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八大网络”确保留守儿童“八不失”——江苏省金湖县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湖县论文,儿童论文,江苏省论文,长效论文,不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立呵护网络,确保留守儿童情感不失落。2010年2月,金湖县委出台了《关于在县直机关开展“党员妈妈”与孤儿、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女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为依托,大力实施“两个到位”:即:单位党组织物质支撑到位、女党员呵护到位;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生活无忧、身心无虑、学习无碍;强化“四个”帮扶:即: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品行上引导、学习上督导;做到“五个必到”:即:生日必到、生病必到、节日必到、寒暑假必到、家长会必到。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党员爸爸”“爱心妈妈”等实施方案。
二、建立帮护网络,确保留守儿童学业不失教。2008年,该县关工委、文明办、妇联、机关工委、教育局联合调查。为此,县教育局启动了“关于开展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教”的措施。目前,全县各学校共有86名班主任老师和47名教职员工与130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教,确保这些学生学业不失教、成绩不掉队。
三、建立关护网络,确保留守儿童生活不失助。根据调查了解分析,留守儿童在生活保障上基本上属“两种类型”,即:“温饱不足型”和“特困救助型”。前者通过社会志愿者的关爱基本上有了保障。针对后者金湖县采取了“政府救助”“企业支助”“单位扶助”“个人帮助”等形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的强烈氛围。三年来,全县共收到爱心捐款150多万元,已通过县关工委以不同形式扶助留守儿童。
四、建立爱护网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不失保。为此,该县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体检。对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实行动态跟踪呵护,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尽最大限度减免相关费用,让这部分孩子生活费用有足够的保障,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积极宣传科学抚养的知识,努力优化营养结构。
五、建立监护网络,确保留守儿童安全不失防。一方面要求在本县务工的父母每周到校探望一次;在县外务工的每周和孩子通一次亲情电话;条件许可每个月到校看望一回;另一方面要求学校老师转换角色,除了完成教学工作之外,对留守儿童要做到“四个一”: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帮一把。与此同时,由政法委牵头,教育、公安、安监、药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坚决消除影响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安全隐患。
六、建立询护网络,确保留守儿童心理不失衡。2008年,金湖县率先成立全省首家县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2009年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十、百、千”工程,面向全县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维护、危机干预等工作,接受家长和学生的咨询。同时,出台了各镇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点的建设意见,组织全县各学校心理指导老师进行业务培训。2010年开展了“三结对”工程。至目前,全县已有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20多名,已有97名心理咨询师、约1000名教师与1050名学生结对。
七、建立防护网络,确保留守儿童行为不失控。一是大力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工作。”围绕“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计划、有创建工作班子、有重点未成年人群张贴资料、有帮教措施、辖区内未成年人包括外来未成年人无违法犯罪”的“四有一无”目标,采取社区(村)教育提升行动;二是建立健全净化环境联席会制度,围绕强化举报受理机制、联合查处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协调机制、健全成长机制等“六项机制”,文化环境提升行动;三是强势推进专项集中整治。加强对学校周边商业网点的管理,取缔从事非法经营的游商和无证摊点,确保校园周边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的玩具、文具和出版物销售。
八、建立管护网络,确保留守儿童道德不失范。金湖县2009年就授予“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出台了《金湖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在巩固“先进县”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三年努力,使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普及更加深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更加完善,覆盖全县的校外活动阵地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社会文化环境更加优化。少年文艺生活更加丰富,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氛围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