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改革与企业党建_政治论文

制度改革与企业党建_政治论文

机构改革与企业党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机构改革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我省部分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将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企业集团。本文拟就在这一改革中如何加强企业党的建设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树立党建工作新观念

在政府经济主管部门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集团公司的过程中,如何开展党建工作目前存在不少模糊认识:

一是认为从机关转为企业后,更注重经济效益,党的工作地位会被削弱。一些同志对党的建设现状非常担心,对党建工作的前景忧心忡忡,感到转为经济实体、组建公司后,党务工作更难操作。二是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党的建设对立起来,否认党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的认为企业党的组织是传统企业制度的产物,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后,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日常的经营管理权是经理班子,企业党委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可有可无,摆着作样子;有的认为党组织不能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只有纯粹抓抓党的自身建设;有的企业领导则担心党组织开展工作多了,影响业务,碍手碍脚。三是抱着传统的观念,主张转为经济实体后党组织还应该坚持过去机关的那种做法,否则就是弱化。对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缺乏自觉性。

针对以上模糊认识,我认为在从机关转为企业,从传统的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过程中,在党建问题上必须树立以下几种观点:

1、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观点。 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深化改革,办好企业,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企业党的工作。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转为经济实体,深化内部改革的过程中,党的建设只能不断加强,绝不能削弱。

2、党的建设必须与机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观点。机关转为经济实体,使原来的机关党建面临了新的变化。一是党组织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机关党组织的主要职能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为完成行政工作任务起保证监督作用,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党组处于机关的核心地位,是机关行使工作的领导核心,并负责指导机关党组织的工作;而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是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直接参与行政事务,它与机关党组和党委有着不同的地位作用。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机关的领导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领导体制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次,原来机关下属企业大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传统行政性公司。机关改建集团公司、受托经营国有资产后,集团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的,对其所属子公司也将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传统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党组织主要处理好与经理之间的关系;现代企业制度则实行董事会决策权与经理班子经营权、监事会监督权的分离,党组织要处理好与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的关系,就得由直接参与企业决策、直接进行监督,变为通过法定程序,间接参与决策,实施保证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三是政企关系发生变化。政府经济主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直接为政府行使职权服务,部门所属的企业也依附于机关,因而往往是政企不分,企业缺少自主权;现代企业制度则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代表国有资产,只管资产不管具体经营事务,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享有充分自主权。企业党组织更多的不是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布置、行政指令来开展工作,而要增强主动性、创造性,根据企业实际独立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施保证监督、参与决策职能。四是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更趋科学,以追求企业最大效益。党建工作必须与之相适应,把党的工作渗透于科学管理之中,以追求灵活高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五是党组织自身建设面临的考验发生变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利益主体多元化,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受到影响,企业内部人事管理机制灵活,引入竞争机制,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党员流动性增大,因而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也增大。因此,党建工作必须与之相适应,进行必要的改进。

二、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积极寻找党政工作的结合点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重申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企业党组织应全面理解和把握“三句话”的内涵,按照党章的要求,努力探索党的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做到党政“职能上分,目标上合;工作上分,思想上合;操作上分,力量上合。”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思路:一是根据企业的中心任务制定党组织活动计划,把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作为最终检验党的工作成效和党组织战斗力的主要标准。二是把克服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支持经理工作的重点,发动党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起模范带头作用。三是主动与行政领导共商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大计,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提出积极的建议和意见。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发挥、保护好职工参与改革和搞好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五是通过对干部的培养、教育、考察、监督,努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支持和保证经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正确行使用人权。六是协调好行政与职工、群众组织的关系,增强办好企业的合力。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组织在企业真正确立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三、从组织制度上保证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是经济组织,党组织作为政治组织,主要的不是以直接参与的方式而应当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各个领导层中参与。因而,党组织负责人必须通过担任公司领导职务的途径来发挥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领导体制的多元化,领导成员的职务交叉,给习惯于机关工作方式的各级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非常需要企业建立一整套便于规范操作的工作制度,如党组织主要领导参加经理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例会制度;企业党员行政领导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制度等等,用完备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运作。

四、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转体后,新组建的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认为必须首先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根据机构改革的情况,及时建立和调整党组织设置。 建立和健全企业党的组织是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机关转为经济实体后,原下属企业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新建集团公司建立新型的母子关系,不论建立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应及时建立党组织,按党员的人数和工作需要或成立党委,或成立总支,或成立支部,并根据既有利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又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高效的工作机构。

2、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机关转为企业后, 党组织要跳出会议、学习的圈子,特别是要把游离于经济建设、游离于企业决策经营活动之外的状况转变为紧紧围绕和渗透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要改变过去习惯于在大范围内搞“一刀切”的做法,应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特点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具体要做到几个结合: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把继承传统方式和创造新方式结合起来;把多样化活动与必要的统一活动结合起来;把业余为主、分散为主方式与必要的集中活动结合起来。不搞固定化、模式化,注重务实际、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3、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目前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抓好这个环节是搞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前提。我认为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配强配好支部书记。集团公司党委要十分重视所属企业党组织一把手的配备,不能不论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强弱,简单地搞党政“一肩挑”,谁当经理谁就相应戴书记的帽子;也不能把党内职位作为安置干部的地方,以损坏党组织的形象,影响党组织有效地开展工作。二是根据企业实际,配备必要的党务干部。现在不少企业不设专职党务干部,由行政办公室人员兼任。兼职党务干部承担了繁重的行政工作,没有精力从事党务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党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对此,借这次机关转体,理顺母子关系,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之机,落实党务干部力量是加强转体单位党建工作的一个实际举措。三是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党务干部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党务工作的能力。使企业党建工作起点高,效果好。同时,搞好党务干部与业务和行政干部的合理交流,使党务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标签:;  ;  ;  ;  

制度改革与企业党建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