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644100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可见,选择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语文 经典 诵读 品质 形式
一、注重内容选择的经典性
1.时代性。在国学经典诵读上,现代学校需要什么、学生们需要什么,自然成为教育者们选择国学经典的主要指向。学校是教育人的圣地,是育人的美好摇篮,社会呼唤离开校园的学生要具有优良的品质。同时,将其经典的内涵,逐步转化为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接受文学的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学会思考人生,提高道德水准;熟知民族大义,培养爱国情操。这些品质和能力,都是当代社会人应该拥有的,自然要求我们的在校学生要不断自我培养。因次,选择具有时代性的国学经典十分重要。
2.代表性。选择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诗词歌赋等,名家名篇、名语录,尽管这些数不胜数,选择时不是全部拿来,而是懂得取舍,尽量考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诵读内容。
3.丰富性。既是“经典”,理当充分考虑其内容的丰富性,不是随随便便、胡乱收集整理,选择一些东西凑数汇编成册就了事,而是要在中国博大的历史文化经典中精心选择。其内容应该涵盖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旖旎风光、美丽如画的大好河山……诸多方面做文章,使被选之物务求丰富。
4.教育性。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读文使人和美。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古诗文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奇丽瑰宝;现代诗文紧跟时代脉搏,针砭时弊、感悟人生。经典诗词文,无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无不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激励人,团结人。教育性自然成为选择经典的明确指向。
二、注重诵读形式的灵活性
诵读形式一定要随时变化,尽量做到堂堂变、堂中时时变,切忌形式单一。通常可以采取这样一些诵读形式。
1.个人诵读是为了体现个体对其的熟知程度,能够比较真实的检测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掌握内容的实际情况,同时,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事情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个人诵读也可以采取指定某个学生读,也可以根据各小团队的实际,或由本小团队一致推荐,或自荐的形式,使之形成一种自由的诵读氛围。
2.小团队诵读将全班人数按照相对等同的人数分成不同的组别,我们称之为小团队。团队的诵读,通常采取比试的方式,其最终评价结果由各团队推荐一名代表,当场对各团队的情况做出公正的评判,再综合考虑得出团队的最终结果。
3.集体诵读没有比较,这种形式通常是对已经熟知的经典进行复习时用,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集体力量。同时,也可以实现进一步巩固内容的目的,从而到达“读百遍,其义见”的效果。
三、注重诵读与其结合的有机性
这点十分重要,诵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背诵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从诵读的过程中学到良好的品质,学会一些能力。因此,将诵读与其他诸多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尤现重要。
1.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语文固然应该注重工具性,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绝不能忽视,因为,学会做人比学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将诵读内容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是必须的。教育者在教会学生诵读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向受教育者渗透人文教育。
2.与书画结合起来。其行为本身就具有传承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自古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说,推而广之,国学经典里或多或少都能显示书画的影子。让学生在诵读的时候,从经典中想象、联想,头脑中展现美丽的、动人的画面,美丑的、经典的人物形象,然后再将其感受到的人或物根据经典中所体现的意境画出来,这无疑加深了对经典的理解;也可以将经典的内容,用书法的表现形式将其展现。
3.与写作结合起来。读决不能离开写,二者本身结合十分紧密,诵读经典与写作同样如此。笔者通过征文的形式,以学生对诵之过后的诗词歌赋文的理解、感悟、心得,将其成文,征集起来,评出等级。这种形式每学期可以进行1-2次。
四、注重诵读结果考评的公平性
在考评中,既有对个人的考评,也有对团队的考评。个人的考评不仅仅关乎个人,还要关乎团队。在考评时间上,随时和固定:“随时”,是对某堂课中对学生的个体和团队的考评,这种考评方式,更能活跃当堂诵读气氛,激发学生的斗志;“固定”,是指周评、月评、期评,并将考评的个人的和团队的成绩公示出来,同时,根据情况评出不同的奖项,以便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张光荣 实现新课标,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中国58期刊网。
[2]《课程改革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春天》.2002,5。
论文作者:易培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经典论文; 团队论文; 国学论文; 学生论文; 形式论文; 内容论文; 结合起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