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研究分析论文_潘继昌

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研究分析论文_潘继昌

摘要:我国在地理国情监测方面尚未完善,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系统建立起来,这样才能为各个部门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数据挖掘,有助于获得更加客观与完整的基础信息。本文对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论述,并就进一步提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普查成果;应用

引言

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性地理国情普查,在国际上也是首创,无论在政府管理与决策层面还是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完善国情国力基础信息体系内容的需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权威性统一的定位基准和空间载体,是国情国力基础信息体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十分丰富,要认真做好普查成果数据发布和解读工作,拓展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充分了解和开发应用普查数据。要紧密结合政府决策和管理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定量和定性、整体和局部等方面,充分挖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蕴含的价值,创造性地做好普查成果分析和应用工作。要抓紧建立普查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向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1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特点

按照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内容和指标要求,利用测区1:2.5万DOM,结合已有DLG数据和多行业专题资料,针对地表覆盖与不同地理要素的特点,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式,解译样本制作、人机交互多源信息辅助判读解译、外业调绘核查等方法,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工作。相比于其他的一些普查,本次地理国情普查有很多特色之处,在遥感影像处理和提取阶段,地理国情普查从源头控制质量,生产所用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资料均是由国家统一采购下发,根据普查情况和阶段的不同,并辅以我国资源、天绘系列卫星影像数据。在调绘底图制作的过程中很好的运用了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融合处理、雷达影像和光学影像融合处理等方法,让生产作业在数据起始阶段就得到可靠的保障。在普查过程中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种作业路线,整体上采用内业—外业—再内业,首先在内业进行自动或人机判读解译;然后在外业用平板实地调绘核查,记录作业轨迹,收集样本解译数据;最后在内业将前期判错图斑改正。对于作业区比较特殊的地区,也可以灵活采用先外后内或先内后外的方法。在统计分析阶段,除了对普查调绘的数据进行处理,还将引入前期收集各个部门的专业数据,根据服务方向的不同进行细化分析,预报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建立国家和省级两级数据库。

2普查成果应用思考

2.1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其土地利用信息主要通过地表覆盖分类成果展示。地表覆盖分类中包含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交通、构筑物、人工堆掘、荒漠与裸露地表、水面等分类信息。该分类标准与土地利用调查分类标准的内涵上有一定的差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强调的是所见即所得,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进行的一种分类,强调的是其社会性质,有历史或趋势的因素存在其中。例如,一块耕地因无人打理,已经改种苗木,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将其归类为园地中的苗圃,而土地利用调查中依然为耕地。两种普查成果相比较而言,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更符合土地利用实际,更接近掌握真实数据,并且地理国情普查分类比土地利用分类更详细。因此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用于土地利用对于掌握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分析资源的利用程度,评价土地资源状况依据,显得更真实客观,尤为重要。

2.2在公共设施配置方面的应用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构筑物、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分类信息充分记录了公共设施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行业数据,从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角度入手,开展公共设施配置现状统计分析,评判公共设施配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构建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监测体系,测算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供需平衡状况,量度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的区域离差程度,揭示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的空间分异规律,深入分析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失衡的主要原因,构建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可供选择的路径体系,促进公共设施均等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2.3在地形地貌方面的应用

地形地貌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是对地表形态的总体概述。地理国情普查的地形普查主要反映地表形态的高程、坡度、坡向等信息。此类信息可监测预测地表沉降、地质灾害。对低山、低中山和中中山等地形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地貌区域进行分析,可以及时预警,对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地形数据结合土地利用、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等信息,对于规划科学性具有指导意义。

3提高普查成果应用效益建议

3.1加强成果共享,推进“共建共享”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历时3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效用,建立共享机制,满足各行业的数据共享需求。因此,应与统计、林业、国土、矿产、交通、民政等部门在技术上加强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如在各行业的执法监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中对矿产、统计部门提供技术帮助,共享数据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3.2加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利用

地理国情普查在第一阶段全国性普查已经得到较为详尽的数据信息。通过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我们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为各个部门进行服务。通过交通专题数据可以为交通部门提供详尽的道路属性信息,为今后的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通过地表覆盖数据可以得到我国地表的详细覆盖情况,让决策部门详尽的了解地表区域分布。对地理国情普查结果和全国土地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土资源部门在将地理国情普查结果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后,可以在对农业耕地维护机制土地保护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农村地区进行合理化的土地开垦的方式,为粮食供应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城镇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方式,对城镇地区的土地使用效率进行有效提升。这就可以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帮助。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大数据了解区域的资源配置,对精准扶贫制定方案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3.3保持成果的现势性

地理国情普查虽然在各个阶段都利用了最新的成果资料,但是,空间的日新月异使地表覆盖和人文地理要素变化加剧,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在提交的那一刻起就将面临严峻的现势性考验。为了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可以发挥长久的作用,应在有一定资质和经验的测绘部门内部建立一支稳定的地理国情普查队伍,形成地理国情普查及年度变更调查的长效机制,保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现势性。

4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完成后,要扎实做好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要加强依法监测,建立健全地理国情监测法律法规体系;坚持需求导向,扩大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域;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工作格局;强化创新引领,提高地理国情监测保障能力;注重绩效评价,促进提升地理国情监测服务水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扎实做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计丽新,沈敏啸.浅谈《嘉兴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集》中统计地图的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8):118+109.

[2]许金辉.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及其应用的相关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10):47.

作者简介:

潘继昌(1986--),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人,仫佬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库建库,从事:地理信息系统。

论文作者:潘继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研究分析论文_潘继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