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三维论要论文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三维论要

许双双,周显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44)

摘 要: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发展事业的重大战略调整,具有深厚的时代意蕴。从历史之维看,改革开放40年经历了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向;从理论之维看,高质量发展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以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为内在要求,以适应主要矛盾新变化为根本要求,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核心要义,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以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为外部保障;从实践之维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从锤炼党性、聚焦经济、筑牢底线、人民至上、共生共荣等方面着力,全面提升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执政本领。

关键词: 新时代;治国理政;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30的重大论断。2018年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元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参会代表们的热议话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关键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主题。

一、历史之维: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向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实践,从大踏步“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我国各项事业经历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过程。从规模上“量”的增长到成效上“质”的提升,从“突飞猛进”到“稳中求进”,从“有没有”的评判标准到“好不好”的衡量指标,从依赖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简单粗放式生产方式到依靠创新驱动集约型生态化生产方式,改革发展由内而外产生更高层次的时代新诉求。

(一)高速度增长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鲜明的特征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群众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高速度发展让中国经济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奇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3]。与美国GDP从一万亿美元到十万亿美元的跨越用时31年相比,中国仅用了16年,几近于美国的一半时间[4]。就总体上而言,高速度增长可谓改革开放40年来最鲜明的特征。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到科教文化等各个领域,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开辟经济开发区,从解决温饱、建设小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三步走”战略,中国共产党不断落实阶梯式、阶段性战略目标,实现了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证明”,不过还要“证明得更多更好更有力”。

前面那个人一瘸一拐,登上对面的河岸,头也不回,只顾向前走去,河里的人眼睁睁地瞧着。他的嘴唇有点发抖,因此,他嘴上那丛乱棕似的胡子也在明显地抖动。他甚至不知不觉地伸出舌头来舐舐嘴唇。

经过改革开放的高速增长,我国已基本达成“做大经济规模”的目标。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基点来看,我国长期走的是一种经济高速增长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道路,“速度数量型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副产品”,衍生出很多低质量发展的后果:经济增量虽大幅攀升,但实际经济效益却不高,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随着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渐趋弱化,能源资源消耗刚性增长,环境成本不断飙升,风险因素累积叠生,我国原本占有的一系列后发优势在逐渐减弱,加之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发展的现实状况与人民持续增长的多元需求间的裂口“倒逼”新时代发展重心的转移。

对于幼女的保护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的,是保护其长远发展的身心健康权利,使幼女不在卖淫嫖娼的泥淖中无法自拔,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知道性权利对自己的重要性,而不是去习惯用卖淫来获取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这也是世界上主要保护妇女儿童的国际公约所倡导的。

(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调整

碳氧单键(C-O)的吸收峰在1300-1100cm-1,波罗的海琥珀的吸收峰为1260cm-1和1164cm-1双吸收峰,并且1164cm-1吸收峰强于1260cm-1,1164cm-1为波罗的海的特有吸收峰,可以作为波罗的海琥珀产地鉴定的重要依据。而多米尼加琥珀在此区域内存在多个吸收峰并在1240cm-1附近吸收最高,峰形独立清晰;墨西哥琥珀吸收强度较弱,峰位相对于多米尼加琥珀吸收峰较平缓;而缅甸琥珀在此区域内也是呈现“山”字吸收峰[8],在1150cm-1附近处吸收峰为缅甸琥珀特征吸收峰。多米尼加和墨西哥琥珀缺失1164cm-1吸收峰。这是产生天然树脂的不同树种决定的。

在经济增速换挡调频的当口,“质量”代替“速度”转为发展的枢纽式、关键性变量,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成为了亟待回应的时代命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成效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现实进度。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8],是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制度优越性的发展,包括了社会发展范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作为进入新时代催生出的新命题,高质量发展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发展原则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造福人民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贯穿社会发展全局的价值主线,反映了党坚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的发展,衡量标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9]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起点,从群众的关注焦点和生活难点中找准发展的切入点,为实现人民“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10]70等一系列新诉求而付诸不懈努力,形成更具“包容性”的共享发展。

2.发展形态上,兼顾数量与质量。发展需要保持稳健适当的速度,但不可仅追求速度增长,更重要的是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推动“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兼顾发展的“量”与“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理念。促进知识、技术、信息、人才、数据等高端要素蓬勃发展,推动实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优化管理和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集约型高质增长。填平低效率洼地,补齐技术创新“短板”,使发展速率有效运行在“稳”与“进”的合理区间,保证质量的品质与强度,避免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形成更具“高效性”的健康发展。

