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环境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研究_银行论文

开放环境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股份制论文,战略研究论文,竞争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分析

我国股份制银行不能像国际领先银行一样具有选择和影响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国有银行那样占据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垄断地位并得到政策支持,因此,它们选择的竞争战略必然不同于前者。结合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本文分析股份制银行所处的环境,结合股份制银行的内在条件,制定股份制银行的竞争战略。

1.产业竞争对手分析

外汇注资启动了国有银行上市改革的步伐。目前四大国有银行除了农业银行都已经成功上市,资本得到有效的扩张,同时盈利能力也正逐步改善。2005年末,四大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2.5%。①四大银行吸收了全国65%的居民储蓄,承担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②因此,股份制银行不论在资本实力、资产规模,还是在网点设置、资源占有上,目前都根本不能形成对国有银行的强有力的竞争,只能对存在较高经营风险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能在某些区域、某些产品方面进行局部性的、差异化的竞争。而且,国有银行在扩充资本、冲销坏账后发展速度将会加快,股份制银行虽然也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从绝对金额上看,要想同国有银行站在同一规模的起跑线上竞争,还有待时日。

图1显示,从盈利能力来看,国有银行中除农业银行盈利能力较差外,建行、工行和中行都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从资产收益率来看,这三家国有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在所有银行中最高,表明国有银行在冲销坏账、引进战略机构投资者后取得了较好的经营绩效。股份制银行中民生、浦发、兴业、招商和中信银行的资本收益率高于国有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表明这些银行具有较高的权益乘数。③股份制银行的权益乘数明显大于国有银行的权益乘数,表明股份制银行资本杠杆较高,隐含着较高的风险,而国有银行适度的权益资本乘数令其在经营中更为稳健。2006年在香港《亚洲周刊》发布的“亚洲银行300强排行榜”上,建行被评为“亚洲最赚钱的银行”。以上表明,国有银行不再是原来的“大而不强”,它们已经成为股份制银行强有力的竞争者,在资产扩张、盈利能力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银行业市场的潜在进入者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也吸引了众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银行市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外资银行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本充足率高;(2)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外资银行多数实行混业经营,并且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成熟的金融产品和风险控制能力;(3)网络优势,跨国银行业务网络遍布全球,有丰富的国际业务经验,能同时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上运作,因此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撰写的《北京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报告》(2004)对北京的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排名,排在前面的都是外资银行,排在后面的基本都是中资银行,垫底的是四大国有银行。

虽然国有银行的竞争力排在了后面,但是它们拥有大量网点资源以及居民消费者的长久的消费习惯一时不会改变,因此,外资银行对它们短期内很难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对于弱小的股份制银行而言,则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上海银监局的调查表明,外资银行主要关注三类中资企业客户:一是大型国企,二是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进出口贸易企业,三是一些资信良好的民营企业。这些正是股份制银行在国有银行垄断大部分信贷市场情况下选择的主要服务对象。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他们不仅不断地以新产品打入国内市场,而且还以并购、参股等方式加快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渗透。外资银行特别是重视在中国开展零售业务的外资银行加大了在网点方面的投入。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总体数量在2002年出现下降以后,2003-2004年出现恢复性上升。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223家,营业性机构223家,数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与之相对应,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份额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约比入世当年增长12倍。④2006年12月11日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允许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取消所有对地域和客户的限制以及任何限制所有权、运营、分支机构和牌照的措施。可以预见,外资银行和国有银行将会对股份制银行形成前后夹击之态,没有明确的竞争战略指导,股份制银行的生存危机将会显现。

3.替代品、资金买方以及供应方

商业银行曾经是资金市场中的“霸主”,它依靠信息优势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控制了风险,所以证券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银行成为社会资金吞吐的重要机构。比尔·盖茨称之为“恐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证券市场不断完善,有效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融资方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财务以及经济状况,证券市场中的评级机构对各种产品的信用状况做出评价,各种咨询机构提供相关的专业咨询服务。因此,证券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成为银行产品强有力的替代者。银行资金的原供应方——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和零散的机构存款都将选择基金、结构化金融产品以获取更高的收益,而银行资金的原需求方——大企业将会通过股票发行、债券发行以及商业本票等各种形式直接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证券市场的发展取代银行原有部分业务的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银行业不再会出现像老摩根这样统驭一方的银行家,银行将被挤到解决中小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融资需求领域。即使这样,各种财务公司、零售企业以及网络公司都纷纷进入这些传统的银行业务领域展开竞争。

图2显示,从2001年至2005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踯躅不前,甚至在2005年市价总值以及成交金额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因此,我国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仍将存续较长一段时间。图3显示,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与银行贷款金额相比,仍然只占其中很小的比重。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改革解决了历史上的全流通问题后,2006年证券市场迎来了大发展。1-9月全国股票发行总股本9597亿股,比2005年全年增长34%,股票市值也大幅增长,达到了历史最高值52283亿元,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金额也达到历史最高。可以预计,将来证券市场将会对我国银行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二、以规模为导向,以金融产品创新为根本、以风险管理为保障的竞争战略

