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探讨_案例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标准论文,理念论文,案例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积极倡导案例教学,并提供了许多案例素材,三个必修模块中要求运用案例教学25处,七个选修模块中要求运用案例教学32处,为地理案例教学的进行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物质保证。地理案例教学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地理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研究,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探讨地理案例教学,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践有着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构建及策略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都是对原来教学模式的继承与批判、创新与摒弃。地理案例教学模式也不例外。这里的地理案例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吸收和借鉴其他教学模式的精华,突出地理学科广泛性、区域性、综合性和地理教学文图结合的特点,以案例教学的关联性、教学效果的求实性和教学功能的多样性为原则,以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简单对立,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学导结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形成良好的人才素质为目的来构建。

1.地理案例教学模式

我们构建的地理案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 地理案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供案例——分析案例——得出结论——知识拓展”。

提供案例 结合事实和实际,提供典型的地理案例。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可用文字和图像将要学习的概念、规律和成因等知识展示出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思考问题;学生进行自学思考,通过自学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尝试解答。

分析案例 对提供的案例从自然要素或社会要素进行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

归纳总结 归纳讨论结果,总结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检测评价;学生自己获得结论。

知识拓展 发挥案例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教师在学生运用知识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运用案例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策略

地理案例教学表明,个体的发展是一个主动摄取、积极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与个体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部随意塑造、被动接受的过程;还表明,教师在个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再起支配、控制甚至主宰的作用,而是在“以案例促发展”的教学观念下,尊重、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给予、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交往和对话的关系。因此,学生在该模式中的学习策略是:主动收集并分析有关地理信息和资料,用直观的方法对案例进行各种创设并努力验证;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并能认真思考;用逻辑的方法把联系和思考过程与商讨过程相结合,并使知识能够迁移。教师在该模式中的教学策略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案例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提出适当的地理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去发现地理规律,利用案例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运行

课程标准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的必要前提,也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出发点。为使地理教学更具体,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

1.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案例教学

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能的形成又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基础的、有用的地理知识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且通过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完成这一教学目标选择的案例,应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在学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可选择“泛亚铁路的建设”案例。

案例 泛亚铁路的建设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1:

表1 泛亚铁路三个方案的比较

方案经过主要城市铁路长度需建设铁

(km) 路(km)

东线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5520433

内-昆明

中线曼谷-万象-昆明

41801245

西线曼谷-仰光-昆明

43211017

教师呈现案例后,确定研究主题为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师生进入讨论。提出问题:“你认为选择哪个方案比较好?请说明理由。”讨论过程可采取各抒己见的方式,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于涉及初中的区域地理,有些学生不清楚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因此很自然地会主动去查找地图。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开始借助地图来说明问题。逐步开始有学生将各个城市在政区图上连结起来,还有的学生在对比政区地图中各城市在地形图中的位置。随着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们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将两图合并成一个图看起来更直观。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除地形因素外还要考虑哪些要素?”学生从地貌、投资的多少、运营里程长短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这一案例教学过程中,其实学生已在不自主地运用地图解决问题了,但并不是有意识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其上升到稳定的策略性知识层面,使学生认识到地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图文转化,地图中各要素是可以进行拆分和整合的,这样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会得到提高。深入讨论又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对交通线路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方法及思维过程。

2.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案例教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教学领域一次深层次的革命。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总体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强调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倡导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强调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了解和体验地理研究的过程、掌握初步的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应采取有研究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学习《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时可选择案例“牡丹江市大气环境问题调查”。

案例 牡丹江市大气环境问题调查

(1)学生已有知识

牡丹江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学生有切身体会;化学课中已学习有关酸的种类、制取方法、化学特性;已学习煤炭燃烧产物的知识及臭氧的性质;在前面学习大气保温原理时已学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2)活动内容

