积极引入新型勘查技术与科技成果,使其与实际的地质勘查工作完美结合。同时,在水工环的地质勘查中,应及时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淘汰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工艺,从而把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水工环地质勘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确实要把环保意识渗入到工作当中并指导工作。为了实现水工环境地质勘查的不断发展,有关人员有必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充分认识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实质,全面分析环境调查对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影响,努力做到“提升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生态和自然环境影响评估机制”、“构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等,积极推动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陆超.提高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水平的策略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8(5):208-210.
[2]李鹏.探究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具体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7):209.
[3]刘华.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6):91-92.
[4]贾琼洁.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J].冶金与材料,2018,38(04):78+80.
论文作者:李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水工论文; 地质勘查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环境论文; 地质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