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理论,伟大的旗帜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聪明的理论,伟大的旗帜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光辉的理论,伟大的旗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旗帜论文,光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完成各项议程之后已经胜利闭幕。这次大会将作为世纪之交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而载入史册。十五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中最重要、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就是鲜明地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党在新时期的伟大旗帜。这是十五大的灵魂,也是十五大报告的灵魂。作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决策,就是向全党、全国、全世界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决心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把他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继续推进到下一个世纪。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举什么旗帜,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的生死存亡。从我们党的情况看,由于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解决了这个问题,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伟大胜利,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才会变成初步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进。

在建党前夕,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但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光明。帝国主义操纵的巴黎和会继续坚持列强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已经到了极点,不推翻这样的政府,中国就没有希望。当时的先进分子满怀革命激情,寻找救国道路。要革命,就要有理论指导,就要有旗帜。而那时的思想战线一片混乱。封建主义的思想余孽甚嚣尘上,资产阶级各种哲学社会学说不胫而走,打着激进主义旗号的思潮从无政府主义到基尔特社会主义充斥社会。这些学说、思潮各自顽强地表现自己,企图影响人们作出正确选择。正当先进人士在为选择什么理论、举什么旗的问题徬徨、困惑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结束了先进人士的徬徨、困惑。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认定走十月革命的路就是中国的希望,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一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举的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我们党在创建初期还很幼稚,是一个思想上理论上准备不足的不成熟的党。但由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有一面正确的旗帜引路,经过无数次实践考验,我们党终于逐渐趋向成熟。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同某些西欧党不同,它没有社会民主党的传统。因此,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沾染上社会民主主义的习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

在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举什么旗的问题初步解决后,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不要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及怎样相结合。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究竟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还是采取创造性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是两种世界观、两条思想路线的斗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采取创造性的态度,因而既推进了中国革命的事业,又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毛泽东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采取这种态度,就不可能提出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系列新结论,就不可能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不可能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但促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而且产生了伟大的理论成果,这个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全党通过长期实践终于认清,在中国革命的条件下,坚持毛泽东思想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作出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历史性决策。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它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又结合中国的实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唯一正确的理论。

如果说,在民主革命时期,有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有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不愧是前一个结合的典范,但在后一个结合上却出现了失误。其根源在于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没有认识得很清楚。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没有及时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相反,当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告一段落,阶级斗争形势已经趋于缓和时,他仍然把阶级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这种错误进一步发展,最终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历史性大灾难。毛泽东同志不是对发展生产力不重视,但他在理论上出现了偏颇。他忽视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因而总是强调通过生产关系中公有程度的提高,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结果是事与愿违。由于违反了客观规律,不但没有能够发展生产力,反而对生产力造成很大的破坏。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些极端做法,都和他的理论上的偏颇有关。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体系仍然是正确的。任何借口毛泽东晚年错误,企图否定这个体系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但也无庸讳言,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毕竟妨碍了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邓小平同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杰出代表。他在总结我们党从1957年以后近2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响亮地提出拨乱反正的口号。拨乱反正包含两层意思:既包含恢复马克思主义中被扭曲的内容,又包含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纠正马克思主义中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个别结论。针对过去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不够清醒,他提出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入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逐步形成了一个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完整科学体系。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党中央建议十五大进一步郑重决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写进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功实践,在世纪之交的时刻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理论指导,都有自己的伟大旗帜,这是我们党的光荣,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也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不允许把它们割裂。但同时必须看到,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推动了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并且在理论上作出了新的概括。十五大报告深刻地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现在,邓小平同志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开创的事业,他创立的理论,他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没有改变,也决不会改变。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迈进,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方向,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世纪之交向全世界展示的鲜明形象。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究竟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对此,十五大报告作出了科学回答。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我们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特别是第二、三卷,就会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著作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全局性的拨乱反正;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提出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得出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和确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走向的改革模式。总之,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必须领会它的精髓,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针。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它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没有框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形式和进程。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经验,并作出理论上的新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向前推进。邓小平同志就正是这样做的。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涵盖的方面很广,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的什么阶段,社会主义需不需要完善和怎样完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究竟怎样,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等。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邓小平同志都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都讲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

针对以往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能不能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能不能提高,归根到底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能不能巩固和发展。因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在这个问题上要扭住不放,宁可顽固一点,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动摇。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把经济搞上去,这是我们整个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是一个短期任务,而是一个贯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任务。

邓小平同志指出,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我国原来的基础过于薄弱,我们并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阶段。如实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有利于我们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保持清醒头脑,不去做那些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蠢事。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角度观察问题,就有利于克服急躁情绪,有利于克服“左”的思想,把我们的工作放在更加扎实的基础上。比如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我们既要看到公有制必须占主体,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又要看到在公有制占主体的前提下,必须保证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所决定的。看待这个问题,必须坚持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又比如,对公有制的看法也必须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但要看到国有经济是公有制,而且要看到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也都属于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的比重越高越好。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有这样看问题,我们才能得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结论。十三大报告已经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论述,现在,十五大报告再次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醒全党,一定要牢牢把握我国的这一基本国情,想问题、出主意、找办法、定政策都不能离开这个基本国情。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需不需要完善和怎样完善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完善。完善的途径就是通过改革。改革就其深刻的意义来说,无异是一次革命,但它并不是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同时,针对过去我国长期存在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闭关锁国状态,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要对外开放。通过开放,从国外引进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也是一种改革。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而改革则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国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相信,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再创辉煌,取得更大的成就。

