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1500
【摘 要】目的:开展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分析和被动监测评价。方法:选取常宁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网络直报系统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的65例接种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上报60例,占比(92.3%),被动监测上报5例,占比7.7%,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077,P<0.05);65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一般反应63例(96.9%)、异常反应2例(3.1%);年龄分布:0岁~1岁组8例(12.3%)、1岁~2岁组25例(38.5%)、2岁~3岁组20例(30.8%)、其他12例(18.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分布:无细胞百白破疫苗33例(50.8%)、Hib疫苗23例(35.4%)、乙脑疫苗9例(13.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地区分布:胜桥、泉峰社区各8例、板桥、蓬塘、宜阳社区各5例、大堡、白沙、官岭、荫田、三角塘各4例,共占报告总数78.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报告率100%、及时调查率100%、个案完整率为100%。结论: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中主动监测效果好于被动监测,而整体监测效果较为理想,工作值得肯定。
【关键词】常宁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被动监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是指在疫苗预防接种过程中或者是接种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接种者由于疫苗接种所导致的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的异常反应[1]。由于近些年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数量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疫苗接种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疫苗接种的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相应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为了评价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分析与被动监测工作效果,本次研究将围绕该课题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常宁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直报系统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的65例接种者作为研究对象,接种者中男43例、女22例,年龄0岁~4岁,平均年龄(2.5±0.5)岁,纳入标准:①所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均是由接种疫苗所致;②入选时间段在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之间;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地域均为常宁市。排除标准:①其他因素所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②2014年之前上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者。
1.2方法
1.2.1主动监测
常宁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包括以下两种模式:(1)基于社区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模式。对常宁市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建卡的新生儿按规范要求向其发放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记录手册,要求接种者家长在疫苗接种之后的不同时间段对接种者体温以及局部全身反应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者是在儿童疫苗再次接种时主动询问接种者家属是否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形[3]。(2)基于医疗机构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模式。在常宁市所有符合医疗资质的医院中设立相应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点,对于前来就诊的由疫苗接种所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准确记录并及时报告,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进行主动监测[4]。
1.2.2被动监测
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收到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上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后,组织专业人员对其监测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被动监测效果比较
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上报60例,占比(92.3%),被动监测上报5例,占比7.7%,监测报告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2.2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结果
常宁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直报系统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的65例个案中,一般反应63例,占比96.9%,而异常反应报告2例,占比3.1%。
2.3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年龄分布结果
65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0岁~1岁组8例,占比12.3%、1岁~2岁组25例,占比38.5%、2岁~3岁组20例,占比30.8%、其他12例,占比18.5%。
2.4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分类结果
由疫苗接种所引发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无细胞百白破疫苗33例,占比50.8%、Hib疫苗23例,占比35.4%、乙脑疫苗9例,占比13.8%。
2.5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地区分布及主被动监测结果
常宁市2014年65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地区分布:胜桥、泉峰社区各8例、板桥、蓬塘、宜阳社区各5例、大堡、白沙、官岭、荫田、三角塘各4例,共占报告总数78.5,AEFI及时报告率100%、及时调查率100%、个案完整率为100%。
3 讨论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主要为被动检测报告系统,即: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5]。尽管该监测能够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出系统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于疫苗接种工作的信心,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之中存在着一个突出性的弊端,即:无法搜集到并没有前往卫生医疗机构就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者资料,从而导致被误诊后错误分类。因而采取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次研究中,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实施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之后,主动监测上报60例,占比(92.3%),被动监测上报5例,占比7.7%,主动监测效果明显优于被动监测。65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一般反应63例(96.9%)、异常反应2例(3.1%);年龄分布:0岁~1岁组8例(12.3%)、1岁~2岁组25例(38.5%)、2岁~3岁组20例(30.8%)、其他12例(18.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分布:无细胞百白破疫苗33例(50.8%)、Hib疫苗23例(35.4%)、乙脑疫苗9例(13.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地区分布:胜桥、泉峰社区各8例、板桥、蓬塘、宜阳社区各5例、大堡、白沙、官岭、荫田、三角塘各4例,共占报告总数78.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报告率100%、及时调查率100%、个案完整率为100%。而由该结果最终可以判定,常宁市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中主动监测效果好于被动监测,而整体监测效果较为理想,工作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赵占杰,江畅,梁剑,等.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接种及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系统运行现状和策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3,10(05):479-485.
[2]袁卫建,杭纪红,徐建芳.丹阳市2011年无细胞百白破、流脑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21(18):3500-3503.
[3]岳晨妍,李克莉,郭飚,等.中国5个县级监测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0(03):246-251.
[4]李克莉,刘大卫,武文娣,等.2009~2010年全国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4(03):252-260.
[5]武文娣,刘大卫,李克莉,等.中国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10(01):1-12.
论文作者:滕德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异常论文; 常宁市论文; 预防接种论文; 疫苗论文; 主动论文; 报告论文; 宜阳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