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爱国者 杰出的文化战士——纪念邹韬奋同志百年诞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诞辰论文,爱国者论文,杰出论文,战士论文,同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同志百年诞辰,正逢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缅怀他不屈不挠、数十年如一日,为抗日救国而努力奋斗的历程,可说是一路风云一路歌。
韬奋同志是我辈非常尊重的师长,他是生活书店的领导人,我有幸在他的身边学习和工作了6年光景,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韬奋同志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周恩来同志说:“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始于1926年接编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生活》周刊。这个刊物的内容,原来着重讨论个人修养问题,进行一些职业指导。韬奋接编后,扩大内容,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通俗易懂,精辟动人,成为综合性的青年大众读物。韬奋主张振兴实业,清明政治;对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压迫和侵略,表示极大的愤怒,对国民党祸国殃民,贪脏枉法,媚外求荣则深恶痛绝。但对阶级斗争还有误解,在政治思想上倾向于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九一八事变,使韬奋受到强烈刺激,他在胡愈之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抗日救亡道路,靠近了党。这时《生活》周刊的内容改为以时事政治和社会问题评述为主,不断揭露日寇暴行,歌颂军民抗战,呼吁停止内战团结御侮,反对苟且偷安消极抗战和妥协投降,办得有声有色,发行量达到15万份以上。韬奋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言论,在青年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韬奋不但在言论上宣传抗日,而且在行动上支援抗日。如为黑龙江马占山将军和义勇军抗日发起募捐,为19路军在上海抗日设立伤兵医院等等。
1932年7月,在韬奋和胡愈之等共同策划下,成立了生活书店。开门办店,团结进步作家携手合作,出版了许多种进步书刊。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的重要的进步文化阵地。
生活书店出版的期刊,抗战前除《生活》周刊外,还有《文学》、《世界知识》、《太白》、《译文》、《生活教育》、《妇女生活》、《光明》、《中华公论》等。这些刊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联系着各方面的进步作家。其中的《生活》周刊,政治敏感性很强,被反动派查禁,此后出一个,禁一个,相继出版有《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星期刊》、《国民》周刊等。这些刊物的主题是抗日救国,同国民党的“安内攘外”和“敦睦邦交”的反动政策水火不相容。
生活书店出版的图书,洋溢着时代精神。如《时事问题丛刊》、《黑白丛书》、《青年自学丛书》、《世界知识丛书》、《妇女生活丛书》,还有《创作文库》、马列主义著作等,有益于开发民智,给新启蒙运动带来活力。
韬奋一面主持出版工作,一面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这两方面是互相关联的。1933年1月,韬奋和胡愈之一起,参加了由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执行委员。同盟对国民党特务组织大搞封建法西斯、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压制言论出版自由等种种罪恶活动,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6月间,和地下党有联系的同盟会秘书长杨杏佛被特务暗杀,鲁迅、韬奋等人也包括在暗杀的黑名单里,韬奋是无法躲避的。在同志们的赞助下,暂时出国考察,于7月间成行。他先后访问英、法、德、意、比利时、瑞士、美国和苏联等国家,历时两年,于1935年7月回国。在考察期间,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刻苦研究各国情况,在政治思想上引起飞跃,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韬奋回国之日,正是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他投身于这一洪流中,重整《生活》、《新生》周刊旗鼓,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在创刊词中,表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刊物发行量突破20万份。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相继成立,韬奋均被推选为执行委员。一二九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兴起,救国会发表宣言声援,提出“停止一切内战”、“武装全国民众”、“释放一切政治犯共赴国难”等正义要求,韬奋把原文披露在《大众生活》上。国民党查禁《大众生活》,并对韬奋威逼利诱,纠缠不已。韬奋只好出走香港,办起《生活日报》。
《生活日报》于1936年6月7日创刊,在胡愈之、金仲华等人的协同下,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进民族解放运动。刘少奇曾用莫文华的笔名,参与讨论它的实践问题,开展两条路线斗争,既严厉斥责妥协投降主义,又抨击狭窄的宗派主义、关门主义倾向。
为响应中共中央“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韬奋和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四人联合署名发表宣言——即“团结御侮的几个条件和最低要求”,在《生活日报》上发表(国内印成小册子分发)。这一宣言,得到毛泽东的首肯。