课题选题从何而来?日常工作就是课题,一个班集体的成长就是课题,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题,一个班级事件就是一个课题。人或事,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按规范化的课程研究思路去做系统研究。课题既可以申报,也可以不申报。

另一方面,抓“关键少数”,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是否具备驾驭复杂多变形势的能力、能否准确认识并运用发展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和实效。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处于重要工作岗位,在领导改革发展事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习近平曾反复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出“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统一”[20],锤炼本领过硬的“头雁群体”,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领导力量。所以,党员干部必须主动优化知识和专业结构,树立公仆意识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管理能力和责任担当,以“久久为功”的恒心当好高质量发展的组织者和“领跑者”,不断提升工作的时效度。

对药学服务实施前后药物使用情况观察,包括用药准确性、用药依从性、处方不合理以及药物质量问题等。同时,利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实施前后患者满意情况调查,问卷满意评价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与一般,满意率计算取其中满意与非常满意例数。

讲文言文要做到“文言并重”。所谓的“文”,就是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言”是“文”的基础,“文”是“言”的提升,可见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文言并重”。然而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自身的文言功底不深,对最基本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重点句式的掌握不到位,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发展基调上,坚持稳中求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长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是均衡增长,“进”的重点指向以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转变[12]。不仅要以敢想敢干、动真碰硬的改革勇气锐意进取,也要注意把握规律、遵循改革规范,保持经济工作的合理张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与柔韧度。转换发展理念与思路,调控发展节奏与力度,加强政策协同,把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发展供需动态平衡,推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升级的“三大转变”,形成更具“稳定性”的创新发展。

二、理论之维: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议题

斑试器,北京百亿怡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孵化箱(Grumbach BSS420),上海柏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以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为内在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必须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经过高速增长阶段工具理性的强劲牵引,从“铺摊子”到“上台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需求”与“生产”之间,而集中在“需求”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换言之,即发展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匹配度不足。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发展问题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集中表现,聚焦发展的“质量”之维旨在准确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张弛有度的转化下,将绝对主义方法论与相对主义方法论相结合,面对“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以“融合发展”妥善处理多主体、多层次的矛盾。毛泽东曾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7]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契合了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根本要求,既反映了党对社会发展客观必然性的认知理性,又反映了作为“阶级意识”的代表,党对社会发展“合目的性”的价值理性。

(二)以适应主要矛盾新变化为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强调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内在契合。从近代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顽强革命,走向为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继续砥砺前行,党在领导各项发展事业中不断朝着伟大复兴梦想前进。正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5],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价值基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探索建设更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所向。在对发展规律的一系列探索实践过程中,“筑梦”“逐梦”“圆梦”成为贯穿其中的信念火炬。正如习近平所说:“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16],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彰显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所以,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呼唤全党的“为民初心”和广大民众的“奋斗愿景”,领导和建设高质量发展事业。

(三)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核心要义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离不开科学理念的引领。世界银行数据库显示,2017年我国以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1676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略高于世界基本水平,但与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存在显著差异[18]。产量居于世界前列的多数产品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许多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仍受制于人。我国科技创新乏力的“阿喀琉斯之踵”,已经在中兴事件和中美贸易摩擦中充分显露。面对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红利逐渐消退而引发的伴生性问题,在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规律基础上,针对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提炼出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涵义和时代要求,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和重要手段。

具体来看,创新成为第一动力,集中化解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协调成为发展的关键,注重缓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强调处理好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着力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时与势”总体有利,而“艰和险”在增多。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发展规律,正视并攻克发展难题、激发并延续发展动力、巩固并厚植发展优势,走出“跟随追赶”的转型升级窘迫处境,进一步推进实现“更加全面、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为价值旨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原则。从本质上讲,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度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45,并将人民美好生活基本目标进一步概括为“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1]23。随着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人民的消费结构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物质型向精神型、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尤其是个性化、绿色化、智能化消费渐趋加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质量、更广领域、更加全面的现实诉求。“阶梯状”的生活需求上升趋势,决定了进行质量变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人民群众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新特点、新要求,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工作的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生活,是当前乃至未来都需要突破的重大命题。

从根源上来说,新时代的评判标准是生产力状况的发展。恩格斯曾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5]385正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出现了阶段性质变,整体摆脱了落后状态,进入新的发展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进入新时代,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之前较为落后的生产力,出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态势从2016年6.7%的增长速度触底后出现“拐点”,形成“L”型走势并趋向稳定[6]。学者茹少峰等通过生产率测算研究潜在增长率变化,作出“2016—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6.32%,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速还将持续放缓”[7]的预测。

