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对接”条款在实现工业事业中的作用_产业转移论文

做好“对接”条款在实现工业事业中的作用_产业转移论文

在实现产业承接中做好“对接”文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文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践证明,承接产业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要求,是加快富民强县步伐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新型带动战略的重要途径。汉寿县作为湖南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10个重点县之一,在承接产业转移上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抢抓这一机遇,真正实现产业有效承接,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主动出击,从六个方面做好“对接”文章。

一、在承接认识上做好“新”字文章,实现观念对接。思路决定出路。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后发赶超,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上紧跟时代潮流,既要知己,更要知彼;既要有自信心,更要有紧迫感。汉寿县具有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并且地处湖南“3+5”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常德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接口和常德工业走廊的起点,区位优势明显。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区位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要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因此,要切实增强承接沿海产业梯次转移的敏感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抓手,把发展加工贸易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攻点,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菜单”,通过主动承接、重点承接、有效承接,努力把汉寿县打造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和示范区。

二、在承接环境上做好“优”字文章。实现体制对接。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环境也是竞争力,优化体制实际上就是优化环境。为此,要坚持把营造一流的投资、政务、服务等软环境作为主攻点,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服务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环境品牌,真正做到“全面对接无缝隙,优质服务无上限”。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充分发挥优势,主动抢占先机,积极创造更加宽松、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确保投资者“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要着力搞好创业配套服务,设立创业奖扶资金,鼓励全民创业,特别是要为返乡人员“回流”创业搭建良好平台,切实营造能人创企业、农民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把汉寿打造成创业者的理想摇篮。二是要构建优越的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用活承接重点县的政策优势,加快建立“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服务机制。要围绕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投资,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奖励等形式,严格实行“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承诺兑现”。三是要打造高效的服务环境。按照行政提速、服务提质的总要求,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一个人协调”、“一次性收费”、“一周内办结”的服务机制,为市场主体和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畅通流动创造积极条件,切实构筑公开、透明、高效的发展环境。

三、在承接招商上做好“专”字文章,实现项目对接。项目是推进发展的前提,是做好承接转移的关键。承接产业转移,就要以专业化为导向,瞄准转移范围,研究转移动向,确定转移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引资质量,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一是把招商引资“菜单”做优。要优化项目包装,推出项目精品,增强招商引力。坚持大力招商与扶持壮大本土企业并举,着力开发一批与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产品配套、关联度高的项目,积极促成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的联姻互补;鼓励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对接,着力引进一批新技术、新管理、新品牌的合作项目,切实提高承接产业的技术含量;大力引进外地知名企业设立分厂,着力开发一批资源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借梯上楼,努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把招商引资方式做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协会为纽带,推动招商引资方式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充分运用各种人脉资源和网络,利用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积极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广泛采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手段,建立“一对一”、“点对点”的联系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三是把招商引资服务做实。严格实行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全程“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全员招商推介、专业队伍运作、部门联动协调的工作机制,狠抓签约项目落地后的跟踪服务,积极探索由专业机构代办项目报批手续的新途径,切实提高招商落户的“命中率”。

四、在承接内容上做好“特”字文章,实现产业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着力突出地方特色,合理引导外资流向,使产业布局、园区发展与地域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区间内产业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格局,确保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一是要深度开发特色资源。坚持以县内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状况和容纳能力为基础,确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和承接要素。按照“资源换产业、项目配资源”的思路,重点引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和资源转化附加值高的项目,推进加工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聚集度,拉长产业链,提升承接力,真正把现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要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注重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配套的水平和规模。重点围绕支柱产业主动对接,舍得拿出优势企业和优质资产,以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为核心,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使主导产业由“点状”向“块状”聚集发展,加快形成专业化分工、系列化生产、集聚式配套的产业新格局。三是要大力延伸特色链条。要把发展加工贸易产业作为产业对接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服务全省“3+5”城市群和占据常德工业走廊“廊头”的战略定位,着重引进和扶持产业链中的缺位环节,提高产业关联度,引导企业由半成品加工向成品加工、由单个工序加工向完整链条产品加工转变,真正实现加工产品在汉寿生产成型。

五、在承接平台上做好“集”字文章,实现载体对接。没有良好的载体,承接转移就没有依托。打造承接转移的载体,要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有效突破园区用地不足、发展空间不够、承载能力有限的“瓶颈”,全力搭建功能齐全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一是完善承载功能。按照“规划先行、布局统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科学编制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总体规划。目前,我县已开辟了承接产业转换的专属园区,确立了“一区两园带五乡”的工业走廊空间格局,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轮廓已基本清晰。为突出针对性、增强吸引力,必须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进一步优化园区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全面夯实园区承载基础。二是健全配套体系。积极推进土地、投融资、物流等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在全力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土地的合理使用,本着“寸土寸金、寸土必用”的原则,盘活土地存量,扩大土地增量,挖掘供地潜力,大力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对承接转移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规范融资行为,激活民间资本,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三是放活经营方式。积极推进园区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园区资源整合力度,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大胆放活园区经营权,探索新办法,创造新优势,吸引沿海地区各类投资主体来汉寿兴办产业园区,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通过政策扶持和生产要素倾斜配置,积极承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整体转移。

六、在承接方式上做好“绿”字文章,实现生态对接。承接产业转移要富有生命力,就必须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既要强调承接,又不能一概全接,而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家园。一是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暂经济发展,不能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二是要注重厉行节约资源。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强化资源的有序开发和集约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保障持续发展。坚持引进和发展节能型、生态型、环保型产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三是要注重搞好人力开发。要立足县情,让人力资源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得到充分发挥,着眼引进一定数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本地劳动力能够就地消化,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满足产业承接需要。

标签:;  ;  

做好“对接”条款在实现工业事业中的作用_产业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