在香港办报有一个克服不了的困难,向内地运输不便,又受国民党当局检扣,不能及时送到读者手中。因此《生活日报》出版55天,不得不自动停刊。又出了几期《生活日报周刊》后,韬奋回上海,改出《生活星期刊》,出至17期又被查禁。
10月中旬,鲁迅先生逝世。地下党冯雪峰、潘汉年、胡愈之等发动,由救国会出面举行隆重的送葬仪式。送葬队伍近万人浩浩荡荡在马路上列成长队,唱着“啊,导师,啊,同志,你活在我们心中……”的悲壮挽歌前进,并高呼“鲁迅先生精神不死”、“打倒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这样,送葬仪式成为声势浩大的政治示威游行,影响及于国内外。反动派恼羞成怒。之后不久,把救国会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史良、沙千里等七领袖逮捕,关押在苏州高等法院看守所。世称“七君子”。毛泽东同志指出“救国有罪,冤狱遍于国中,卖国有赏,汉奸弹冠相庆”。如此倒行逆施为亲者痛,仇者快,引起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导致12月12日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抗日,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人民期待已久的全民族抗战来到了。“七七”事变后,“七君子”获释。
抗战初期政治环境比较宽容,韬奋出狱后,立即创办了《抗战》三日刊(迁汉后,与《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五日刊、周刊),宣传党的全面抗战、长期抗战思想,以振奋民心,激励士气,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发表《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宣言》和一些负责同志写的文章,报道八路军敌后抗战事迹;还发表了八路军南京办事处关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来信和陕北公学的招生简章,向青年们启示前进的方向。
生活书店同时还做出到内地去的工作部署,随即派出干部分赴大后方各大中城市开设分支店,工作进展顺利,在两年内因陋就简地建立起56处分支店,书刊发行网覆盖整个大后方。总店内迁汉口,邹韬奋、徐伯昕等书店领导人先后到达,成立编委会,大力推进出版工作。抗战的头两年是生活书店的鼎盛时期。此后,随政治形势的变化,便受尽种种折磨了。
粤、汉撤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人诱和,汪精卫投敌,国民党内弥漫妥协投降的气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引下,韬奋站在人民立场,《全民抗战》的言论,突出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反对妥协投降反共内战的阴谋,要求实现民主政治以保障团结抗战,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呼声。而顽固派把韬奋和生活书店视为眼中钉,采取多种残酷和卑鄙的手段,不断进行破坏和压迫。从1939年到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生活书店的56处分支店,除了几处因战事关系自动撤销者外,被摧残殆尽,仅留重庆分店一处,为的是陪都观瞻所系,当局不得不装点门面而已。
周恩来同志在重庆,对生活书店十分关切,指导改变斗争策略,采取化整为零,隐蔽作战的办法,免遭更加严重的损失,保持实力作持久战。在国统区的机构,分做一、二、三线,发展合作,同时抽调干部到敌后抗日根据地设店求发展。
韬奋对反动派的迫害,忍无可忍,皖南事变后,辞去参政员职务,秘密出走香港。在香港恢复《大众生活》周刊,又在《华商报》上发表题为《抗战以来》的长篇连载文章,揭露顽固派抗战以来的种种倒行逆施,还它一个法西斯本来面目。
韬奋还同茅盾、金仲华等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谴责逆流。
韬奋在香港只呆了8个月,太平洋战争后回到内地,被顽固派通缉,在东江游击区隐避,后来转到苏北根据地。不幸因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生活中,他的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病变为脑癌,组织护送到上海就医不治,于1944年7月24日逝世。享年50岁。临终前请党审查追认为共产党员,嘱咐书店同人要把生活书店办下去。
韬奋要求入党已不是第一次。自韬奋在汉口会晤周恩来以来,两人接触频繁,曾向周恩来提过此事。周恩来对邹韬奋很器重,诚恳地对韬奋说,你早已是我们的同志了。“你现在以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民党作斗争,比以一个共产党员身份所起的作用不一样,这是党需要你这样做的”。当夏衍同志主编中国救亡协会的《救亡日报》向周恩来请示指导方针时,周恩来又说,你学韬奋,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国民党不肯讲的、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话,这就是方针。可见韬奋起了共产党员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
中共中央根据韬奋的遗愿,追认韬奋为中国共产党员,并引以为党的光荣。对韬奋的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在致家属的唁电中说:
“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斗争不息,虽坐监流亡,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韬奋同志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载入史册。丰碑在人心,人民永远纪念他。
1995年9月写于北京
标签:邹韬奋论文; 抗日战争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生活日报论文; 生活论文; 历史论文; 周恩来论文; 国民党论文; 太平洋战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