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指期货监管模式研究_股指期货论文

我国股指期货监控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指论文,期货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大大加快。然而对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而言,不仅要有成熟的市场参与者,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也应该有多样化的投资工具,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因此,股指期货就成为市场的迫切需要,也是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需求,但是在建立完善股指期货的过程中,监控问题也越发显得重要。自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就有所谓“庄家”之说,他们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持股优势控制股价,发布有关虚假信息欺骗投资者,从而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以中国证监会关于对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公告为准,自1996年以来,证监会已经查处近20起比较严重的股价操纵案件。

二、股指期货操纵行为研究现状

1982年,美国在全球首先推出股指期货,经过25年发展,股权类衍生产品已取得巨大发展。Kumar与Seppi研究了现金结算下的期货操纵问题,通过假定操纵者为完全无信息交易者,并引入策略性独立信息交易者之后发现,在信息不对称下,不管是否采取现金结算方式替代实物交割方式,期货合约本身就易受到市场操纵的影响[1]。Craig Pirrong研究发现,在衍生产品市场中,现金结算并不是总优于实物交割,对最后结算机制选择依赖于市场供求情况[2]。郎咸平对国际投行运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两只股票价格操纵香港恒生指数与H股指数期货进行了研究[3]。

在成熟市场上,已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存在到期效应。Stoll和Whaley以1982年5月至1985年12月的S&P500指数期货为研究对象,发现在期货合约到期日,现货市场最后一个小时比非到期日有较大的价格波动和成交量,并且到期日最后半小时与隔日开盘半小时的指数报酬存在负相关,即存在价格反转,尤其是在指数期货、期权和股票期权同时到期的时间——也称为三倍魔法时间,市场的异常现象更明显。Chamberlain在加拿大,Schlag在德国,Stoll和Whaley在澳大利亚,Karolyi在日本都发现了类似的情况[4]。股指期货到期效应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能存在操纵最后结算价的行为,如邢精平对2006年5月韩国KOSPI200股指期权到期日大动荡案例进行分析后认为,市场存在明显的操纵行为[5]。

目前,国内理论界仅是对股指期货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臧玉卫、王萍与吴育华研究了贝叶斯网络在股指期货风险预警中的应用[6]。郑尊信与吴冲锋[7]将Kumar与Seppi假设中市场交易机制延伸到指令驱动市场,研究表明,根据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特点而设计恰当的现金结算方式有助于控制股指期货的操纵行为。邢精平等对境外股指期货的操纵案例或疑似案例进行研究,将股指期货的操纵行为分类三种,即资金推出型、信息引导型与到期日短期操纵,归纳了每类操纵的特点与防范措施。

在成熟市场上,市场运作较为规范,操纵案例相对较少。在新兴市场中,如果交易所或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发生市场操纵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巴林银行事件中,里森曾试图操纵日经225指数期货;香港保卫战中,国际炒家曾试图操纵香港恒指期货;2003年,国际投行曾通过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操纵香港恒指期货与H指数期货;2004年,瑞银亚洲(UBS)操纵印度股指期货,并受到印度监管部门处罚;2006年,国际投行操纵韩国KOSPI200指数期货。

我国股指期货将会适时推出,其他股权类衍生产品正在积极研究之中。实际操作中,对期货操纵行为的判定与处罚是非常困难的,Markhanm甚至认为期货市场的操纵是一种“无法起诉的犯罪”(unprosecutable crime)[8],因而,如何制定防止市场操纵的制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深入研究股权类衍生产品的市场操纵行为、特征与机理,为判定、预防、监控市场操纵行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比较境外交易所与政府监管机构所制定的防止市场操纵设计的主要制度,总结境外交易所在与市场操纵斗争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亚洲周边交易所,如新加坡交易所、中国香港交易所、印度国家交易所及韩国交易所的经验,为我国衍生品交易所制度的制定提供借鉴。

目前国内外各大交易所对操纵行为的识别方法是基于经验和统计的简单划分,这些方法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实际起到的效果却十分有限,也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监控需求。而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方法,不仅为股指期货操纵行为识别提供了新的实现手段,而且提高了股指期货操纵行为识别的能力,增强了监控的效率,使以前无法识别的操纵行为无处遁形。

由于股指期货操纵行为的复杂性,要求对操纵行为的识别方法能够根据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及时进行指标修改与更新,因此这也要求交易所的反操纵系统是具备智能化的。为此本研究将在对交易行为进行形式化描述的基础上,建立股指期货操纵行为识别的数据—方法—指标模型。

三、我国股指期货监控存在的问题

随着股指期货推出,相应的监管问题日益重要,但是股指期货监管在我国还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金融衍生品发展极其迅速,我国将迎来股指期货的元年,对操纵行为的监管已成为稳定金融市场的关键因素,但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对于股指期货操纵行为监管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2.目前的股指期货研究中,主要集中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定价以及波动性等方面,缺少对股指期货违规、违法行为以及反操纵体系框架研究。