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的问题上我们有糊涂观念,总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它同社会主义水火不相容。针对这个糊涂观念,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计划和市场并不涉及社会制度的本质,它们都只是一种手段,是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因此,不能把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等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在这里,邓小平同志纠正的不只是一种具体的错误认识,而且是一种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即把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事物统统看成是资本主义本质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事物,大量的确实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但也有并不表现资本主义本质的。市场经济就是其中之一,股份制又是其中之一。有人把股份制也等同于资本主义。其实,股份制是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同样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这种控股权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表现为对企业主要人事、资产收益分配和重大决策的实际控制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国家和集体可以通过公股参入,控制股份公司。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正在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正在完善中。前进道路上虽还有不少困难,只要我们沿着邓小平理论指明的方向,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进展。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最终归结到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这个概括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概括十分深刻,它纠正了以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不全面、不确切的认识。曾经有一个时候,人们认为只要建立了公有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按劳分配,就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主义。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是否强大,人民的生活是否富裕,都不在话下。这样一种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影响了我们多年。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呢?至少不全面。因为其中忽略了一点,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经济落后,人民贫穷,它的优越性就很难体现出来,至少这不是一种完善的社会主义。针对以往存在的模糊认识,邓小平同志响亮地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是富裕的,不要怕讲富裕。因为我们讲的富裕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少数人富裕,而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这种富裕,既要创造生产力的条件,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要创造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在总结国内国际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科学概括。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今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继续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同志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估计是: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了当今时代的主题。现在,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虽依然存在,但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却日益增长,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可望保持。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邓小平同志不愧是伟大的战略家,他总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考虑,总是把我们事业的发展同世界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起来加以思考。当国际风云突然变幻,出现突发性事件时,他告诫全党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不要被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要因为出现一时的噪音而听不到和平和发展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他还告诫全党要韬光养晦,善于守拙,不挑头,不扛旗,不把热点引向自己,集中精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好。邓小平同志对世界形势作出的正确分析和科学论断,不仅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四,邓小平理论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总结国际经验,形成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一个科学体系,因为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几个学科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什么叫创立理论,什么叫形成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就叫创立理论,这就叫形成科学体系。在指导实践中系统地回答,而不是零星地回答,是回答涉及各个方面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不是个别问题,这就叫创立理论,这就叫形成科学体系。

创立理论,形成科学体系,就是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那是完全错误的,那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同时一定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开拓出新的境界,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根本原因。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保证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21世纪已经向我们迫近。在下一世纪,我们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有各种机遇。挑战和机遇并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在新的世纪将经受新的考验。

在21世纪,我们怎样才能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更大更新的成就,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越显、声望日隆呢?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不动摇,做到不管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盘,而且是我们事业的主心骨。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按照邓小平理论的要求,始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这一条决不能动摇。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建设搞好了,我们才有在下一个世纪迎接世界各国经济挑战的资本。也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建设搞好了,我们的党才具有更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人民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我们的事业才会有坚强的后盾。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按照邓小平理论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在深入,人们普遍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进展,但也遇到不少问题。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关系到经济的全局。同时,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企业,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下决心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和不合理重复建设的问题;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继续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等等。只要我们遵循邓小平理论,遵循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实现重大突破。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按照邓小平理论的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要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世界范围看,科学技术进步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趋势,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现代化进程和综合国力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发展科技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本。因此,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在开发我国巨大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千百万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按照邓小平理论的要求,坚持政治体制改革,搞好民主法制建设。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沿着法治轨道前进,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开展,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按邓小平理论的要求,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深刻领会: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条件和文化环境,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五大报告又重申了这一精神,这就为我们在新时期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要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爱国主义是我们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海外侨胞、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澳门同胞的一面旗帜。要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发展科学、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文物等事业,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21世纪的中国,不仅将以它辉煌的物质文明成就,而且将以它灿烂的精神文明成就,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按照邓小平理论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我们的党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在民主革命时期,它是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是领导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在我们即将迈向新世纪之际,它是领导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核心力量。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党。我们一定要站在跨世纪的高度,把我们的党建设好。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十五大报告指出,它应当是一个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总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从历史和现实的总体情况看,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但在走向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受到了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它的肌体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侵蚀。不断克服党自身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清除存在于党内的腐败现象,不仅符合党心、民心,也是党作为跨世纪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以迎接21世纪的到来!

标签:;  ;  ;  ;  ;  ;  ;  ;  ;  ;  

聪明的理论,伟大的旗帜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