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时长出现地质灾害情况,它以多样性以及广泛性特征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在这一现状下,我国均加大了对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解决力度,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不过,在地质灾害防治期间,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实现全方面发展,仍需要诸多努力。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类型;特征;成因;治理对策
因为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地质环境成为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地质环境受不良因素损坏,那么就会威胁到人员健康,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不利于我国建设。最近几年,在我国各个区域内,时长发生地质灾害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使得人民群众受灾严重,并且还对国家产生了很大程度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以及出现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和预防。
1、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分类情况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地质灾害大致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如下所示:
①自然环境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第一环境问题,并且此种灾害不以人的因素所转移。在出现的灾害问题中,一般都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损害而引起的,特别是因为人员没有合理化开发,从而对能源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地质灾害的出现也会致使通信、水坝以及铁路等受到严重的损害,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地理位置比较的特殊,周围环境较为多变,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存在着承载能力低等问题。
②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从地质环境以及地质损坏程度入手,可以将其划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及缓慢性地质灾害两点。所谓突发性地质灾害,便是人们常说的崩塌、泥石流、裂缝等情况。而缓慢性地质灾害则是环境地质灾害,它体现为水土流失等。
2、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
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再加上人员因素的影响,这些现象均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出现概率。
①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挖掘过程中,不具备规范性,有的开采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较低,当实施开采工作的时候,时长发生不合理或者没有按照规范需求开采的情况,此种现象一般是因为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使得人为不合理开采,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预设的矿柱较少,长时间下来的话,会使得应力失去稳定性,形成塌陷事故等。
②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日益缺乏,人们不断的实施边坡开挖工作,政府则大面积的修建公路,如何一来,便形成了人工高陡切坡情况。在应力不平稳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问题。
③在河流断面上修建了较多的水利工程以及山区水库等,下游河段水流出现了一定的改变,由于受特殊因素影响,使得堤坝决堤现象出现,地质灾害发生,比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此外,拦水坝的渗漏以及水土流失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软化性能,致使地质灾害发生。
④人们严重损坏了环境,使得地质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变,基于利益的诱惑,出现了大量砍伐森林、损坏植被的行为,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均衡性,不利于实现人和自然统一发展,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明显,为地质灾害出现提供了较大概率。
⑤常年降雨也是引发地质灾害的基本因素,降雨使得雨水全面渗透到了山坡内,坡体压力增加,新滑坡产生,最终引发了地质灾害情况。
⑥在发生地震灾害之后,地面以及山坡的岩体产生松动现象,对于岩体自身稳定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得滑坡以及塌陷情况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地质灾害的治理对策
3.1构建科学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机制
对于科学完善预警系统的构建,充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制定和当地区域相符合的地质灾害防范体系以及应急预案,并且加以确定,明确落实每个人员自身的职责。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应当构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大力监督和控制地质灾害情况,定期颁布有关地质灾害变化的数据,加深工作人员对于地质灾害的了解,以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对策,将灾害出现的机率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在相抵区域内,还应当成立地质灾害防范电子网络平台,这是强化地质灾害防范的基本方式,在该项平台运行期间,可以将不同区域地质灾害现象传递到相应部门内,以此为这一区域灾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主要的依据,增强地质灾害防范的针对性。此种方式可以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覆盖于整个区域内,并且全部集中于监督区域内,在灾害防范期间实施动态性监督控制,以此实现风险的消除。
3.2因地制宜的实施综合预防工作
在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时候,除了要提升人员自身的安全理念和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外,还要因地制宜的实施综合性预防工作。在人们生活期间,政府必须多加鼓励人员实施植树造林、保护水资源等工作,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科学化管理矿产资源开展阶段,整体性规划,禁止出现盲目开采现象。另外一点,当构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渠道方面的渗漏,缓解土地软化作用,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地质灾害的出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各个区域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给予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撑,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最为重点任务对待,一切从保障人民安全为核心点,统筹规划。另外,还要构建快速救援队伍,为灾区提供相应的帮助,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3.3大力宣传地质灾害安全工作,增强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
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宣传地质灾害安全工作,加强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明确了解到地质灾害对于人员生活的影响,在强化灾害意识到基础上,保障地震到来之前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应对风险情况。比方,可以定期开展地质灾害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在不同区域内制作地质灾害教育宣传栏,以此确保灾害来临之前及早做好预防,从容应对灾害问题。通过实施宣传教育工作,使得它们越来越重视灾害现象,增强自身安全意识。
3.4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
要想将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有效的发挥出来,就必须构建一整套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这既需要召集相关区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相互配合,一起制定一整套健全完善的规章体系,在该项体系中,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大力监督和管理投入与地质灾害放置的资金,构建规范的监督体系。
第二,合理的划分人员工作内容,明确职责,使得各个部门员工能够在工作区域内做好自身的工作,行使相应的职能。另外一点,规范化管理地质灾害防止管理工作,召集多个领域的专家以及学者,明确了解地质灾害在相对区域的变化规律,标志出容易出现灾害的区域,并且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在具体工作期间,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性治理的基本原则,构建健全完善的地质灾害管理对策,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力度,合理分配人力以及物力,配置相应的设备。对于上级主管部门而言,应当多和部门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出解决方案。管理期间,要全方面监督和控制地质灾害情况较为复杂的区域,重点管理,以此防止问题的发生。
4、结语
以上所述,基于我国地质灾害问题的频繁出现,政府部门以及专业人员必须大力判断出各个区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并且依照城市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周围地理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对当地环境进行综合性管理,以此从根本上避免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于崇嘉.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46):192-193.
[2]雷林.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3,(15):134-135.
[3]王芳太,黄云龙.浅谈地质灾害控制因素与安全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04):87-88.
论文作者:钟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情况论文; 灾害论文; 工作论文; 现象论文; 成因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