1.以规模为导向

近年来股份制银行规模一直处于较快的增长态势。资料显示,2004、2005年股份制银行资产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和23.7%,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4.9%和15.5%。虽然从纵向来看,股份制银行发展速度不谓不快,但是如果与国有银行进行比较,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2004、2005年国有银行资产比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11.3%和16.1%,不仅增速增加很快,而且其2005年增长的绝对金额为27259.2亿元,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1153亿元人民币的2.44倍,由此,股份制银行的发展规模必然是要加快或至少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

股份制银行基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但仍然在资本实力、分支机构数量上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北京四家股份制银行——深发展北京分行、中信总行营业部、北京市商业银行和兴业北京分行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组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结盟后,四家银行在资金业务、外汇业务、金融产品开发、票据业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银团贷款现金业务以及人才培训等方面合作。结盟联合体获得近200个网点,网点总量在北京银行业排到第三位。同样上海深发等8家股份制银行组成联盟,在上海200个网点提供跨行存款服务。战略联盟可以缓解股份制银行受到的国有银行强有力的竞争,但是这只是弱小银行的权宜之策。从长远来看,股份制银行规模的发展仍是首要问题。在追求规模的道路中,5家上市银行在上市后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对于未上市的银行,上市可以作为规模扩展的重要方式,上市银行自身也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可转债、发行长期次级债等方式进行规模扩张。此外,目前世界绝大部分银行规模的扩张很少是通过内源式的资本扩张来实现的,而都是通过外延式的购并迅速发展。股份制银行应该注意采用并购策略,选准合适的并购对象,通过并购迅速地增强自己的实力、扩大规模。

2.以金融产品创新为根本

国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首先是为了规避管制,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大额定期存单、Now账户等。进入20世纪70年代,金融业新技术的采用成为银行业产品创新的主要元素。20世纪80年代,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外汇交易自由化造成汇率、利率的剧烈波动,金融机构风险加大,因此用来规避风险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的可变利率抵押贷款、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产品和服务由此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集中于表外业务创新,资产证券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国利率、汇率还没有完全放开,因此,商业银行的创新基本处于国外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表现为对监管法律的规避以及采用新技术,如各银行纷纷推出的信用卡、结构性理财产品、网上银行业务等。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技术发展为依托,不断推出新产品,从“一卡通”到“一网通”,从国内第一个对公业务品牌“点金理财”到服务于个人高端客户的“金葵花理财”。产品不断创新形成了招商银行一定的竞争优势,招行个人存款占存款总量的40%以上,在股份制银行中独树一帜。从金融产品创新的趋势来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放开以及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对于规避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已成为股份制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股份制银行应该继续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待政策放松和市场逐步完善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走向混业经营,推出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掉期、利率期权、债券指数期权以及各种混业产品。

3.以风险管理为保障

商业银行规模和产品创新的大力发展,离不开风险管理的保障。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诸多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鼓励商业银行采用先进模型进行风险量化并计提资本。我国目前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犹以信用风险为重。从上市的5家股份制银行来看,表1显示,2006年中期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是降幅并不是很明显。从绝对金额来看,图4显示,所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仍在攀升,不良率的下降都是由分母扩大带来的。半年不良贷款增长最多的是深圳发展银行3.92亿元人民币,最少的是招商银行0.47亿元人民币,而且深发展和华夏银行都没有达到100%的拨备覆盖率,严重影响它们以后的利润以及发展。⑤

在控制信用风险方面,股份制银行首先应当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由于规模限制了样本数量,股份制银行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并采用自己的内部高级评级模型。可以参考外部信用评级,同时努力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股份制银行可以考虑在业务联盟策略中加入信用评级联盟的内容,将所有股份制银行的信贷数据汇总成一个大数据库,统一建立股份制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数据库和评级机构,为所有股份制银行信用评级服务。这样既克服了单家银行数据容量太小的问题,又可以针对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信用评级模型,比直接购买和使用国外的模型更为有效。其次,在具体的贷款业务管理中,应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授权授信管理体系已控制风险。操作风险主要由外部条件风险和内部员工行为风险组成,其中,一些恶意诈骗往往是内外勾结。商业银行应完善内控制度以控制操作风险,如注意审贷分离,会计制度上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定价领域的拓宽和利率波动范围的扩大,利率风险将成为股份制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股份制银行应根据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增加控制衍生产品风险的基础设备,包括收集基础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修订,做好商业银行未来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应当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综合管理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三、结论

开放环境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面临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冲销坏账、股改上市后的强有力的竞争,而且外资银行真的“狼”来了、证券市场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上也将展开与商业银行的全面竞争。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在现阶段加快业务发展,扩大规模,形成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

注释:

①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网站公布数据。

②钱晓利:“中国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挑战与出路”,《财经科学》2004年第4期。

③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权益乘数,权益乘数=资产/资本。

④数据来源:http://www.istis.sh.cn/

⑤数据来源:各商业银行2005年度年报,2006年中期报告。

标签:;  ;  ;  ;  ;  ;  

开放环境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