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3],经济理论创新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历史实践的要求。历史大逻辑下,我国已经步入“发展起来”的时期,在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的关键阶段,“美籍华裔学者熊玠强调说,如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带来的新问题?这一‘邓公之问’的答卷, 如今交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里”[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从时代之需中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成果,而高质量发展正是整套理论体系的核心议题,也正是对“邓公之问”的时代应答,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理路。

(五)以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为外部保障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发展。邓小平曾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19],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可谓是应对日益激烈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加之“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多元思潮激荡,国际经贸摩擦频起,严重挑战全球供应链,极端化发展理念支配下部分国家的种种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荒谬行径,使世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在此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以良好的发展韧性和充足的回旋余地为世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宝贵契机,正逐步成为衔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环流的重要枢纽。

2018年4月8日,习近平在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说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9]发展目标世界维度的拓延彰显了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崇高责任担当,也充分彰显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性继承。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5]199而为了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5]202。以中国发展维护世界共同利益,为人类共同发展和繁荣提出中国方案,便是为逐步实现更大范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先决条件。概而言之,中国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追求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共商共建共享的道路,是为世界谋大同的康庄大道,要在不断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中国道路走实走好走深。

三、实践之维:全面提升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执政本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实践路径看,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提升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执政本领,做到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一)锤炼党性,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力量

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执政本领。办好中国发展事业,关键在党。面临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频生的形势,习近平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1]68他一再告诫全党高度警醒并严肃对待党执政的“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的就是加强学习实践,全面开展自我革命,找准短板弱项,着力提高全党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驾驭“互联网+”“智能化+”等现代化新技术,克服“本领恐慌”“本领不足”“本领落后”等问题,灵活运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时代、顺应新局势、落实新部署,同时要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在强化党建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和推进执政党主体建设“伟大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把关键锁钥。这就要求: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两个伟大革命”的主体精神,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领导党和国家管理和发展工作的行家里手,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觉悟,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再扛“探路者”的使命担当。

3.发展目标上,统筹理想与现实。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党对奋斗目标所作的“分阶段化”处理,贯通过程的共建和目标的共享,以即时性原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为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而整装蓄力。因此,必须遵循经济、自然以及社会规律,科学设定发展目标,有效契合工具理性与人类价值,统筹现实需要与未来谋划。既坚持追求远大理想,着眼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又把握当下,立足发展实际。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又要兼顾精神层面的构建,关注“人的现代化”[11]建设,形成更具“合规律性”的可持续发展。

(二)聚焦经济,打好高质量发展三大变革“阵地战”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以经济建设为主阵地。推动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阶段亟须在全社会范围加快推进“三大变革”。

以往研究在进行医院经济运行分析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使用的方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建议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进一步结合多变量因素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其次,评价对象较少涉及中医医院等专科医院,缺乏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的比较。因此,未来可针对中医等专科医院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并和其他类型的医院进行比较,此外,由于医院各科室间差异较大,故亦可进行医院各科室间的经济运行分析;最后,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上,较少使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来筛选指标,某些指标间可能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在根据经验的基础上,未来可考虑搭配其他的统计学方法筛选评价指标,此外,亦可发展适用于各类型医院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深化质量变革,促进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耦合。结构性问题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在我国集中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产能过剩的问题,供给与需求的耦合度不足成为质量变革亟待突破的难点。针对人民持续升级的多元化诉求,向不环保、不达标、不健康的产品“亮黄牌”,创造更多品质高、附加值高、性价比高的生态化产品,看齐国际先进质量标准,改善社会总体服务质量,开发“定制生产”、体验性服务,全面提升供给端发展质量的“合意性”。

未来研究方向有二:(1)探讨中央或省级层面的制度对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扩散和创新的影响,展开跨层次或中介作用分析,探索人才政策的垂直扩散和创新机制。(2)探讨人才政策扩散和创新各种渠道之间的交互作用,深化对人才政策横向扩散和创新机制的认识。〔本文受到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号:2015ZSTD010)的资助〕

第二,强化效率变革,推动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既定要素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有效借力外资,释放民间投资活力,破除歧视性限制,保证多种生产要素流动通畅,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下活经济稳中向好、提质增效的“一盘棋”。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优化成果分配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警惕“诺斯悖论”“塔西佗陷阱”,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的落地,以税收、法律法规等政策性调节市场化弊端,缩减贫富差距,建立多种利益分享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三,引领动力变革,激活科技和人才的双重潜力。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传统动能的支撑力量严重不足,高质量发展亟待培植新动能,要以创新引领动力变革。一方面,培育创新人才。尊重人才,释放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的人力资本潜能,造就各类“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为经济内涵式发展提供内生性动力。另一方面,提升核心科技竞争力。扩大科研领域的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前瞻性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式新兴产业。克服产业科技领域“木桶效应”,加快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我国产业稳步向中高端价值链攀升。

