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一医院 湖北武汉 430022)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护理技巧和效果。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达97%。结论:加强对AMI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指导、止痛与吸氧、溶栓后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改善预后起着显著疗效。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196-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是临床内科最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探讨,总结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相关诊断标准,并均经心电图及检验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岁,梗塞部位:心前间壁者14例,心前壁并右室者4例,前壁并高侧壁者3例,下壁者14例。
2.护理
2.1 监护与卧床
护理人员要及时将AMI患者送入监护病房,进行24小时动态生命体征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变化等相关生命体征的情况,密切监测心电监护及其相关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处理。AMI患者发病后第一周内病情极非常容易变化,并发症一般出现在此特殊阶段,此阶段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日常生活要求家属或生活护理员协助完成以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加重。
2.2 做好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AMI患者起病急,没有思想准备,持续的疼痛难以忍受,发病时患者一般会出现濒死感,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中儿茶酚胺含量上升,加重了心肌负担,是疼痛加剧,导致病情不易缓解,最后形成恶性循环[1]。护理中多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与病人多聊天,要积极稳定病人的情绪,多站在病人角度为他们考虑,语态温和亲切地与患者多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3 止痛与吸氧
胸痛是AMI患者出现最早的突出症状,多在清晨发生,在发病12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护士要认真观察病人精神意识,注意患者面色有无苍白,大汗、表情痛苦或神志不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剧烈疼痛、烦燥不安时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在随之增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止通可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吗啡来止痛,因吗啡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它除了有强大镇痛效果外同时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呼吸有抑制效果,使用吗啡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的变化。老年人感受性比较差,患急性心肌梗塞的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够明显,所以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时他们可能再一次出现心肌梗死。所以在临床中护理人员应多关注病房病人的动态变化,在AMI患者的护理,我们更应该有十二分的责任心,培养我们敏锐的洞察能力,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扼杀在摇篮,对病情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处理及反馈。
根据对患者的观察,入院后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后改为低流量吸氧[2],持续吸氧,有助于减轻心肌耗氧量。
2.4 溶栓护理
快速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并使输液通畅是保证AMI患者积极治疗的有效手段。心肌梗死在6小时以内是溶栓的黄金时间,溶栓出血是最常见情况,护理人员在溶栓治疗期间,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的变化及观察患者症状及心电图变化情况。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临床上应注意观察患者穿刺点、皮肤黏膜及大小便颜色的变化。穿刺后增加穿刺点处按压时间,若是出现止血困难应视情况给与加压包扎,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发现病人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应要及时通知医生反馈情况,遵医嘱采取护理相应措施。
2.5 饮食护理
AMI患者早期发作时宜禁食,待病情稳定后可从进食流质饮食物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清淡饮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免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量;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粗纤维等蔬菜水果,食用适量的肠道润滑食物,要求患者戒烟戒酒。
2.6 保持二便通畅
AMI患者由于卧床、排便方式的改变,易引起便秘及排尿困难,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出现便秘患者可给予开塞露润滑肠道处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同时按摩腹部,嘱患者勿用力解大便,以免过大增加心肌负荷,加重心肌缺氧;出现排尿困难时,可让患者听流水声,按摩并热敷下腹部,促进患者排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2.7 心理护理
经常与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沟通进,多与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他们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病人的需求,热情积极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态度带有温度的感染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消除紧张烦躁的情绪,以优质的护理水平达到治疗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3]。
2.8 出院指导
AMI患者多数于4~6周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可出院于家中进行治疗,出院后仍需继续按冠心病治疗,指导病人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波立维等药物,预防再梗塞,监测使用抗凝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定期随访复查。指导患者保持良好情绪的情绪,按时休息不熬夜,免过度劳累;不喝浓茶和咖啡,避免进食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告知患者出院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不劳累为宜,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以及个人爱好等,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并嘱患者运动适量,运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运动量过大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4],因此告知患者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
3.结果与讨论
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本文35例均安全度过急性期,且无感染、严重便秘、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调查,总体护理满意度达97%(97/100)。
AMI患者的护理工作较为繁重,稍有不适即可造成严重后果。在本组的资料中,我们对35例AMI患者加强监护,并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吸氧镇痛护理、常规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护理等,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满意。总之,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方位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卓.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求医问药,2012,13(8):132-133.
[2]许平兰.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干预[J].健康必读杂志,2010.8(8):116.
[3]高福荣.心肌梗死病人心理护理新进展[J].心理医生杂志,2012.6(下)(218):574-575.
[4]李秀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康复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17):130-131.
论文作者:李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并发症论文; 病人论文; 情况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