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_林业论文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_林业论文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模式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林业论文,世纪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就世界各种林业经营理论、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其21世纪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 林业发展战略 经营模式 世界

1 概述

21世纪世界林业将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是各国林业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现在距迈入21世纪只有3年时间了, 探讨这个问题既急迫,又重要。

预测,21世纪世界林业经营理论将不断深化,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将在林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随之林业发展战略要转移,即发达国家林业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也将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移,同时将不断完善乡村林业;林业经营模式将向多样化发展,即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森林主导利用经营和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三大模式仍将并存,在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三大经营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21世纪,我国林业应根据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社会经济条件发育程度不一的特点,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制定一个以森林生态为基础,以森林持续发展为原则,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各地区在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研制具有各自特点的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从而形成一个多种林业经营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战略。

2 林业经营理论在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林业经营理论在不断深化,归纳起来,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林业经营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森林永续利用理论

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始于17世纪中叶,德国是“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鼻祖,它是当时各国传统林业的理论基础。德国林学家G.L.哈尔蒂希在18世纪就提出了“木材培育论”,其中心思想是追求纯经济利益,实行以获得木材为目的的森林永续经营。该理论在18世纪德国造林工作中起着主导的作用。19世纪初,J.C.洪德斯哈根创立了“法正林”学说,被誉为经典的“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1905年,恩特雷斯又提出了森林多效益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在二次大战前对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指导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1〕, 但现在基本上被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理论所代替。

2.2 森林多效益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以立法形式把森林的多种效益作为国有林的经营准则。进入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家M.克劳森和R.塞乔博士等人提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经营指导思想,向森林永续经营理论提出新的挑战。他们认为,“永续收获”思想是发挥森林最佳经济效益的枷锁,大大限制了森林生物学的潜力。R.塞乔等人对未来世界森林经营格局的看法,与欧洲一些林学家大相径庭。他们认为,全球森林是朝着各种功能不同的专用森林——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方向发展,而不是走向森林三大效益一体化。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南非等国家,在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经营体制下,一端是提供环境和游憩的自然保护森林;一端是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林,但该理论又被“新林业”理论所代替。

2.3 “新林业”理论

1985年以后,美国J.F.福兰克林提出了一种“新林业”理论。该理论主要是以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并吸收森林永续经营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以实现森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统一为经营目标,建成不但能永续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而且也能持续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的林业。该理论与林业分工论大相径庭,却与我国林业专家、学者所提出的生态林业颇为相似。该理论提出后曾震撼美国林业界、新闻界和政界,认为它避免了传统林业生产和纯粹自然保护者之间的矛盾,找到了一条发展林业的合理道路〔1〕。

2.4 “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

早在1898年,德国林学家K.盖耶尔就提出了“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近100年来,由于人工林的不断发展, “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一直在进行研究。近年来,该理论在升温。所谓“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即在经营中使地区群落的主要本源树种得到明显表现,它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够接近生态的自然发生,达到森林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该理论认为,人工林具有多样性低,稳定性差,虽然速生但地力消耗大的弱点;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主要是抗性差,而“接近自然的林业”可避免这些弱点。这个理论已引起许多国家林业专家的关注。德国西部有些州已采用这个理论,制定了相应的林业政策。瑞士、匈牙利、波兰、挪威、奥地利、法国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个理论〔2~5〕。但现在,有些林学家对此理论提出了疑义。

2.5 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

80年代,由于经济无限制的发展,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各国的关注。联合国成立了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I),专门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指导思想。大会强调指出,森林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环境保护的主导,森林是各部门经济发展和维持所有生物必不可少的资源。森林和林地应采用可持续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现在,各国林学家都在从不同角度研究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已初步形成,正在逐步完善。虽然各国林学家对其内涵和定义还莫衷一是,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基本达到了共识。森林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种、遗传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持续发展,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的需要。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按照这个新的理论来研究和制定各国的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我国于1995年也采用了这个新理论,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从世界总的发展趋势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是世界各国制定21世纪林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3〕。

3 林业发展战略在转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世界各国林业发展战略也在转移,发达国家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发展中国家也将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移,同时将不断完善乡村林业(社会林业)。

3.1 发达国家林业发展战略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发达国家林业发展均大致经历了从农业破坏森林资源发展到工业破坏森林资源;又从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到工农业支援林业和退耕还林,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次大战后,各发达国家,随着森林资源消长和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各时期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战争期间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先是采取恢复森林资源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后逐步转为开发利用森林多效益的林业发展战略;而森林资源未受严重破坏的国家,如美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制定了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林业发展战略,到70~80年代,则逐步向森林多效益发展战略转移。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林业的总发展趋势是从单效益林业向多效益林业方向发展;现在将实行可持续林业发展战略。