3.目前,国内外对股指期货抵制操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约设计的形式和结算制度的研究,对操纵行为的发现主要应用的是统计手段和历史经验。简单的数据挖掘手段也没有充分考虑交易数据的特点等问题。

四、我国股指期货监控模式

在建立监控模型前需要了解股指期货数据特点,股指期货交易数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投资者的属性数据,另一部分是投资者的交易数据,其中交易数据是监控的核心内容。交易数据是来自一般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包含了投资者的所有的交易记录,这些数据具有以下特征:

1.噪声性

股指期货合约价格走势是非线性的,在没有噪声数据干扰下,符合一定的趋势。但正是由于投资者个体行为的不同,致使合约序列偏离正常的轨道,该特性也为操纵行为的发现提供了依据。

2.隐周期性

交易数据具有隐周期性,投资者对交易的偏好体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例如投资者一天内委托量、委托笔数以及委托发生的时间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周期特性。

3.二重性

交易数据的二重性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股指期货交易过程中对风险的认知,或是损失,或是收益,也可以认为损失与收益是机会共存。收益、损失都是风险的基本因素,并且投资者在面临交易决策时,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而且收益的高低和损失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正相关性。股指期货交易过程中报单数据具有此特性,频繁报单、撤单的发现模式需充分考虑数据的二重性。

4.多粒度性

交易数据具有的多粒度性是指在描述与过程及行为相关的时间约束时,采用不同的度量标准,例如时间、价格、资金等,模型中的多个粒度组成交易数据粒度空间,各个粒度之间存在确定或不确定的约束关系,主要体现在交易数据中的委托报单,根据不同粒度的度量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5.实体差异性

由于投资者个体的自有资本、认识和驾驭风险的水平、风险偏好、利益愿望、利益需要、经验等的不同,其对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的看法是有差异的,对风险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对同一风险事件会有不同的决策行为,股指期货成交数据就体现出较强的实体差异特性。

股指期货操纵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追其根源都可以用报单、成交、持仓、价格、资金这五个指标体现出来,这五项也是股指期货日常监控的重要内容,这些指标通过不同的组合以交易行为表现出来。

在目前常用的结构模型中,数据挖掘的基本工作方法都是通过分析已知分类信息的历史数据,总结出一个预测客户分类状况预测模型。用于建立分类预测模型的训练集由模型的数据部分提供。这部分数据可以是历史数据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外生的,即该模型以外的方法如实验法、调研法等获得的数据。

股指期货操纵行为识别的数据挖掘方法,除了要求一般数据挖掘所应具有的信息发现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下列能力:(1)充分考虑数据的噪声性和隐周期性;(2)提高所发现知识的可靠性;(3)准确地对交易数据的多粒度特点进行识别;(4)综合多种挖掘模型适应交易数据的二重性和实体差异性。

股指期货操纵行为识别模型中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交易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

(1)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序列作为输入值,为适应股指期货合约价格时间序列的噪声性和非稳定性,并克服现有分析方法存在的缺点,可以引入基于小波—BP神经网络的分析构架。基于该模型的分析方法,采用了小波分解,并在分解后的各个尺度进行建模,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对指数序列进行短期预测,提高了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序列预测的准确性。

(2)由于报单委托数据具有多粒度性,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该方法在解决带噪音分类问题方面也有很突出的优越性,并通过直观的几何方式给出分类的最优解,其分类结果输出,为指标体系提供蓝本。

(3)另外一种重要的交易数据是成交数据,该数据能体现出投资者的参与情况及历史记录。成交数据具有多粒度性和实体差异性,因此采用多分类融合器进行分类提高分类的效果。同样,输出的结果为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从图1可以知道股指期货监控的核心内容是股指期货合约价格时间序列、委托数据及成交数据,根据股指期货操纵行为监控的需求,以及各个核心内容具有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了对应的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股指期货监控方法内部逻辑图

五、结论

本文对我国股指期监控存在的问题及股指期货数据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一线监管者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如何发现各种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控方案。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交易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出现的隐蔽性提高,而且不法投资者能够在瞬间实现违法违规行为。因此,提高监管效率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因此,未来股指期货的监管任重道远,监管机构在努力提高监管水平的同时,应进行体制上的创新,并加大市场化监管的力度。首先,应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包括完善监控系统和加强监控技术开发,提高及时发现能力;强化监管措施,即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健全相关制度,及时准确立案;建立主体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监管信息的共享和反馈机制,提高即时反应能力。其次,进行体制上的创新,使股票交易逐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名制,并进一步明确证监会和交易所之间在监管方面的分工。最后,加大政府监管和市场化监管的结合力度。

标签:;  ;  ;  ;  ;  ;  ;  ;  

我国股指期货监管模式研究_股指期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