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引发的会计思考_会计论文

次贷危机引发的会计思考_会计论文

次贷危机引发的会计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危机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场危机已经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并极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此,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力图避免本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在缓解危机的同时,人们不得不思考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这与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的举措相似,当时的重大决策和举措就是出台了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成立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来监管和规范市场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的规范和披露可以说是关系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证券交易法》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美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美国会计准则对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度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而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引起我们对会计信息规范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制度的改进,金融工具的计量,会计准则的滞后等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的思考

公开、公平和公正是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信息透明是保证市场公平交易的基本要求,同时,衡量信息透明也是评价市场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可以说是监管市场规范信息披露的要素,也是会计准则规范的重要内容。然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形成的代理问题,导致信息披露主体总是从有利于控制权实体利益为出发点披露信息,无论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披露主体难免利益权衡,对披露信息的内容做出取舍。就上市公司公开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来说,程式化披露似乎已约定俗成,信息披露主体将部分重要信息游离于表外,甚至含糊其辞地披露,而报表使用者又往往重视表内信息而轻报表注释及表外的文字披露。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了证券市场的监管,70年间,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5年《公用事业控制公司法》,1939年《信托契约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1970年《证券投资者保护法》,1988年《内幕交易信息和证券欺诈实施法》,2002年《公平披露法案》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

尽管美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法规比较完善,对信息披露行为也进行了重点监管。但是,这次危机仍然暴露了信息披露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链条越长离源头的实体经济越远,信息就越有可能失真,对于投资者的风险就越高。随着环节的增多,信用度可能以小于1的等比级数下降,而风险则以大于1的几何级数扩张。这就涉及风险披露的范围,如金融工具风险披露该深入到哪些环节,仅限于直接相关的风险,还是应该包括金融工具所经各环节所面临的全部风险?金融风险以何种方式表达、定量还是定性?这些都是市场监管面对金融危机必须深刻思考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针对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一)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应作为披露的内容

公允价值估值模型及模型中的使用参数数值确定方法和数据采集依据要如实披露。如果仅披露公允价值而不披露各项数值的确定方法,投资者就无法判断股指的可靠性。如我国一些上市银行虽披露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如何计算,报表使用者无可知晓。

(二)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语言表述需要加以改进

过于专业的语言一般投资者很难理解,信息披露应力求通俗易懂,尽可能减少一些生疏的专业术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汇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让信息使用者能读懂和理解信息的内容。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我拿起一份年报却读不懂报表注释,那么我可能不会——不,肯定不会投资于这家公司,因为我知道他们根本不打算让我读懂”。可以看出,信息披露的通俗易懂对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

(三)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要及时、全面

我国三大上市银行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应该说是专业投资,然而却因持有的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支持债券(MBS)导致重大损失。其实,2007年初次贷危机的迹象已经出现,但投资者们却并没有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发生的损失加以慎重考虑,不知是我国银行投资者对美国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关注不够还是对方披露存在问题,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大上市银行在2007年年报中只披露了持有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的情况,对雷曼兄弟公司的投资只字未提。仅仅数月之后,次贷危机的影响和对雷曼兄弟公司的投资便都浮出了水面,出现在了三家公司2008年的季报中。例如,工行、建行、中行在2008年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分别作了如下披露:工行持有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支持债券面值合计12.07亿美元,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相关债券面值1.52亿美元,持有与美国房地产按揭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有关的债券面值合计16.76亿美元;建行持有外币债券总额占总资产的1.8%,持有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相关债券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相关债券分别占外币债券总额的1.25%和0.98%;中行持有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的账面价值为32.74亿美元,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的账面价值0.11亿美元。

从上述情况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和改进都是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

二、金融工具计量方法的思考

决策有用观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目标要素之一,公允价值因其与决策相关因而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写入我国会计准则。由于金融工具的特殊性,公允价值运用于一些金融工具计量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会计方法。

(一)金融工具计量

由于同美国金融危机密切相关,美国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和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等以贷款债权为基础所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现已是人们熟知的金融工具。起初MBS出售给一些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买入又对其进行信用分割与包装,创造出衍生金融产品——债务抵押债券(以下简称CDO),随后再出售给投资者,商业银行、贷款公司、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共同基金都与CDO市场相关。针对金融机构涉足CDO的普遍性,美国FASB不断修正会计准则,企图给出金融工具公允计量的适当方法。