二次大战后,尽管发达国家都实行森林多效益林业发展战略,但各国林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式各有不同。如德国根据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方针,首先采取了恢复森林资源的林业发展战略,50年代随着工业和经济的起飞,实行了工业支援林业的政策,以森林永续经营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森林为木材生产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的林业发展战略,60年代以后,德国开始推行森林多功能理论,实行森林多效益林业发展战略,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木材生产要服务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化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后发展为三大效益一体化的林业发展战略。近年来,德国林学家又在研究“接近自然的林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日本根据各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永续利用和增加森林资源,集约经营,充分发挥森林多效益为指导思想,制定了各时期的林业发展战略,由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战略转移为以积极经营为主,开发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生产力,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发展战略等。现在又积极研究和制定森林可持续发展战略〔1,5〕。

3.2 发展中国家林业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农村能源严重短缺;轮垦盛行,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乡村居民生活日趋贫困。实践表明,发展林业是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十几年来,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制定符合各国国情的林业发展战略,促进林业的持续发展。

联合国粮农组织1978年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就发展中国家林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号召世界人民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并提出了“森林为人民”的林业指导思想;1980年进一步提出了“林业为乡村发展,为消除农村贫困服务”的乡村林业(社会林业)发展战略。1985年第九届世界林业大会又提出了林业综合发展战略,即以全社会对林业共同负责和共同参与为基础的新型林业发展战略。它的基本方针是,林业应成为社会综合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乡村居民的“参与”在林业综合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林业要为人民而发展,要依靠人民来发展,把林业列为整个农村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林业问题的最好办法。发展中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是:(1 )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经营水平,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要;(2)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3)发展乡村林业(社会林业或参与性林业),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均制定了乡村林业(社会林业或参与性林业)发展战略。该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发展农用林业(Agroforestry),它是解决毁林、增加粮食和薪材的综合措施〔1,4〕。

印度随着林产品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恶化,80年代发展林业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把维持生态平衡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73年印度正式提出了社会林业发展战略,其核心是:通过林业与其它土地利用相结合的综合经营方式,组织广大群众植树造林和集约经营,以便既美化环境、保护农田、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向农民提供木材、薪材、饲料和手工业原料。这种林业发展模式,受到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青睐,如尼泊尔等也制定了类似这种林业发展战略。

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80年代以后,纷纷实行了乡村(社会或参与性)林业发展战略,对林业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村林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指导思想是:(1 )摆脱传统林业那种同乡村发展相脱离的经营模式;(2 )发展林业必须建立在农民积极和自愿参与的基础上;(3)发展林业的目的是生产林产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这种林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1)发展林业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2)发展林业与脱贫致富紧密结合;(3 )采取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参与林业活动的积极性;(4)因地制宜积极推广不同模式的乡村林业和农用林业〔6〕。

4 林业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

林业经营模式对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国林业专家都在不断地研究这个问题,各种林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完善。现在,世界各国的国有林是实行多种形式的林业经营模式。

4.1 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被称为德国林业经营模式。二次大战前,德国实行森林永续利用的经营模式,战后确定为林业与森林工业统一经营模式。60年代后期,德国国有林实行多功能森林经营;1975年正式开始实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即保证森林的永久性、持续性和均匀性的利用效果,满足人民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长远需求,永久保证森林对气候、水土、空气的保护效益及游憩;企业以最小的开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尽可能保证森林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以及通过改善森林结构确保其经济效益。这种林业经营模式曾被许多国家所青睐。

4.2 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

所谓“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即以某一林种发挥某一效益为主,兼顾其它方面效益的经营模式。法国、新西兰、澳大利西、前苏联、中国等林业经营皆属此模式。法国60年代国有林采取了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经营思想,70年代开始由全面经营向三大模块经营模式转化,即向木材培育、公益森林和多功能森林转化。这种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1980年以后,新西兰国有林经营向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方向转移,把国有林分为商业性林和非商业性林两种经营形式。澳大利亚80年代以来,已把77%的天然林划为生态环境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林,而森林经济利用重点则转向人工林,进行分类经营。这是澳大利亚林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转移。

中国和前苏联也属于这类林业经营模式。前苏联早在1918年就把森林划分为防护林和用材林两大类,1943年又划分为保护林、防护林和生产林三大类,对三大类森林采取分类经营。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采用前苏联森林经营模式,按森林功能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林五大类,也是采取分类经营。

4.3 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森林永续利用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实行综合经营,属于前两种经营模式的中间类型,瑞典、美国、日本、印度等国林业皆属此类型。瑞典林业经营的传统思想是森林永续生产,1975年开始实行森林多效益的经营方针,即在发挥森林生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获取森林经济效益。日本进入70年代,国有林采取提高森林生产力,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营方针, 到80年代调整为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的模式。印度进入80年代,采取了一种“生态林业”战略,即森林经济效益要服从于森林生态效益,重点发展社会林业。实质上,它也是一种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的模式。

