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_牛顿第一定律论文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律论文,演示论文,装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通过随堂演示,探索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学生看后一目了然,不失为一个好实验。它把抽象的物理原理寓于简单的实验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演示了该实验,感觉要是能稍稍改进一下,其效果将会更好。现把自己肤浅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一、原实验装置和操作

图1(a)、(b)是课本上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的操作方法是用夹子夹住图1(b)中两小车尾部的细绳。打开夹子,两车同时运动。关闭夹子,试图使两车同时静止(这一点很难做到)。从图1(b)可知,小车尾部的绳子在夹子口处有一个拐点,小车开始运动后,尾部的两根绳子都会向夹口的外侧移动,再闭合夹子时绳子根本不在夹口的范围内[图1(c)]。因此,做成功这个实验是比较困难的。即使能夹住绳子,由于夹子右侧的细绳向外倾斜,造成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略微向外倾斜,所打的点偏离原来位置,致使两车发生位移的测试偏差较大[图1(c)]。其次,由于夹子平放在木板上,使夹口处比水平绳子高度低,致使细绳略微向下凹[图1(d)]。当夹子张开时,此处绳子会上下振动,将影响其水平移动,也会造成实验误差。

要想更好的演示该实验,我们不妨对设计方案略作以下修改。

二、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

如图2(a),把装置框架做成上下放置的,改变课本上的左右并列放置。这样两小车的运动情况更便于学生观察。为了杜绝夹口与线绳的摩擦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换去大夹子,改用强电磁铁来控制小车的启动。该电磁铁用绝缘塑料夹固定在木板上,并在小车尾部卡上一铁片(或用铁盒小车),电磁铁用图2(b)中的直流电路控制。闭合开关S,由于电磁铁的磁性足够强,能够吸住小车,使小车静止。断开开关,电磁铁失去磁性,在左边砝码(包括砝码盘)拉力的作用下,小车向左运动。小车右边的线绳不受摩擦,它拖动纸带运动,使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点较准确,从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图2(a)

图2(b)

三、讨论

用电磁铁控制两小车保证了同时启动,那么,怎么保证它们同时制动呢?为此在上面小车的尾部拴上一根较光滑的细尼龙丝线,从框架C、D的小圆孔穿过,拴在下面小车的尾部,如图2(c)中虚线所示[图2(a)也有],丝线与CD上的小圆孔几乎无摩擦。实验时把控制细尼龙丝线向右边拉出,把两小车都拉到电磁铁处,被通电后的电磁铁吸引而静止。电磁铁断电后,两车以不同的加速度同时向左运动,直至控制细丝线被拉直的一瞬间,两车同时停止,从而保证了运动的等时性。

图2(c)

为什么两小车会同时制动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砝码跟小车相比质量较小,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可以认为近似地等于砝码所受的重力。断开电磁铁的开关后,两小车在砝码拉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加速度同时向左运动,拉动细丝线CED上下同时向左抽出。因F[,1]>F[,2],所以上面小车的加速度大,于是细丝线CED上面抽动快,上面小车所抽出的细丝线长。但是不管上下细丝线哪个抽动得快,当细丝线被顿直的一瞬间[图2(d)],两小车同时停止,打点计时器此时在各自纸带的某一位置上累积打点,这是打点记录的最后一点。这样,两小车同时启动,同时制动,保证了实验的等时性。实验时要注意,不要使两车运动的加速度和末速度太大,否则在停止的-瞬间控制细丝线-顿,将给两车较大的冲量,使两车略微反弹回来,影响最后打点的位置,会给实验造成新的误差。

图2(d)

当CED细丝线拉直时,上面小车所受的拉力F[,1]比下面小车所受拉力F[,2]大,会不会使两小车系统顿直瞬间在F[,合]=F[,1]-F[,2]的作用下,上面小车向左,下面小车向右运动呢?实验和理论证明:在该实验中不会。因为在细丝线顿直的瞬间,根据动量定理,上下两绳中拉力急剧增大,使细丝线CED对木板CD向左的压力急剧增大,又由于木板CD外侧较粗糙,此时CD木板对CED细丝线的摩擦较大(虽说细丝线CED较光滑,但实际上也存在摩擦),故瞬间使细丝线CED停下来,而不会使上面小车向左,下面小车向右运动,从而确保两小车同时制动。

如此设计实验,用电磁铁控制小车启动,用细尼龙丝线控制其制动,既可以避免夹口的摩擦,又保证了实验的等时性,可以较好地完成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

标签:;  ;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_牛顿第一定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