美国较先运用公允价值,美国FASB先后出台多项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规范和指导,如:第65号会计准则《特定抵押银行业务的会计处理》(SFAS65)、第115号会计准则《特定债务证券和权益证券投资会计》(SFAS115)、第134号会计准则《抵押银行业务企业将为销售持有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后对保留的抵押证券的会计处理》(SFAS134)、第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和第159号会计准则《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SFAS159)等。

对于资产抵押贷款证券,美国SFAS134规定:企业应按照其计划和能力对CDO进行分类,划分为以销售为目的的CDO和以持有为目的的CDO。SFAS157则要求企业根据公允价值估价过程中使用市场信息的不同类别将公允价值的估计划分为3种不同情况,分别为:(1)活跃市场中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2)除第1种情况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到的市场报价,包括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报价及市场确切报价。(3)不可观察到市场报价时,需运用估价技术估计。现实经济中,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可以有不同的职业判断。如在上述第1种情况下,如果与金融工具风险相关的泡沫高涨,活跃市场中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还能否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否应考虑相关风险?是否应考虑会计的实现原则和谨慎原则。事实上,金融资产持有待售由于风险引起市场大动荡,其公开报价已失去其合理性,也就是说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需要结合特定市场环境和相关风险才具有真实性。以2007年10月我国股市为例,上证指数最高达6100多点,此时的公开报价、成交价格均不能代表公允价值。财务报表披露某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但使用者并不能辨别公允价值的合理性,这就导致了证券市场的虚拟繁荣。

(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可以说美国会计准则对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计的技术方法规定得较细较全。根据SFAS157,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如果不能直接从公开市场上取得,就得通过估值模型进行评估。由于CDO通常缺乏活跃的二级市场,引入估价技术进行估值可能是常用的方法。

关于估价技术,SFAS157提出了3种方法,分别是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CDO的估计主要运用收益法,常见的收益法有现值法、期权定价模型法(如Black-Scholes-Merton模型和二项式模型)、多期超额盈余法等。

这些定价模型的缺陷在于存在许多假定条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公式中各个变量的确定方法都具有很大的弹性,如果变量选择不合理,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合理、不可比,甚至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例如,这些定价模型一般都假设资金流动是畅通的。事与愿违,这次次贷危机发生后,CDO的基础资产——抵押证券组合之间的贷款关联度发生了改变,由于资金流断裂,流动性出现问题便引发了次贷危机。

另外,通过数学模型对CDO进行定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模型本身难以完全精确地应用到复杂的现实世界中。

从美国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和出新,反映了FASB根据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公允价值用于金融工具计量进行跟踪,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创新速度大大超前于会计准则,尽管美国FASB不断修订完善准则,但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仍然存在操作上的困难,给会计职业判断留下很大的空间。因此,对公允价值中公允的理解、界定及计量,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同时对我国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也提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会计准则的及时性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大是事发初期没有预料到的,它不仅影响虚拟经济而且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迫使各国政府纷纷出策应对危机,尽可能降低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美国是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试验场。无论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技术要求,还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欧盟等利益集团的政治寻租,国际社会都要从这场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探讨会计国际协调问题,及时修订相关准则。

尽管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SFAS65、SFAS115、SFAS134、SFAS157到SFAS159的不断修订和出新,但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速度更快。美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透明和研究难免滞后于准则,导致理论研究脱离市场现实要求。准则的滞后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我国新会计准则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适时修订,或准则有些规定与我国市场的现实情况存在差异,我国准则也应适时加以修订。

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信息披露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因素,会计服务几乎涉足所有的中介机构,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工作从危机中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反思理论研究和制度发展的缺陷,探寻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对资本市场发展与金融制度创新的作用,是这场危机给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发展提出的问题,也是会计研究一个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会计研究者来说,正应验了时下的一句流行语:危机,在危难中寻找机会。

标签:;  ;  ;  ;  ;  ;  ;  ;  ;  

次贷危机引发的会计思考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