5 21世纪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展望

5.1 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动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林业经营理论将不断深化,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将在各国林业行动计划中起主导地位。自从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后,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是制定各国林业发展战略和林业行动计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世界环发大会签字国不管过去林业采用什么样的经营理论,今后都必须按照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调整各国的林业发展战略。预测,21世纪世界各国林业发展战略总的发展趋势是,将向可持续林业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林业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林业,而发展中国家也将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移,同时不断完善乡村(社会或参与性)林业。

5.2 世界林业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到21世纪,尽管各国林业均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但是由于各国国情、林情不同,受国家总发展战略所制约,不可能采用同一种经营模式,现在不行,将来也不行。现在世界各国实行的三大经营模式,到21世纪将在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继续发展和完善,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多种经营模式。但从全球来看,许多国家国有林有向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和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发展的趋势。

5.3 中国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展望

21世纪我国林业到底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是我国林业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我国领土面积广大,包括地球上所有气候带,地势多样,自然条件复杂,社会发育程度不一,经济条件也相差甚大。因此,在这样一个大国里,各地林业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同样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片面地强调全国林业采用某一个统一的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或学习照搬某一个外国的林业经营模式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就全国而言,我国林业应制定一个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各地区(片)林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在全国林业总发展战略制约下,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基本上是学习前苏联的森林经营方式,即以森林多效益为指导思想,以永续利用为原则,进行分类经营。我国《森林法》把全国森林按照不同用途划分为五大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是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尽管我国林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种林业经营思想和模式已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深入改革。近年来,我国林业专家、学者对林业经营理论、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现在我国大多数林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用材林森林资源急剧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必须制定一个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林业发展战略,即从单效益转向多效益的林业。在这方面,大家的意见是统一的,但是,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根据我国国情,三者之间如何摆法,却看法不一。

我们认为,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少林大国,林业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绝不能实行一个统一的经营模式,应以区域(片)为单位,根据全国林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一个力求整体林业在三大效益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的林业发展战略。根据我国林业的特点,全国应按五大区域(片)来制定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5.3.1 国有林区

现在,全国共有136个国营林业局,南方158个重点林业县和4192个国营林场是我国林业经济命脉和发展林业的基础,是重点保护和经营的对象〔7〕。因此, 国有林区和重点林业县应制定和采用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5.3.2 平原绿化区

我国平原地区辽阔,全国共有平原、半平原和部分平原县(旗、市)918个,占全国总县数45%;其总面积为1.47亿hm[2](22亿亩),占国土总面积15%。该地区由于森林植被少,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低产而不稳,用材和薪材奇缺〔7〕。 因此,平原绿化造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八五”期间达标县已增至700 个,已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原林业,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因此,该地区采取以森林生态效益为主导的乡村(社会)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5.3.3 防护林区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约153.3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9%,并有扩大之势,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全国有60%以上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有些地方群众的温饱尚未解决。实践表明,营造各种防护林是防止沙漠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如“三北”防护林已形成了一座有生命的绿色长城,对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像这样地区的林业,应采用特殊的林业政策、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即采取经济扶持政策,以营造防护林为主,以森林生态效益为主导的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5.3.4 城市林业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城市林业已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任务。森林引入城市,城市座落在森林中,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共同发展趋势〔7〕,同时, 绿化已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营造城市森林已是形势所迫,势不可挡。因此,城市林业应有其特殊的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即应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导的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5.3.5 自然保护区

我国森林资源是世界宝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物种进行保护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措施,也是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到1991年底,全国及各省已建和拟建的各种类型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820余处,其中已建的自然保护区约600处,国家级的61处。为了保护和发展自然保护区,这类地区应制定以森林公益效益为主导的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收稿日期:1997-03-10。

Prospect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anagementModel of World Fore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Shi Kunshan Guan Baijun Wei BaolinAbstract The management theo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management models of various forests in the world

aredescribed,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world forests inthe 21st Century is predicted in the study. It is estimatedthat the management theory of world forests in the 21stCentury will be continuously accelerated, the theory offore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play the

role

forguidelining forest production.As a result, the developmentstrategy of forest will be transferred,i. e. the forest's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ill be implementedalong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forest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betransferr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t thesame time, the rural forests will be improved. Forestmanagement model will be focused on the diversity development.The existing three management models will be co-existed andwill be improved and promoted unceasingly under the guidelineof theory of the fore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strategic arrangement of fore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outlined as that the forest in the whole country should, onthe basic of its characteristics, be stressed on

the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multibenefits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forest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mentof basis of forest ecology under the principle of fore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nder the guideline of all-China forestdevelopment strategy,all different regions are reminded to de-velop fores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model whichaimed at dominant uti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forestry multi-benefits.And as a result,a forest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o-sed of various forest management models will be formed inaccordance with Chinese distinctive features.

Mr. Shi Kunshan, Director and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of CAF;

Mr. GuanBaijun and Mr.Wei Baolin are the professors of the sameinstitute.100091 Beijing,China.

标签:;  ;  ;  ;  ;  ;  ;  ;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