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瑞莲
拜泉县三道镇中心卫生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4713
【摘 要】目的:通过对脾肠病症患者的中医内科治疗工作的调查研究,分析其治疗效果,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提高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疗效。方法:选出我院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共收治的脾肠病症患者54例进行研究,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其治疗效果。结果:从5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的分析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患者的脾肠病症得到治愈,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疗效显著。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具有明显的疗效,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脾肠病症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有效的医治脾肠病症。
【关键词】中医内科;脾肠病症;治疗效果探析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63-01
消化系统疾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明显,同时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脾肠病症就是其中之一。该类疾病具有治疗复杂、反复发作、治愈困难等特点,更是给脾肠病症的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下文从中医内科的治疗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效果,从而研究出一套更加有效的脾肠病症的治疗方法,还给脾肠病症患者一份健康的身体。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下面我们从文中了解具体的内容。
1研究资料
脾肠病症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该类疾病并不会迅速加重并威胁患者生命,但是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脾肠病症是消化系统多发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患病后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选取有效的方式予以治疗很重要,目前,西医治疗该种疾病,疗效不明显,无法满足对医疗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的患者的要求。而中医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脾肠病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等。患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中医上认为脾肠病症属于胃脘痛、胃痞,我院采用中医内科对症治疗54例脾肠病症患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2研究对象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脾肠病症患者54例。患者入选标准: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等临床表现,经过检查,排除器官病变性疾病。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33-79岁,病程为2-11个月,根据这些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设计用药量及具体治疗方法。以30天为一个疗程,分析接受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的康复状况,以此判断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疗效,并对其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该类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
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中医内科治疗的方法,治疗药方为:取党参30g,白术25g,槟榔、厚朴各20g,木香、干姜各10g,茯苓、麦芽、枳实各15g,灸甘草12g用水煎服,服用1次/d,服用中药的同时依据中医针灸理论配以针灸治疗,取患者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处针灸,同时配合天枢穴、胃腧穴、膻中穴行针刺治疗,1次/d,20~30 min/次,对于脾肠甚虚的患者,给予补气治疗,针灸百会穴,同时用艾灸针灸气海穴、关元穴,1次/d,15~30 min/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疗效判定。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治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两个月内没有复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少,部分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根据上文的标准,对54例脾肠病症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4研究结果
54例脾肠病症患者根据上文的治疗方法的要求经过1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和半年的追踪随访,5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治愈44例,占81.39%;有效8例,占15.81%;无效2例,占2.90%,总有效率为97.10%。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是还有2例患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采用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研究结论
中医中的很多观点与西医是不同的,中医有我们一套特有的治疗理论。对于脾肠病症而言,中医上认为该类疾病是由于患者受到外邪入侵、脏腑失调、内伤饮食所致,症结多在脾胃部,脾胃是人体内气血化生之源,患者受到外邪入侵、脏腑失调、内伤饮食会引起胃部受损,胃部长期受损,患者的体质就会随之下降,逐渐形成脾胃虚弱、气息不调。中医药方中,用党参、白术、槟榔、厚朴、木香、干姜、茯苓、麦芽、枳实、灸甘草煎水服用并结合针灸治疗可治愈和改善患者病情。党参:性平、味甘,具有补脾肺气之功效;白术:性温,味甘苦,有燥湿利水、益气健脾的功效;槟榔:性温,味苦辛,可以改善腹脘胀痛,消除肠胃积食;木香:性温,味辛、苦,能够健脾、消除肠胃积食、行气止痛、理气疏肝;厚朴:性温,味辛、苦,具有下气除满、燥湿消痰的效用;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之用。麦芽:性平,味甘,可以消食健胃;枳实:性温,味酸、辛、苦,能够化痰除痞、破气消积;干姜:性热,味辛,有温肺化饮、温中散寒的功效;甘草: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这些药物联合可以补脾益气,活血行气。中医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再结合针灸治疗,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本组研究中,采用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7.10%,可见,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是因为中医治疗方法将社会、患者心理、生物医学资源共同结合起来治疗疾病。总而言之,中医辨证治疗脾肠病症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但是对上文所述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还有2.90%的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如何才能帮助这些患者恢复健康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中所蕴含的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实践才能研究出更加有效的方法,造福于广大的患者,减轻其病患,恢复其健康。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同样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治疗方法做出进一步研究,提高其有效治疗率,为医学的进步而努力。
6结语
上文介绍了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治疗方法。脾肠病症的治疗过程十分繁琐,并且由于该类病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通过文中介绍,我们发现采取中医内科的治疗手段对于脾肠病症的治疗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效果,治疗效率高达97.10%。但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得以康复,一部分患者并没有疗效,还有一部分患者并没有痊愈,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医治疗脾肠病症的具体治疗过程进一步优化,提高其治愈率,造福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孙长霞. 探讨人体脾肠病症在中医临床上的表现及治疗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6:174-175.
[2] 张蕊. 中医内科脾肠病症72例的临床探析[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12:2293-2294.
[3] 殷洪伟. 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7:1-2.
论文作者:娄瑞莲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肠病论文; 内科论文; 疗效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针灸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