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秀川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在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监测当中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手段,但是该种方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其方法与标准存在多种不足,尤其是其统一性尚未确立。在实际探究遥感技术过程当中,可从基础数据获取、监测信息提取以及信息的有效应用几个方面着手,并在实际工程中对其进行大面积使用。飞行规划设计、原始数据获取以及原始数据处理等,是构成完整基础数据获取工作的几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在实际获取数据时,必须实现对上述内容的综合考虑。在应用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与标准,在生产建设项目当中对其进行逐步使用。这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积极意义,也可将更为科学的技术支撑提供给生产建设项目用于弃渣场监测。
关键词:遥感技术;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应用
引言:在生产建设项目当中,弃渣场监测工作占据重要位置,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受到空间尺度特殊性较强的影响,监测方法与坡面尺度地物特征监测以及流域尺度地物特征监测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融合,其中主要包括地面观测、调查监测以及遥感监测等。周期较长是遥感监测以及卫星遥感影像的明显特征,所以在监测过程中普遍存在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加之受到价格较高的影响,其应用范围较小。这些年来,遥感技术的发展速度较为迅猛,在便捷性以及成本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在弃渣场监测过程当中的应用逐步成熟,发展前景与空间相当广阔。因此,针对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监测当中应用展开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遥感技术监测内容构架
在实际监测过程当中,可将空间维度以及提取顺序作为依据划分监测内容,划分结果为以下三类[1]。
(一)基础信息
所有相关信息在提取过程当中都会涉及到较为基础的信息工程,占地范围以及地表附着物等信息,都可通过基础信息进行直观体现,同时不能忽略地形信息以及土地利用一级分类信息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构成基础信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二)单节点专题信息
为实现对上述信息的有效获取,需要利用专题影像。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数据二级分类信息以及土壤侵蚀量等,都与单节点专题信息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完整计算堆渣率以及拦渣率的基础。
(三)需要多期影像对照可提取的信息
通过对上述信息分析后可以发现,土地治理度以及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等都在其涵盖范围之内。在实际构建监测内容时,必须实现对多种内容与因素的综合考虑。
在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监测过程当中,恰当使用上述监测内容是获取更为清晰数据,处理逻辑关系的重要前提。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上述内容的重视程度,在生产实践中对其进行大面积推广与使用,获取理想的监测效果。
二、监测技术要点
(一)数据采集
1、采集天气选择
太阳直射的正午或者阴天是最适宜采集数据的天气。如果条件允许,一般会在阴天开展作业采集工作。在这种天气状况下采集的影像可以将阴影范围缩至更小,对弃渣场边界图像分割的一次性完成有积极意义。弃渣场周边植物也不会在此种背景下出现大量的阴影,所以因为植物覆盖而产生的偏差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数据采集区域范围选择
大于弃渣场边界范围是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时必须满足的要求,这为后续图像拼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一般情况下,重叠区域的数据质量会超过未重叠区域。在判断弃渣场拦挡措施工程量、扰动土地范围边界以及拦渣率等指标时,弃渣场边界始终作为水土保持措施最丰富的区域存在,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当中需要实现对数据采集范围的适当拓宽。
(二)数据提取
1、图像拼接
提高匹配特征点数量是开展图像拼接工作时必须满足的条件。该方法一般用于起伏较大的区域,如果弃渣场边界地形起伏呈现出较小的状态,可以结合实际恰当减少匹配点的数量。
2、图像分割方法
弃渣场范围内部以及外部的纹理特征差异,性对图像分割方法确定有直接影响,二者之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一般会利用非监督分类开展一次性图像分割工作。提取弃渣场范围矢量斑块时也必须满足一次性完成的要求,该项工作在地理信息系统当中进行。监督分类主要用于二者图像纹理差异较小的情况,图像分割时需要将图像纹理特征以及建立后的训练区作为主要依据。部分图像会出现纹理破碎程度较高以及建立的训练区数量较多的问题,在提取此类数据时,需要利用图像纹理特征的分割方式,这种方法不仅可高度提升范围边界的吻合程度,同时也可完善数据的精确性,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不足,在后期处理过程中需要面临较大的工作量[3]。
(三)数据成果输出
1、坐标系转换及投影变换
过早设置坐标系转换以及投影变换是处理数据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数据提取过程当中,会出现利用不同软件完成数据提取工作的现象,这是充分发挥某一软件优势的重要途径。但是并不是所有软件中都包括相应的坐标系,所以在转化图像时可能会有较为严重的偏移状况出现,这要求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GPS所使用的坐标系以及投影完成专题数据提取工作。
2、结果输出
在设置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库结构时都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避免反复进行数据运算,是开展数据库类型结构以及监测格式设计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的条件,将业内工作量增加的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结语:在开展弃渣场监测工作时会涉及到多项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提取以及数据输出。通过相关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上述环节与数据质量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所以在不同的现场条件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与数据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必须合理设置参数以及选择相应的要点,无论是数据采集、数据提取还是数据输出,都需要利用相应的参数来支撑,进而实现对最终成果质量的改善。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在此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可将更为理想的技术参考提供给相应的监测从业人员,改善传统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多种缺陷与不足,为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明新.无人机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18,v.38;No.223(02):242-246+335.
[2]金文君.遥感技术在线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18,No.188(04):69-71.
[3]康芮,史明昌,赵院.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5(12):82-85.
第一作者简介:杨寿荣(1986-11-05),男,白族,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规划及监测工作。
论文作者:杨寿荣,李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遥感论文; 数据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图像论文; 技术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