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本文试着从“任务”设计原则、注意事项及意义等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原则;注意事项;意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因为这样,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中我经常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对这种教学法很乐意接受,对一些抽象、枯燥、繁琐的内容也能很好地了解,有的能较好操作甚至还能灵活运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和对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在这里试着从“任务”设计原则、注意事项及意义等方面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任务”设计的原则
(一)“任务”设计要具有目标明确性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功能和使用”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部分内容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及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把这5个知识点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3)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小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都非常有限,而且计算机操作技能、经验、理解能力、时间和可用资源都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太笼统、太抽象,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三)“任务”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一个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层次性,一个是问题的层次性,二者要相对应,相吻合。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究。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
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并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使他们能尽快地明确自己的切入点,并逐步提出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另外,在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便提供必要的引导,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落实评价机制
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可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完成的任务是否包含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扩充,即学生的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如何,从而了解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差异,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获取准确的信息。这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精心设计的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一个小任务时会让学生有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将会激起学生积极完成下一个任务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编辑的过程中,能通过绘图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了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填色使图形变得漂亮,怎样使这些图形组合起来成为整体等,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鉴于多种原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差异非常大。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上过机或很少上机,这样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是行不通的,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量力而行。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学生可以从基础学起,完成任务中的基本操作,每完成一部分或简单的任务后,我就及时地表扬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而那些对计算机操作很精通的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进一步要求,拓展知识,完成更高更难的任务。譬如:在word 文档中插入表格操作时,操作熟练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剩余的时间我就鼓励他们想办法修饰表格,给表格添加边框、底纹、背景等。这样,接受慢的学生就有时间慢慢的消化,接受快的学生也不会闲着没事干。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不知从何处开始学习,也就不可能完成任务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相信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模式的优势,与其他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必将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志伦.“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J].广东教育,2007,(3)
[2]陈士凡.“任务驱动”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4,(4).
论文作者:王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完成任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