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辩论式作文教学
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广西高考作文平均分仅有四十一到四十三分,总分六十分的作文,这个数据着实让人触目惊心,成绩之差丢分之多,令人痛心疾首。当然,危机也意味着机遇,若能找到正确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将高考作文平均分提高到五十分左右,普通高中四十八左右,重点高中五十二左右也并不是没有可能。要想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们要思考,要论证,要实验,要不断反思总结,不断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
首先,我们分析目前低分的原因。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评分的基础层面里,在内容上,一等作文有五大达标准则: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以及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挚。其中,符合题意这一点,是一篇好作文的纲领,是统帅,是基础,甚至是胆气!而我们的考生们,往往在对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就已经注定了低分的结局——分析材料没把握甚至没头绪,提炼不出给定材料的中心内涵,导致有的考生还没开始行文就已经方寸大乱,行文时焦虑不安文思枯竭,个别极端的考生,干脆直接弃笔投降。
近两年来广西高考的两篇作文题中,材料涉及的广度,要求的深度都不低。2017年“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18年“改革开放三部曲”的标语,17年的评价高考(复杂的历史性,普遍的社会参与度,公开的信息和深远的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影响力)看似贴近生活但是内容深广,学生做题时立意难于创新,写作极易受到干扰,品味几种人生,看似平淡,但对青年尤其是长久局促校园的考生而言,议论起来却很难切实而丰满。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文辞华彩和结构精巧,因而,不免轻视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的培养训练,特别是分析思辨以下内容:社会代表性事件,人生哲言和社会性、概括性极强的标语类语句,也就是高考题目材料的主要素材类型。那么,应该如何设计辩论式作文课堂呢?
首先,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师的准备工作和学生的准备工作。能胜任辩论式作文教学方式的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哲学思辩、逻辑推理的能力,预先熟悉辩论的活动特点,完美组织教学。
然后是辩题的设立。一般而言,每次完整教学过程都针对三个维度的题材进行辩论——身边(校内的所在地区的)有争议性的事件,社会热点话题观点和事件,社会性历史性话题。
接着是辩论具体形式。因为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所以展示双方论点和论据以及逻辑的条理性是重点,教师的适当引导也应该侧重于引发学生思路的梳理,在辩论的结果上胜负的判决可以有,但是需要弱化。
最后是总结和整理。每组都应有书记员,记录整理本方有代表性的观点,论据,以及有特点的语句。课后选一题材作为题目进行作文训练,学生习作批改后择优示范,选择优秀作文注重偏向综合逻辑性强的习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能力也非朝夕之功。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坚持学习,勇于探索和创新,勤于练习,唯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效果,学生的考场作文才能那大满意的分数。那么问题来了,辩论式作文教学在课堂上要怎么具体实施呢?以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为例:两课时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描述一次完整的辩论式作文课堂全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课前准备
六十名学生,分成ABCDEF六组,确立每组发言人,资料甄选人各一名,书记员两名(如无特殊情况,每组每节课轮换四个主角),其他组员负责在本方陈述准备阶段提供观点和论据(递纸条给甄选人),以及本方辩论准备阶段提供观点和论据(可低声讨论,但依旧要递纸条给甄选人),每个辩题由两组学生分任正反方,由易到难依次进行三轮辩论(每节课都轮换,正反方和辩题类型)。
二、辩题确定
第一轮:禁止外卖进校园是对是错?
第二轮:演艺明星高收入是否应该严厉打击?
第三轮:高考外语可选语种是否对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不公平?
三、课堂步骤
1.第一轮第一步,双方陈述观点论据。(五分钟准备,两分钟内陈述完毕)书记员记录双方陈述概要。
2.第一轮第二步,双方辩述。(五分钟准备,两分钟内陈述完毕)书记员记录概要。
(学生具体陈述及辩述恕不赘述。)
3.教师总结
(1)正方陈述部分
复述并概括:正方支持学校禁止外卖进校园,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加强纪律和生活管理,减少外界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二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和校园清洁卫生。
点评:观点和论据联系紧密充分。
(2)反方陈述部分
复述并概括:反方认为强制性禁止外卖进校园,不应该通过和执行。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有选择食物的自由,商家有合法经营的权利,学校的规定剥夺了学生的自由侵犯了商家的权利;二是法律未禁止,校规不能超越法制范畴;三是存在即合理——学生有需要,社会有需要,学校应该以人为本,顺应民意。
点评:反方的论据非常有力,从价值取向,法律规定以及人文情怀的多个角度取材论证,非常精彩!
(3)正方辩述部分
复述并点评:正方引述自由与责任义务的关系针对反方第一论据,以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校并未制定法律只是行使合法的行政权力来制定校规,反驳反方第二条论据。正方两处辩述角度正确,但增加合适的事实论据,会让论证更有说服力。可以考虑举例:教师警察等公职人员,规定着装不得过于暴露,因为职业特征,应承担表率作用的社会责任,以此类推学校也有特殊性可以指定规则,约束学生行为举止;还可以用汽车站,高铁和机场等人员密集、相对封闭场所会限制和禁止许多物品进出为类比参照,进一步得出结论反驳反方:事物和行为的存在,如果制造不便甚至不良影响,就必须接受具体规定限制,这才是自由的本来面目。正方还提出,如果学生有特殊要求,应当经过合理途径和有关部门允许才能破例,校规也并非绝对,并反驳反方第三条论据以偏概全逻辑不严,非常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4)反方辩述部分
复述并点评:反方提出——加强管理不是万能钥匙,学校应当更好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合理竞争,而不是仗着有行政权利垄断资源并且提供劣质服务,校园内食堂和小卖部的高价低质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以此反驳正方论据,非常有针对性,思路敏捷论证有力,能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有力反击,很好。但是反方应注意措辞和观点,不可过于主观的贬低正方以及学校,更不能不切实际的过分丑化。因为辩论、写议论文不是不负责任的吵架。
四.作业布置:双方同学以本节课辩论为基础,完成一篇字数九百以上的作文。
以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教师说理引导和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基础上,加入简化的、以文字为基础的更具有实操性和实效性的辩论活动,既能激活学生通过思考思辨提出观点看法的热情,又能训练学生分析归纳合理选择理论和事实论据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强化学生应对较为复杂深奥的作文题目的写作能力。相信如果能够更多更好的开展这个教学方式,我们的高考作文,提分在望!
参考文献
1.《高中作文导写教程》赵德美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09
2.《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谭羽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