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信心指数调查分析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地区论文,高校毕业生论文,信心论文,指数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基于三次调查中的受访单位对“今年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大专、本科、研究生)?”以及“今年招聘规模的变化(增加、减少、持平)?”两个问题的回答数据,编制完成了北京市应届大学生招聘需求信心指数。由此我们测度了北京地区大学生招聘需求的结构状况和变动趋势,揭示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将一般信心指数调查与编制方法应用于大学生招聘信心的测量,通过简洁快速的调查,在每年大学毕业生招聘季节刚刚开始或即将开始的时点上,即可以快捷准确地测量到市场对大学生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及早地了解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把握市场方向,预测市场前景。
抽样方法及样本代表性分析
本项目调查的抽样框是北京市统计局信息咨询中心的全市企事业单位电话名录。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访问系统,按地区和企业类别分层随机抽样。三次调查各成功访问约3000个左右的样本单位,总访问成功率约为40%。分别将三次调查的样本单位工商登记类型结构和产业分布构成数据与北京市2006年经济普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可看到两者法人单位总体结构非常接近(参见表1、表2),表明样本结构是基本合理的和有代表性的。但登记类型结构中私企比例偏少,股份企业偏多;产业构成中科教文卫服务类比例偏低,生产型企业比例偏高。对此我们在数据处里中,分别对三次调查数据均采用了登记类型结构权数、产业构成权数和企业单位规模权数1的综合加权的数据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我们调查数据结果的代表性。
招聘需求信心指数(GIRCI)计算方法
根据全部受访并有回答的单位对“是否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以及“与前一期比较,本期招聘预期是增加、减少、或是持平?”问题的回答,我们将全部受访有答单位划分为四种类型:不招聘单位、招聘增加单位、招聘减少单位、招聘持平单位。并有如下计算关系:
不招聘单位%+招聘减少单位%+招聘持平单位%+招聘增加单位%=1
我们将北京市大学毕业生招聘需求信心指数的计算公式设计定义为:
GIRCI=不招聘单位%*0+招聘减少单位%*0.5+招聘持平单位%*1+招聘增加单位%*2
上式中权数构造意义是:不招聘单位对GIRCI指数的贡献为0,招聘减少单位的贡献为0.5,招聘持平单位的贡献为l,招聘增加单位的贡献为2。
由公式构造可知,GIRCI的取值范围在0~200%之间。在极端情况下,如所有受访单位都没有招聘愿望,则GIRCI为0;如所有受访单位都是招聘减少,则GIRCI为50%;如所有受访单位都是招聘持平,则GIRCI为100%;如果所有受访单位都是招聘,则GIRCI为200%。但是,通常情况下任何时候人力资源市场上总是有许多单位在本期不招聘大学生,也有一些单位招聘,但招聘人数有增加、减少或持平,由此导致的GIRCI数值变化代表了人力资源市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和趋势。基于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其GIHCI的值会有所不同,普及率高的地区GIRCI值一般应大些,普及率低的地区GIRCI值一般应低些。而事实上,在同一地区GIRCI数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则是更有意义的,其可以清晰地表达出人力资源市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需求信心的变化趋势。
招聘需求信心指数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2007-2009年的三次调查数据的汇总和GIRCI指数的计算分析,三年的GIRCI指数结果见图1。依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顺序排列,2007年的指数分别为79.0%、77.6%、51.5%,2008年指数为77.9%、77.0%、59.0%,2009年指数为47.4%、46.8%、27.2%。总体来看,2008年比2007年对大专和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信心基本持平,对研究生的需求信心有所增长;而2009年指数则出现大幅下降,显示了世界性金融危机对北京市大学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影响。同时,数据也揭示了北京市应届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几项重要特征:
第一,从2007、2008两年的GIRCI数据看,尽管这两年北京市经济发展是非常好的,但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信心并不是很强,这两年GIRCI的指数值都没有超出80%,这或许是2003年以来形成的大学生就业难形势对北京市人才市场影响的一种反映吧,即对用人单位而言每年一届的大学毕业生已不再是市场紧俏的人才资源了。
第二,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各年份中,对应届大专生和本科生的招聘需求信心基本是一致,表明北京市人才需求的学历结构是比较高的,本科学历已成为北京市的普及化人才学历需求了。同时可看到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信心还是较多地低于大专生和本科生,表明北京市人才市场对高学历的追求还是比较理性的,没有过份盲目地追求高学历。当然,对北京市人才需求的学历结构是否符合北京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需要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第三,动态来看,2007至2008年GIRCI指数变化较小,大专和本科指数轻微下降,研究生则有较明显的上升。GIRCI指数所反映的北京市人才需求趋势与这两年北京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形势是相吻合的。而2009年GIRCI指数的急剧下降,尤以研究生招聘需求信心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大专生,再次是本科生,表明了北京市2009年对应届大学生招聘需求的预期是大幅下降的,说明金融危机以来北京市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的需求信心受到了严重影响。
