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瓜州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73610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胃溃疡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60例为一组,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中医组则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采取的方法是胃镜检查的手段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西医组相比较,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胃溃疡;西医治疗;中医辨证分型;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特别是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在内的消化道溃疡性疾病,由于其病位较深、病情复杂、病势较重而直接危害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因而备受医学界的重视,成为医师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重要疾病之一。中医学上胃溃疡可归属为“胃脘痛”、“肝胃不和”、“吞酸”、“心痛”等范畴,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以反复发作的,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嗳气、反酸及神经功能症候群等症状,人群中发病率极高,病程较长,症状容易反复。全球约1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某一时期都患过此病,该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春秋换季季节。由于其具体的病变位置、致病原因伴随不同的临床症状,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治疗难度。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可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给予消化性胃溃疡患者西医治疗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进行对比研究,取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符合胃溃疡的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各60例。西医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为(45.5)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为(4.75)年;中医组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为(45.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为(5.5)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脘部疼痛、泛酸、灼热、嗳气等症状,排除胃溃疡之外的其他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西医组患者西药进行治疗,主要为口服西咪替丁0.2g/次,丽珠得乐1次/包,阿莫西林1g/次,所有药物均服用3次/d,2周为1个疗程。给予中医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120例患者分属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以及肝气犯胃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脾胃气虚证主症:胃脘隐痛、空腹痛甚、精神疲劳乏力;治疗方法:采用黄芪建中汤加香砂六君子汤进行加减以益气养胃,温中健脾。(2)脾胃阴虚证主症:似饥不欲食、大便干结、口干舌燥等;治疗方法: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以养阴益胃。(3)肝气犯胃证主症:胃脘胀痛、嗳气、精神疲劳乏力、大便或干或稀、食欲不振、口干口苦且脉小弦;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疏肝健胃汤以益气养血,强肝健脾。6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1个疗程后进行胃镜检查并判定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判定:(1)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完全愈合。(2)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溃疡部位有一定愈合,身体各指标恢复正常。(3)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溃疡部位愈合一半。(4)无效:患者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西医组治愈28例(46.6%),显效15例(25%),有效10例(16.6%),无效7例(11.6%),总有效率为88.3%。中医组治愈35例(58.3%),显效18例(30%),有效5例(8.3%),无效2例(3.3%),总有效率达到了96.6%,两组结果比较,中医组明显高于西医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性胃溃疡在西医领域多认为其发病诱因主要为胃酸分泌过多、胃肠功能障碍、精神压力过大、幽门螺栓菌感染以及胃黏膜受损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西医治疗多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针对HP阳性者)、抑酸(胃酸分泌过高者)、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剂、解痉剂等药物的综合运用。从临床治疗的效果来看,很多患者通过上述措施的治疗,尽管患者HP转阴,呕酸及烧心的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恢复如常,但很多患者仍存在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甚者脘腹顿痛等症状。而中医则认为消化性胃溃疡属于胃脘痛、嘈杂、肝胃气痛及心胃气痛等范畴,除了饮食及生活外,患者的情绪波动及劳动对患者也有直接的影响。其主要病理是“滞”、“虚”等,因此治疗主要以通滞补虚为主。
在中医辩证疗法中的主要方式如下:①益气健脾。因为此病为脾胃受损所致,所以需要采取健脾养胃的药物进行相应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增强胃部抵抗力来促进治疗的效果。②养阴益胃。胃部病变的患者病程比较长,患者胃部会出现隐痛感,阴虚津少,则口燥咽干,阴虚液耗,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是阴虚液耗的征象,所以需要对胃部进行综合保护。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采取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患者通过饮食疗法能够有效保护,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保养身体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具有显著优越性。
综上所述,给予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溃疡愈合,消除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志波.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4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2(02):79-80.
[2]霍振壮.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01(03):6-7.
[3]兰付胜,崔召红.中医辨证治疗64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5):421-422.
[4]胥波.益气清热护膜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36-37.
[5]石绍顺.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及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27-28.
论文作者:廖,怡,李,斌,潘亮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患者论文; 胃溃疡论文; 中医论文; 西医论文; 病程论文; 疗效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