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唐玉翠

郴州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综合内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讨论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8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加大心理和精神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实施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加速其恢复,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抑郁心理障碍;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老年疾病的患者人数逐年升高,而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也逐年生长,老年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容易出现负面情况,长期作用导致抑郁症的发生[1]。临床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采用抗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据相关报道指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分析老年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其抑郁心理障碍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68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34例,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61至87岁,平均年龄为(73.1±2.3)岁;对照组患者为34例,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60至84岁,平均年龄为(70.2±2.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具体如下:

1.2.1了解患者情况,护理人员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生命体征情况制定针对性、计划性护理方案。由护士长负责落实安排,确保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1.2.2创造温馨的治疗坏境。保证患者的治疗坏境温度适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干净卫生,病房内保持安静的氛围,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自理能力下降,要及时做好防止患者摔倒等安全措施。

1.2.3有效的心理沟通。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是家属掌握重点并引起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带给患者康复的信心;由于老年患者长期受到慢性疾病的影响,并且患者意识到身体出现某些功能性障碍的时候容易出现抑郁、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讲解病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康复的信心,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不安与焦虑,向患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多给患者带来有积极意义的话语,使患者减少负面心理,帮助疏导不良情绪,身心放松[2]。

1.2.4安全护理,抑郁症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自杀,因此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该情况,应重视患者的安全护理,针对于抑郁较为严重的患者,应予以更高的关注,防止自杀的发生。

1.2.5用药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差,对其不良反应的感觉较为迟钝,因此在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注意患者的主诉,同时耐心的向患者介绍药物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让其配合。另外,老年患者其自身的服药依从性就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按时指导患者服用,保障药效。

1.2.6老年抑郁症预防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并且其抑郁症易发,因此护理人员应使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老年期,降低对自身的期望,同时鼓励老年患者参相应的活动,使老年患者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维护好患者的形象,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帮助患者找回自信,从而缓解抑郁的症状。

1.2.7适量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保护心血管,还可以防止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减轻精神压力。对老年人来说,有氧运动是最适合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跳舞、骑自行车等。锻炼时应遵循从低到高,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同时要注意根据季节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以及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

1.4判定标准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程度,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躯体运动功能以及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的对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护理前后各量表的数据对比(x±s,分)

3讨论

老年慢性躯体疾病诱发抑郁症,不仅仅给患者的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水平,具相关文献报道,患者出现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疾病病情,并且抑郁是慢性躯体疾病的一种心理反应,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也会给部分患者带来性格的偏差,长期生活在抑郁与焦虑的情绪里,会使患者出现消极心理,不愿配合治疗,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5]。因此需要为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减轻患者负面情绪,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不仅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还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康复的时间,使患者可以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得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大患者的心理及精神上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不良情绪,进而保障患者的健康。

总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长期会诱发抑郁症,因此实施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加速其恢复,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亚瑾 . 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 [ J ] . 大家健康,2014,8(15):157.

[2] 王丽萍.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1):252-253.

[3] 熊玉干,王琛 . 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 [ J ] . 临床护理杂志,2012,11(2):14-16.

[4] 黄先娥,戴晓燕,陈传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1(10):145 ̄146.

[5] 刘华霞.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338.

论文作者:唐玉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唐玉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