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竞争如此激励的时代,各大企业未来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纷纷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然而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掌握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应用也有所欠缺,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表现特别明显。由此,国企要想在未来中寻求高收益,低风险,做好、做大、做强,成熟的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对国企来说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考查、控制,以便能有效合理地组织和调整企业的经营类活动,实现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小目标,并达到预期的计划。同时企业也通过预算来监测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利于掌控开支,并实时预测企业的资金现流量与利润。现如今,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可以说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去了解并懂得全面控制思想,如果是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那么就更需要掌握这一多功能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合理化的建议。
1.合理规划预算,提升企业凝聚力
预算的合理规划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起到很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企业管理层面对未来能有更加合理的预期。此外在明确企业的成本预期、收益预期以及在人力资源分配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效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为企业的发展进言献策。企业的凝聚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一个凝聚力强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2.各部门协调好预算,提高各部门得效率
企业预算期间,企业各单位、各部门、企业员工之间要相互沟通、尊重、协调、理解,达成共识,一起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责,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一个企业里,沟通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在需要员工支持的时候得到员工的鼎力相助。对于管理者来说,有独特的眼光,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不仅提高领导力和工作效率,更能激励渴望获得成功的员工。因此了解你的员工并做出相应的管理行为将是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作效率高的团队,一个工作效率高的团队带来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
3.全程管控预算,提升企业价值
为了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必须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责任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公司的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1)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标准,各单位部门一律不允许再作出调整;
(2)做好自己本职本分的工作,不留死角;
(3)谁可控谁承担,责任到人,保证做到责任权力的有效统一;
(4)预算指标与保证措施紧密结合,确保预算指标得到落实。
4.预算评价业绩,激励员工更加努力
全面预算为员工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标准,有利于企业对员工实施科学的,可行的激励机制。预算的标准也无形中作为员工的一种职业规划,追求更高的收入,无形之中对员工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扩宽,操作人员的增加,岗位的复杂变化以及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新的形式已不再适应。只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优化配置资源,才能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以下就是关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不能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的定义,认识存在误区,导致计划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企业通常只关注预算编制而忽略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编制预算太过于依靠财务预算,没有实施全员参与,使得很多人都觉得全面预算是财务上的工作,应该是财务部门进行全权负责,使得大家对于全面预算的重视不够,也至于编制预算不能够客观真实地表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样就没有足够的实际意义,使得大家在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够积极,不利于全面预算的执行。
2、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偏离市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该问题主要是由于预算目标不够明确、预算依据不充分、预算不够灵活等引起的。有的企业管理层独裁,不仅没有实际的基础,制定出的方案与现实偏离,并且制定出的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计划进入下一层时引起不满,并且在正式执行时就会有所懈怠,导致计划不能按照想象中进行,这样结果也不能像想象中一样理想。
3、全面预算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
许多企业只关注全面预算的编制,而不关心在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全面预算就不能全面贯彻的落实。
4、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考核不够完善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出现偏差,偏差的存在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员工发出不满的评价,就会使员工的积极性降低,这样一来,全面预算管理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5、企业没有制定公司战略,就进行全面预算。
没有制定公司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较弱,公司也仅仅是关注短期的利益,而不在乎长期的战略布局,这样下去,可能会有公司未来的发展有所冲突,这样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3、如何实施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
1、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分析每个部门的经济是否都是可以增值的,并且协调好每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首先管理层进行预算,给每个部门进行分工,然后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分工结合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作出自己部门的预算,将预算递交管理层,管理层对每个部门的预算进行把握,如此反复,最终确定出合适的预算。
2、全面预算在实现过程控制
全面预算最终目的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预算编制的好坏,执行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检验。企业领导高管更要关注预算执行的过程管理,出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3、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
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就是要提高预算的执行能力以及执行效果。在执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实行责任制度,要让大家有谁承担谁负责的意识,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防止责任没人承担。除此之外,在真正实行过程中,真实情况的把握也非常重要,要通过员工反馈的信息,努力将现实的情况与预算一致。并且预算一经确定,不要再随意变更。
4、全面预算要求全员参与。
如果全面预算只由领导层决定,第一,由于领导层的人不会奋斗在一线,所以对于实际情况的了解也有所欠缺,如果单纯由领导层的人进行决定会使实际情况与预算有所偏差,第二,当预算只由一部分人参与制定,在真正实现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障碍,比如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执行起来就会有所困难。所以,全面预算要组织每一个员工都进行参与,并且制定出来的制度要奖罚分明。
5、创造企业环境使预算全面实施。
企业要创造有利于预算进行的环境,首先要具有清楚的法人代表,因为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其次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必须严谨、规范。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最关键的地方是避免基础的工作薄弱以及业务流程的混乱。最后,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有恒心坚持下去,全面预算是组织全员参加,领导者在其中要起带头作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企业要想做大,大企业要想做好,好企业要想做强,都在尝试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为了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迫在眉睫。但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间尚短,国企还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道路上摸索,借鉴和总结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进而更好的运用, 确保全面预算改革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国有企业中。综上,全面预算管理对国企来说,具有很深远的战略意义,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温兆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唐政.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王丽琴.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5(8).
论文作者:祝萍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预算论文; 企业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员工论文; 部门论文; 过程中论文; 国有企业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