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护理中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论文_刘杰,徐从霞,王康康(通讯作者)

(解放军第四五六医院急诊科 250031)

摘要:目的 探析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00例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的创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实施常规急救护理100例创伤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救治效果、急救反应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1)救治效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致死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急救反应时间: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创伤护理上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可提升急救成功率,缩短患者的急救和治疗时间,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诊治的一体化,为患者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同时也提升了急诊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急诊;创伤护理

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交通意外等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提升,创伤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70万人次死于创伤,且仍然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1-2]。由于创伤可涉及身体各器官,在临床抢救和治疗时往往需要多科室会诊联合操作,专科专治的抢救成功率偏低。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急救成功率,也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治疗时间。本研究以200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00例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的创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未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100例创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区间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45.26±3.85)岁。观察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区间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45.29±3.96)岁。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1)年龄区间在18至80岁区间内;(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4]:合并肝肾、心肺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合并精神类疾病。

1.2研究方法

常规急救:急诊科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处理伤口、常规补液。初步诊断后,联系各科专家会诊,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

无缝隙急救护理:(1)初步检查后,启动现场急救方案,准备分诊、分区,做好院前院内无缝隙衔接。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序检查:呼吸道-呼吸频率-有无明显出血-血压、脉搏-意识反应,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护士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2)红区急救模式:维持患者呼吸道顺畅,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密切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遵医嘱配置药物,准备提供抢救仪器和物资,完善抢救记录,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3)手术室和ICU:重症创伤患者优先送入ICU或手术室,以缩短抢救和手术时间。(4)加强与120急救中心的通力合作,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和现场救护情况,及时通知急诊做好抢救准备,赢得黄金救治时间。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救治效果,包括成功、残疾和死亡人数。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200例急诊创伤患者资料和数据均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计数型指标用n/%表示,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计量型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致死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经本研究显示,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患者在救治效果和急救反应时间上均优于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本结果与相关报道相符[5]。无缝隙急救模式是医院制定的多科无缝连接抢救模式,在接诊患者后立即做出诊断,完善检查步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通过护士与医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急救过程的同步与协调,最大限度上缩小抢救时间,优化抢救过程,致力于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完成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是急诊创伤救治的关键,实现了完整、全面、连续的救治过程,大大提升了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综上,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的急救和治疗时间,为患者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实现医院各科室的高度配合,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娟妹,周娟,陈春花,等.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51-153.

[2]邱小婷,胡敏,刘运萍,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15(18):2188-2191.

[3]化幸存,陈宏梅,王静.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3):3229-3231.

[4]李利红.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5,17(2):449-450.

[5]沈大莲.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7):2744-2746.

论文作者:刘杰,徐从霞,王康康(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急诊创伤护理中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论文_刘杰,徐从霞,王康康(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