(三)筑牢底线,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性、本质性要求”[2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战,也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打赢的歼灭战。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与反思中,抓住攻坚机遇,走好关键一程,实现“好金融、好民生、好环境”在高质量发展调控维度上的一致性。

首先,精准研判化解重大风险。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从坏处考虑、向好处发展,及时识别、预警和处置发展中的重大风险,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既要防范国内潜在风险,也要考虑国际各方面的变化趋势。特别是要主动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22]。针对金融风险的强隐蔽性、高突发性、深危害性,做好金融产业发展的“管堵”与“疏通”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为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筑牢屏障。

其次,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十九大以后,攻克深度贫困,正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2018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重申“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因此,必须精准对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强监督考核,防范因公共力量的贫困治理能力不完善而导致的“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结构化裂变”[23],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再次,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强调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24]。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在于“打出”污染防治的“重拳”,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摒弃单纯以GDP数字量化指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实施气水土污染精密化防治、严密化管理、严肃化问责,发挥“五个一批”的震慑效用,在层层把关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四)人民至上,努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民兼具高质量发展创造者和享受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力军地位。推行高质量发展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党必须贯彻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自觉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全体人民主动承担起鼎力支持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在高效宽松的政策环境中激发人民主动参与发展事业的内生活力,实现“1+1 >2”的发展成效。另一方面,要以群众“三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检验标准。“为什么人的问题”,既是检验政党性质的根本依据,又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归宿。检验发展质量关键要看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群众到底“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高质量发展成效的评判标准。所以,谋划和推进发展事业,必须将人民的现实诉求融入顶层制度设计和具体政策中,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切实让党和国家各项改革举措和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打造社会公平正义的“帕累托最优”,使全社会的福利得到普遍性提高,让百姓真切体会到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共荣共生,让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当前,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全球治理体系问题逐步显现,新一轮工业革命初见端倪。在新的历史航程中,习近平基于对全球化发展态势的科学观瞻,深刻指出“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10]260。“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在共荣共生理念指导下生成的友好合作倡议,立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兼顾世界各国的合理关切。

一方面,做大全球利益“蛋糕”,成就特色共赢路。统筹国内实际与国际大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打造好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交流平台,扩大“朋友圈”、织密“伙伴网”。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合作体系,以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模式创收更大规模的共同利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同频共振,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果实。另一方面,为世界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给世界经济增创红利、开拓空间、提供动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理念,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落后思维,打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人为阻隔。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对话”代替“对抗”,为有效应对传统安全及非传统安全威胁贡献中国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指导下,借助多元平台开展更深层次的开放交流,在互鉴互通中丰富发展世界文明成果。

总之,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对于党和国家来说,贴合人民利益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所有庄严承诺的根基;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符合发展规律的奋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全面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执政本领,坚守初心,带领亿万民众干事创业,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必能成就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

[3]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一九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19-03-17.

[4] 冯蕾,刘坤.没有谁能阻止中国创新的脚步[N].光明日报,2018-09-0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熊若愚.高质量发展:通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N].学习时报,2018-03-16.

[7] 茹少峰,魏博阳.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增长率变化的生产率解释及其短期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7-25.

[8]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2)∶13-17.

[9] 杨晔.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18-04-09.

[10]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 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3)∶66-74.

[12] 刘伟.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8(9)∶16-25.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14] 韩庆祥.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科学理论[N].浙江日报,2017-10-23.

[1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4.

[1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2.

[18] 世界银行数据库[DB/OL].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Y.GNP.PCAP.PP.CD.

[1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2.

[20]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01-12(01).

[21] 王一鸣.大力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2018(3)∶32-34.

[22] 人民日报评论员.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二论做好当前金融工作[N].人民日报,2017-07-17.

[23] 李传兵.精准扶贫生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N].光明日报,2018-08-10(06).

[24] 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zfs.mee.gov.cn/gz/bmhb/gwygf/201807/t20180705_446146.shtml.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2019)07-0069-07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初心’论研究”(16ZD002);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唯物史观基础研究”(SJKY19_098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许双双(1995-),女,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周显信(1965-),男,江苏徐州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宇 辉】

标签:;  ;  ;  ;  ;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三维论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