此次关于北京地区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需求信心的调查,按照单位经营情况、单位工商登记类型、行业类型、企业发展阶段、单位人员规模和所在区县分类,可从多维度视角进行分类分析。从各分类指数体系来看,指数体系中表现出的差异多数是符合常规的,例如:大企业招聘需求信心强,小企业招聘需求信心弱;经营好企业招聘需求信心强,经营差的企业招聘需求信心低;成长型企业招聘需求信心强,衰退型企业招聘需求信心低等。这些趋势都可以表明本项目所编制的北京市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需求信心指数是有相当信度和效度的。
进一步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层的挖掘,我们也可看到如下一些现象特征:
(一)GIRCI指数按产业分类分析
对用人单位按照不同行业进行分类计算的GIRCI指数,结果表明,2007至2009年的三年里,金融房地产业是对应届大专和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信心最强的产业,生产型和生产服务型两产业其次,科教文卫产业偏低。对研究生的需求信心总体上则是科教文卫产业最高(2008年金融地产业略有高出),这应是符合科教文卫产业具有高学历人才需求预期的。
图1 北京市大学毕业生招聘需求指数
从三年间的指数变动来看,各产业在2009年对各类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信心都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其中对大专生和本科生的招聘需求信心普遍下降了30个百分点左右;而特别突出的是金融地产业和科教文卫产业对研究生招聘需求信心的下降,金融地产业从81.2%降到27.9%,降幅达53.3个百分点;科教文卫产业则是从76.0%降到31.1%,降幅也达44.9个百分点。由这一组指数可反映出此轮经济危机对各产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差异。
(二)GIRCI指数按企业登记类型分类分析
数据显示,在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能基本遵循人才需求层次梯度模型吸收大学毕业生时,非企业单位(其中主要是事业单位)对研究生强劲的需求信心无疑非常抢眼,2009年其对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的招聘需求信心指数分别是42.4%、46.7%、56.1%,呈现节节攀升的反梯度模型态势。如单从人才需求层次梯度理论要求来看,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的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需求信心指数梯度表现最为合理和理性,其次是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表现则显得不是那么合理和理性的。
事业单位类型的用人单位偏重吸纳较高学历的人才。一方面,固然与其从事的工作特点,需要高学历人才从事科研、教育、卫生服务等工作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单位组织结构固定,用人有较高的准入标准有关。相比来讲,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更讲求市场化,从企业的角度用人也更注重人尽其才,对人才的吸纳和安排更加具有科学性。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应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较强,人才需求合理性方面紧随外企之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大学生人才招聘需求方面则表现出有对高学历人才过度追求的非理性趋势,即招聘人才层次梯度不尽合理。
(三)GIRCI指数按企业成长阶段分类分析
调查显示,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单位对大学生招聘需求信心指数远远高于其他单位,即使2009年严峻经济形式之下,处于成长期的用人单位仍比处于其他成长阶段的企业单位表现出较旺盛的招聘需求信心。其后的招聘信心强度依次是成熟期企业、调整整合期企业、初创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
按企业成长阶段分类的招聘需求信心指数的这一序列恰好我们对各类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理论预期,因此,这一组数据可以印证本项目的调查设计及结果是具有令人满意的信度和效度的。
(四)GIRCI指数按企业用人规模分类分析
随着企业单位用工规模的扩大,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招聘需求信心增强的趋势,在2007年的数据中表现最为明显;在2008年度的数据中表现最不明显,规律性很差。2009年的数据显示,用工规模越大的单位对研究生招聘需求信心也越强,对本科生则无此趋势显示,对大专生这种趋势有所表现。
为什么三个年度招聘信心指数的企业规模趋势差异这么大?特别是2008年趋势的消失和2009年趋势的复现,原因何在呢?
我们知道2008年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第一年,可以推测,由于新法的实施及短期内对新法的不适应,让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大企业对招聘新人持有了一种更加谨慎的态度,从而打破了原有的招聘信心指数排列规律性。至2009年这种不适应逐步好转,趋势规律也就有所恢复。真正的原因是否如此,还有待未来有更多的数据和进一步分析加以证实。
注释:
①原文标题为《大学生就业知多少——来自北京的招聘需求信心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