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2132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和各项指标进行统计,了解死因谱及医疗质量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28例住院转归为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秩和比法对其死因及医疗质量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因谱中排列前5位的疾病为中毒损伤、恶性肿瘤、心脏病、消化系统和不可分类,医疗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结论:秩和比法能够客观反映住院患者死因谱和医疗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利于危急重症的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医疗质量;秩和比法
【中图分类号】R9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345-02
近年来,我国常见病种类及死亡谱正在发生改变,死亡病例统计分析是各大医院制定疾病防控策略和评价诊疗服务效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总结死亡疾病谱的发展趋向,明确卫生工作重点,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1]。现应用秩和比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转归为死亡患者共计1028例,其中男性625例,女性403例,年龄最大者101岁,最小者为出生1d内,平均年龄为(56.2±10.3)岁。
1.2资料统计
数据信息来自信息管理科统计报表,资料真实可靠,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患者死因进行分类,均以根本死因为准。应用秩和比法对各年份同种死因的构成比,按照低优编秩,计算公式为:RSR= /(m×n)。公式中,m表示指标数(即从2010年1月~2015年12月共6个年度的评价考核指标),n表示分组数(即12类疾病导致死亡组数),得出各死亡原因位次和秩和比[2]。
同时引入危重病率对指标予以校正,参照公式为:校正后的评价指数=校正前的评价指数×危重病率/各年度危重病率最大值。共筛选出14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手术人次、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院内感染率、甲级病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人满意率,分别以Z1~Z14表示。
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将数据导入到SPSS18.0软件包中,对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确定秩和比分布并对其进行排序
各死因位次和RSR,见表1;将RSR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良性肿瘤、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其他、心脏病、消化系统、不可分类、中毒损伤和恶性肿瘤,计算向下累计频率,对应频率以Y表示,分别为3.627、4.033、4.328、4.578、4.822、5.028、5.134、5.362、5.427、5.882、6.403、6.957,经回归分析,RSR与Y的线性相关关系明显(r=-0.972),回归方程计算废得出:F=235.925,P<0.01。对RER进行最佳排序,见表2。
2.2各项指标秩次及校正前后RSR值
16项指标中,Z1、Z2、Z3、Z4、Z5、Z7、Z8、Z9、Z10、Z12、Z14属于高优指标,Z6、Z11和Z13属于低优指标,见表3;2010年1月~2015年12月危重病率校正前后的评价指数,见表4。
3讨论
在总体评价方面,秩和比法对指标的选择并不特殊性,且能排除异常值的干扰,适用于多种项目的评价,能够客观反映各指标的变化趋势[3]。本次研究中,根据RSR值、概率Y及分档原理,对1028例住院转归为死亡患者的根本病因进行评价,发现中毒损伤、恶性肿瘤、心脏病、消化系统和不可分类等在死因谱中排在前列,根据这一统计结果,上述病症应作为我院今后防的防控重点;从RSR值变化趋势来看,与我院实际工作运行状况一致,,医疗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可见应用秩和比法能够对医院医疗质量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由此可见,秩和比法应用于医院统计工作中,能够客观反映住院患者死因谱和医疗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利于危急重症的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婷,吴璧锋.某院2003-2012年5026例住院病人死亡情况的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11(4):648-649.
[2]许江波,张栓虎.应用秩和比法对安阳市住院病人疾病谱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16(7):1858-1860.
[3]史建平,古丽扎尔?艾海提,刘万里,等.秩和比法对某医院10年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10(3):416-417.
论文作者:于蓓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死因论文; 质量论文; 医疗论文; 指标论文; 评价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 患者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