教师布置四个活动任务:一是测量牡丹江大气降水pH值;二是到环保局获取牡丹江大气监测的有关数据;三是走访几家大工厂调查其废气排放情况;四是搜集汽车尾气并进行简单的成分测定。学生分组调查研究,并做案例报告。

(3)课堂呈现,师生评价

以酸雨问题为例,学生呈现的案例报告有两个不同结果:一组测得牡丹江大气降水的PH值在5.5至6.0左右;另一组测得牡丹江大气降水PH值为9。两组分别对其测量方法作了说明:第一组用纯净的广口瓶收集雨水,用镊子夹取试纸及时进行测量;第二组是在降水结束后,取水坑中的水进行测量。教师组织学生评价两组学生的测量过程,学生对第二组测量数据产生质疑:“雨水降落到地面溶入其他物质而受到影响,所以是无意义的测量值,第一组的测量值可信。”第二组的同学作了反思。教师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主题:“请同学们判断这种大气降水呈酸性还是碱性?”学生回答:“酸性”。教师继续问:“那我们牡丹江的降雨就是酸雨吗?”有的学生对答:“对”。教师启发学生结合教材来分析。学生看完教材后表示:“不一定。呈酸性不一定就是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明确了酸雨概念后, 教师引导同学运用化学课上掌握的有关酸的知识继续分析酸雨的危害,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防治。

这一案例教学,学生是通过实地测量进行的,学生体会到地理研究的过程,掌握了地理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初步学会通过测量获取地理信息,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讨论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思维路径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突出了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案例教学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任何一种案例教学都含有这一教育功能。

案例 镍矿区居民的选择

北美的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山顶上,这座山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镍矿。小镇约1/3的居民从事矿石的提取和加工行业,1/3的居民从事新兴起的林业生产,剩下的人口则从事向本地区居民提供服务、农产品和其他商品的行业。镍矿石的熔炼产生并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但即使有毒物质的排放降低70%,人们仍会担忧其对健康的威胁。而且,如镍的生产扩大50%,它将彻底破坏林业生产,这样就为了开发一种不可再生的且会产生污染的资源,而牺牲了一种可更新的、不破坏环境的资源。如果关闭镍工厂,这里将不会再有随风传播的有毒物质,居民的健康状况也将得到保障,大多数的转业工人将在林业生产中找到工作,但这个地方的繁荣程度将不及存在镍工业时的一半。

这是一个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决策的案例,它始终贯穿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这种矛盾斗争创设两难境地以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制约案例教学的运用和质量。

1.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案例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1)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案例

目前,高中地理教师所使用的案例主要来自教材,教师自己编写的较少,学生提供的更少。案例教学花费的时间较多,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我国高中班额普遍较大,地理教师人员缺乏,教师的工作强度偏大,以牡丹江市为例,多数地理教师的周授课时数在16至18节,并且常常是跨学年授课。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搜集、整理案例。教材中提供了一部分案例,但是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案例教学的广泛应用。

(2)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还应有很强的组织才能及问题处理能力。因为,这种教学以讨论为主,使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如组织不当,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配合,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案例教学成功地前提,师生在课前必须对某些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和充分准备。

2.解决问题的对策

上述问题,我们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

(1)加快地理案例库的建设

为了解决教学中缺乏高质量的、足够的教学案例这一问题,可采取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理论水平高的高校教师及教育科研机构教研员三位一体的专家队伍,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搜集和编写案例,开展教学案例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2)精选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必须严格筛选案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其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便短时间完成对案例的阅读分析,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讨论。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多样性、全面性,内容的多样性、全面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全面发展及个性品质的形成。

(3)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案例教学并不等于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的好处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高中地理所有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是不可能的,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和讲授法及其他教学法有机整合起来,优势互补。

(4)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

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准备可以与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和电子阅览课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将其与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利于学生将各课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既节省时间,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虽然对地理案例教学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逐渐发展成熟,作用也将日益显著。

标签:;  ;  ;  ;  ;  ;  ;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探讨_案例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